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想象不可想象之事:库切的小说创作观及其后现代语境
作者:
段枫 著
定价:
25 元
页数:
198页
ISBN:
978-7-309-13267-0/I.1069
字数:
17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段枫,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复旦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人文中心访问学者(2013-2014)。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2010);入选复旦大学卓学人才计划(2015-2017)、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6),2016年获选为上海市曙光学者。研究领域为叙事理论与小说阐释,库切研究,漫画叙事,叙事伦理,跨媒介叙事。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专著《历史话语的挑战者一一库切四部开放式、对话性的小说研究》(2011,复旦大学出版社)以及权威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书摘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述评:库切的小说创作生涯
       第二节 争议:库切作品的历史关联度
       第三节 “不可再现的历史”:当代南非小说家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对话性和探索性的虚构叙事话语
       一、巴赫金对小说艺术建构的讨论
       二、复调小说和“隐含作者”概念是否矛盾
       三、对话小说的“隐含读者”:伦理性的阅读事件
       四、库切的对话小说观
       第五节 “想象不可想象之事”的理论内核与本书结构
      
       第一章 文学再现与虚构想象:库切与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节 时代背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展和现状
       一、真实模仿的镜像幻象
       二、第二种观念:更高层次的真理性
       第二节 “接下来是什么?”:库切作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杂糅
       第三节 小说的意义、使命和未来:库切后期小说中的作家形象
       一、同情性的想象和伊丽莎白的旅程
       二、作者和主人公的会面:《慢人》中的叙事跨层
       第四节 “现实主义”和虚构人物的自主性
       一、C女士眼中的“现实主义”:根植于生活的文学创作
       二、库切的虚构人物观:鲁滨孙和他的人
       第五节 镜子打破之后:虚构想象的权威和使命
       一、伊丽莎白的自白书
       二、C先生的危言与札记
       三、小说家的权威和责任
      
       第二章 不可想象的暴力和罪恶:艺术想象及其伦理考量
       第一节 罪恶问题:从古典禁忌到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突破
       一、“不要让我看”:伊丽莎白对罪恶的本能厌恶
       二、“不堪入目”:从希腊悲剧、犯罪小说到批判现实主义的不同创作实践
       第二节 艺术想象的悖论:库切的对话性探讨
       一、伊丽莎白的对话性思考
       二、真实韦斯特的答复
       三、真实库切的立场和伦理选择
       第三节 对罪恶和暴力的艺术想象:纳粹大屠杀所引发的讨论和启示
       第四节 艺术有可能是恶的?
       一、库切对暴力的憎恶之情
       二、库切对自然主义、犯罪小说和南非小说创作的相关评价
       三、尚未到来的伦理世界和小说家的事业
      
       第三章 如何想象:库切作品中的“罪恶问题”
       第一节 自我膨胀的叙述者眼中的暴力:《幽暗之地》
       一、不可靠叙述的文本暗示
       二、照片记录的暴力:突破禁忌的狂喜和不堪重负的良知
       第二节 窥探痛苦的尝试:审讯室对一个有良知的人的影响
       一、第一次审讯:叙述者的回避和臆想
       二、蛮族女孩的创伤和执政官的考古式发掘
       三、公众目光下的审讯和虐囚
       四、不愿提及的审讯室经历
       五、“如果我是他”:对施虐者心理的想象
       第三节 目睹、见证和想象:旁观者眼中的苦难
       一、鲜血和火焰之中的人性
       二、瞠目结舌的旁观者:对于动物的暴力和人类的同情心
       第四节 不可怀疑的痛苦和身体的力量:星期五的舌头和故事中的黑洞
       第五节 父亲眼光中的女儿:露西自我选择的沉默
      
       第四章 “自由是另一种不可想象之物”:《耶稣的童年》预示了什么?
       第一节 库切新作所引发的疑惑
       第二节 库切小说中的“历史”:从“历史的牢笼”到“历史的记忆”
       第三节 走出牢笼后的新生活:人文主义的诘问、反思和对话
      
       尾声 打开心灵的虚构想象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