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老子原本——基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老子》还原最早《道德经》版本
作者:
马海英 张华之 著
定价:
98 元
页数:
487页
ISBN:
978-7-309-16427-5/B.763
字数:
38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目前《老子》研究主要集中在简帛文字辨识和围绕以王弼本为核心的《道德经》的文字和哲学解读,其问题在于:学界基本认定王弼本是最为可靠的《老子》版本,即使是郭店楚简《老子》的校注,以及有关马王堆帛书《老子》的校注,其内容核心基准还是王弼本。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马王堆帛书《老子》,尤其是其甲本内容明显不同于王弼本,而郭店楚简《老子》内容尽管只有五分之二篇幅,在文字和哲学内容上也差距巨大,我们不禁要问一句:《老子》到底说了些什么?这就是本书需要面对的问题。
       当然,这个问题我们不可能直接去问“老子”,我们甚至不知道“老子”究竟是谁。我们也不能保证可以完满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是:还原最早的《老子》版本。这其实只是回答问题的第一步,基于此,我们才可以去探讨《老子》文本的含义和其哲学思想。
       伟大的数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莱布尼茨从《老子》思想中深受启发。他由此发明了二进制,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他和牛顿建立了微积分学说,使现代科学拥有了坚实的数学基础,最著名的量子力学薛定谔方程、数学明珠黎曼方程,其表达式都是莱布尼茨的偏微分方程。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伊利亚·普利高津在热力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而其著名的“化学钟”模型的灵感,也来自《老子》,他甚至说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东方。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科学的科学。因此,以科学的思维逻辑来研究中国最古的哲学著作之一《老子》参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2018年,张岱年序第1页。,厘定其版本文字及哲学意义,应该是一个正确方向。从初步的研究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即使历史的车轮飞驰了两千多年,《老子》哲学思想仍然能够为经典牛顿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相对论等科学学说所精确印证和描述。
       我们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基于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作出框架,以郭店楚简《老子》内容为准臬,用传统章句的方式一个字一个字地匡定《老子》版本,我们将之定名为《老子原本·匡义》。
       我们认为《老子》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超越时代的,完全符合现代科学逻辑和描述,因此尽管我们用纯粹古文章句形式来解读《老子》,但在文字涵义的确定方面,我们遵循了这样的基准:可以用现代科学理论来解析。
       相信《老子原本·匡义》应该是目前我们能够得到的最早的、最接近《老子》初期思想的版本,除非有新的《老子》文本实物再发现,我们认为那样的机会已经很少,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出现。
       文字参考工具方面,我们选择以《说文解字》及其注疏、《玉篇》、《广韵》、《集韵》等古籍字书作为模本。章句案例的参考资料,我们基本选择先秦典籍,对于实在难以搜寻的例证,我们才会采用两汉至南北朝的资料,而唐宋及其以后的文献,除了王安石、司马光、苏辙这些大学问家的有关著作,基本不予采纳。这一切的目的,是要用最接近老子时代的文字、理论依据来选择和诠释《老子》文本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段落以及每一个哲学概念和处事方法,唯其如此,我们才能最大可能地还原一本真实的《老子》。
       由于时间以及个人学养的限制,我们不可能直接去释读马王堆帛书和郭店楚简,因此我们选择的《老子》基本文字,来源于高明的《帛书老子校注》,以及聂中庆《郭店楚简〈老子〉研究》、彭裕商《郭店楚简〈老子〉集释》,后两者其实集合了几乎所有郭店楚简《老子》的精锐研究者,如严灵峰、裘锡圭、廖名春、李零等的研究精华。
       《老子》的体例在一般概念中是道经37篇在前,德经44篇在后。但马王堆帛书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所以一些研究者,比如高明先生在研究中把经书文字次序按照马王堆帛书进行了新的排列。我们认为,由于千百年来,《老子》或者《道德经》的文字顺序已经基本固定,简单变换次序使人难以作出对比研究,且毫无意义。所以,《老子原本·匡义》次序仍然按照道经在前、德经在后的顺序排列。
       我们发现,《老子》其实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哲学专著,而是一本读书笔记,或者讲义。其同一个概念前言和后语的描述,有时候甚至跨越许多篇幅段落。所以,研究的第二步,我们将通过《老子原本·匡义》文本,以哲学思维来重新整理其文句,形成一本真正意义上的、观点鲜明的、文句精确的《老子》哲学文本,我们将之定名为《老子原本·章义》。最后,我们对《老子》所涉及的概念、定义、本体认识和方法论做出科学描述和验证,是为《老子原本·明义》。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本书,为人们真正完整地学习和研究《老子》及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提供新的工具,为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基础添砖加瓦。
      
       马海英 张华之
       2019年7月15日
       于上海自在小庐灯下
      

作者简介


       马海英,女,1969年生于江苏徐州,复旦大学古典文学专业博士毕业,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张华之,本名张志华,男,1963年生于江苏江阴,东南大学电子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工程师。
       代表性学术著作有:《中华野史·唐五代卷·中华古今注》(马海英整理),泰山出版社,2003年;《陈代诗歌研究》(马海英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灭亡与诗:皇帝陈叔宝(553—604)》(马海英著,英文),英国杜伦大学东亚系,2004年;《富贵故都的末世吟唱》(马海英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江南园林的诗歌意境》(马海英著,张华之图),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老子匡义》(张华之、马海英著),中国作家出版社(香港),2019年;《慢读园林》(马海英、张华之著),中国作家出版社(香港),2019年。
      

书摘


       目录
      
       第一卷 匡义
       序言
       第一篇 非恒
       第二篇 无为
       第三篇 上贤
       第四篇 中用
       第五篇 守中
       第六篇 谷神
       第七篇 长生
       第八篇 有静
       第九篇 天道
       第十篇 玄德
       第十一篇 利用
       第十二篇 彼此
       第十三篇 宠辱
       第十四篇 忽攸
       第十五篇 反弱
       第十六篇 虚中
       第十七篇 知信
       第十八篇 大道
       第十九篇 朴素
       第二十篇 绝学
       第二十一篇 众父
       第二十二篇 章明
       第二十三篇 曲金
       第二十四篇 得失
       第二十五篇 有道
       第二十六篇 轻重
       第二十七篇 习明
       第二十八篇 无极
       第二十九篇 神器
       第三十篇 善果
       第三十一篇 兵器
       第三十二篇 知止
       第三十三篇 知明
       第三十四篇 道泛
       第三十五篇 大象
       第三十六篇 微明
       第三十七篇 知足
       第三十八篇 上德
       第三十九篇 得一
       第四十篇 闻道
       第四十一篇 反动
       第四十二篇 中和
       第四十三篇 无间
       第四十四篇 身名
       第四十五篇 清静
       第四十六篇 恒足
       第四十七篇 弗为
       第四十八篇 损益
       第四十九篇 无心
       第五十篇 生死
       第五十一篇 贵德
       第五十二篇 母子
       第五十三篇 非道
       第五十四篇 善楗
       第五十五篇 赤子
       第五十六篇 玄同
       第五十七篇 正奇
       第五十八篇 祸福
       第五十九篇 若啬
       第六十篇 小鲜
       第六十一篇 大邦
       第六十二篇 善人
       第六十三篇 报怨
       第六十四篇 慎终
       第六十五篇 大顺
       第六十六篇 王者
       第六十七篇 小邦
       第六十八篇 利害
       第六十九篇 不宵
       第七十篇 不争
       第七十一篇 用兵
       第七十二篇 怀玉
       第七十三篇 不知
       第七十四篇 大畏
       第七十五篇 天网
       第七十六篇 奈何
       第七十七篇 贵生
       第七十八篇 生死
       第七十九篇 天下
       第八十篇 受邦
       第八十一篇 司契
       《老子》原文全篇
       参考书目
      
       第二卷 明义
       序言
       第一章 老子是谁
       第二章 道的基本定义和特性
       一、道的定义
       二、道的多样性
       三、道的变化性
       四、道的谦逊和永恒
       第三章 德的核心地位
       一、德的定义和特性
       二、道和德的关系
       三、《老子》哲学的核心诉求和归依
       第四章 怎么认识“德”
       一、德的目标是得一
       二、德的行为是善果
       三、德的结果是成功
       第五章 无为
       一、无为的基本概念
       二、求道就是求无
       三、反弱:求无的方法
       四、弱水唯坚
       五、不知即无为
       六、上德不德
       第六章 中和
       一、“中和”概念的出现
       二、“中”的定义及其哲学含义
       三、和的定义及其哲学含义
       四、“无为”之后是“中和”
      
       第七章 退与不争:《老子》哲学方法论
       一、难得糊涂
       二、大爱不仁
       三、下流
       四、不忘初心
       五、慎终若始
       第八章 老子十五篇
      
       第三卷 章义
       众眇之门与薛定谔的猫(代序)
       第一篇 不德篇
       第二篇 贵德篇
       第三篇 无有篇
       第四篇 非恒篇
       第五篇 无为篇
       第六篇 反弱篇
       第七篇 天下篇
       第八篇 无心篇
       第九篇 不知篇
       第十篇 绝学篇
       第十一篇 知足篇
       第十二篇 祸福篇
       第十三篇 下流篇
       第十四篇 天网篇
       第十五篇 弗居篇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