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阅世编·养真堂文抄
作者:
叶梦珠 秦荣光 著
定价:
80 元
页数:
346页
ISBN:
978-7-309-17119-8/K.822
字数:
22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4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總序
      
       葛劍雄
      
       改革開放以來,浦東以新區的設立和其日新月異的發展面貌聞名於世,而此前還只是一個附屬於上海的地名。但這並不等於浦東的歷史是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纔開始的,更不意味着此前的浦東没有自己的文化積累。
       由於今上海市一帶至遲在西元十世紀已將河流稱之爲‘浦’,如使上海得名的那條河即爲上海浦,一條河的東面就能被稱之爲‘浦東’。因而‘浦東’可以不止一個,但只有其中依託於比較大的、重要的‘浦’而得名的‘浦東’,方能成爲一個專用地名,并且能長期使用和流傳。這個‘浦’自然非黄浦莫屬。
       廣義的浦東是指黄浦江以東的地域,自然得名于黄浦江形成之後,但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已經開始成陸,此後不斷擴大。黄浦這一名稱始見於南宋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是指吴淞江南岸的一條曾被稱爲東江的支流。此後河面漸寬,到明初已被稱爲大黄浦。永樂年間經夏元吉疏浚,黄浦水道折向西北,在今吴淞口流入長江。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經疏浚後的吴淞江下游河道流入黄浦,此後,原在黄浦以東的吴淞江故道逐漸堙没,吴淞江成爲黄浦的支流,而黄浦成了上海地區最大河流。
       南宋以降,相當於此後黄浦以東地屬兩浙路華亭縣。元至元二十九年(一二九二)析華亭縣置上海縣,此地大部改屬上海縣,南部仍屬華亭縣,北部一小塊自南宋嘉定十五年(一二一七)起屬嘉定縣。在明代黄浦下游河道形成後,黄浦以東地區的隸屬關係並無變化。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寶山縣設立,黄浦東原屬嘉定縣的北端改屬寶山。雍正四年,黄浦以東地區的大部分設置了奉賢縣和南匯縣。嘉慶十五年(一八一〇),以上海縣東部濱海和南匯北部置川沙撫民廳(簡稱川沙廳),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建川沙縣。但上海縣的轄境始終有一塊在黄浦之東,寶山縣也有一小塊轄境處於高橋以西至黄浦以東,故狹義的浦東往往專指這兩處。
       一八四三年上海開埠後,租界與華界逐漸連成一片,形成大都市。一九二七年上海設特别市,至一九三〇年改上海市,其轄境均包括黄浦江以東部分,一般所稱浦東即此。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一年一度設縣,即以浦東爲名。川沙、南匯二縣雖屬江蘇,但與上海市區關係密切,故仍被視爲浦東,或稱浦東川沙、浦東南匯。一九五八年二縣由江蘇劃歸上海市後更是如此。
       改革開放後,浦東新區於一九九二年成立,轄有南市、黄浦、楊浦三區黄浦江以東地、上海縣三林鄉,川沙縣撤銷後全部併入。至二〇〇九年五月,南匯區也撤銷併入浦東新區,則浦東已臻名實相符。
       故浦東雖仍有上海市域最年輕的土地,且每年續有增加,但其歷史文化仍可追溯一千多年。特别是上海建鎮、設縣以後,浦東地屬江南富裕地區,經濟發達,文教昌隆,自宋至清産生進士一百多名以及衆多舉人、貢生和秀才,留下大量著作和詩文。上海開埠和設市後,浦東作爲都市近鄰,頗得風氣之先,出現了具有全國影響的人物和著作。
       據專家調查,浦東地區一九三七年前的人物傳世著作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九種,其中收入四庫全書者十二種,列入四庫全書存目者十餘種,在小説、詩文、經學和醫學中均不乏一流作品。但其中部分已成孤本秘笈,本地久無收藏。大多問世後迄未再版,有失傳之虞。由於長期未進行搜集匯總,專業研究人員也難窺全貌,公衆不易查閲瞭解,外界更鮮爲人知。
       浦東新區政府珍惜本地歷史文化,重視文化建設,滿足公衆精神需求,支持政協委員提案,決定由新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和地方志辦公室聯合編纂浦東歷代要籍選刊。計劃以至少三年時間,選取整理宋代至民國初年浦東人著作一百種,近千萬字,分數十册出版。此舉不僅使浦東鄉邦文獻得以永續傳承,也使新老浦東人得以瞭解本地歷史和傳統文化,並使世人更全面認識浦東新區,理解浦東實施改革開放的内因和前景。
       長期以來,流傳着西方人的到來使上海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大都會的錯誤説法,完全掩蓋了此前上海由一聚落而成大鎮、由鎮而縣、由縣而設置國家江海關的歷史。這固然是外人蓄意誤導的結果,也是本地人對自己的歷史和文化瞭解不夠、傳播更少所致。浦東自改革開放以來,外界也往往只見其高新技術産品密集於昔日農舍田疇,巨型建築崛起於荒野灘塗,而忽視了此前已存在的千年歷史和鬱鬱人文。況新浦東人不少來自外地和海外,又多科研、理工、財經、企管、行政專業人士,使他們全面深入瞭解浦東的歷史文化,更具現實和長遠的意義。
       我自浦西移居浦東十餘年,目睹發展巨變,享受優美環境,今又躬逢浦東歷代要籍選刊編纂出版之盛事,曷其幸哉!是爲序。
      
       二〇一四年六月於浦東康橋寓所
      

作者简介

书摘


       目録
      
       閲世編
      
       目録
      
       閲世編卷一
       天象
       曆法
       水利
       災祥
       田産一
       田産二
       閲世編卷二
       學校一
       學校二
       學校三
       學校四
       學校五
       禮樂
       科舉一
       科舉二
       科舉三
       科舉四
       科舉五
       科舉六
       閲世編卷三
       建設
       閲世編卷四
       士風
       宦蹟
       宦蹟二
       名節一
       名節二
       閲世編卷五
       門祚一
       門祚二
       閲世編卷六
       賦税
       徭役
       閲世編卷七
       食貨一
       食貨二
       食貨三
       食貨四
       食貨五
       食貨六
       種植
       錢法
       閲世編卷八
       冠服
       内裝
       文章
       交際
       閲世編卷九
       宴會
       師長
       及門
       釋道
       閲世編卷十
       居第一
       居第二
       紀聞
       跋
      
       真堂文鈔
      
       目録
      
       養真堂文鈔
       才人學人説
       孟子見梁惠王説
       陶彭澤棄官説
       松江府水利説
       書孔北海傳後
       書方正學豫讓論後
       吴淞形勝考
       周氏家乘序
       于母姚太孺人六十壽序
       書淮海宗譜先景容公傳後
       沈氏宗祠記
       上邑七圖免役周浦塘記
       記錢塘沈氏一門七烈事
       雪山記
       致陸春江大令書
       賀陸春江觀察由廣東惠潮嘉道遷江蘇督糧道書
       致奉賢朱昂若孝廉家駒書
       外舅張惠箊先生家傳
       南匯王鼐伯明經墓誌銘
       故明王蕉雪先生墓碣
       策問理學宗派程朱而外有陸王子美子壽之與子静陽明之與三陸其學術造詣亦有異同否試詳晰而論之
       養真堂文鈔外編
       致莫善徵大令請懲蟻棍書
       上邵篠村觀察言防務書
       致莫善徵大令論團防書
       上譚方伯條陳荒政
       擬上撫院請攤鹽課銀稿
       呈淞滬釐捐總局請免航捐文
       呈裴大令請免吴淞工役文
       上水利總局求免協浚周浦塘文
       裁卡議
       致邑城積穀總董書
       臚陳浙西鹽捕營擾害浦東實蹟呈陸護撫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