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
作者:
叶琼丰
定价:
12.00元
页数:
276页
ISBN:
ISBN7-309-02957-7/G.437
字数:
221千字
开本:
长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1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是由邵培仁主编的《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共计七本)中的一本。
      
       互联网,是媒介力量和魁力在当前的最主要体现者,也是昭示未来媒体环境的雏形。本书以活泼、生动的文笔,丰富的知识,展现了网络时代的信息特点,新闻传播的演进,网络空间的强大舆论功能及调适、宣传手法的改进,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对未来媒体生活的忧思等情状,对于我们深省自身在新媒介下的存在状态,寻找网络与传播的深远影响,以便在新一轮的网络竞争中站住脚跟,会起到很好的启迪作用,并让人感受到探索后的种种乐趣。
      
      
      
      
       .COM时代的智者宝典(《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总序)
      
       邵培仁
      
      
       电脑与网络传播已将人类带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社会就是信息传播社会。这个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和“核能”,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内容。
       它标志着人类将从此面临一种新的文化传播模式。如果说纸与笔、阅读与说写是人类社会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文化传播模式,那么,我们今天正迎来一种集声光电于一身、聚音字像于一体、汇采传受于一线的第二种模式,即光与电、电脑与网络的新型文化传播模式。
       电脑与网络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新的传播文化,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生存状态和竞争方式。几年前,电脑与网络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还很遥远。可如今,电脑已成为家用电器,“上网”也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都会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一枝动百枝摇”的连锁反应。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1997)一书中写道:“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当人们用“第四种媒体”来称呼互联网这样一种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新兴媒体的时候,当网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全面渗透和占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的时候,我们终于发现,网络既是新文化,也是新生活。
       所谓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身体素质和知识水平,还表现在传播技术和传播能力上。可以预测,在ZI世纪,一个人传播技术的高低和传播能力的大小,肯定会与他的经济状况的好坏、社会地位的高低基本成正比。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1999年11月底的一次讲演中提醒人们要当心“数字差别”,即当心社会越来越多地分裂成一部分人能富有成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另一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拒之门外,并越来越多地充当成功者的辅助工。因此,如果说过去人们曾将不识字的人叫做文盲,随着教育的普及化和全民化,今后人们也许又要将那些不会操作电脑、不会网络传播的人叫做“文盲”了。“数字差别”也许比“文化差别”会更直接地影响一个人的“人生差别”,进而会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实力。其实,这种影响和差别已经出现。
       同任何重大变革一样,传播革命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昔者仓颉作书(创造文字),而天雨(下)粟,鬼夜哭。”(《淮南子·本经训》)人类传播史反复证明:人类在传播活动中每项惊天动地的重大发明都会使人们同时产生欣喜和恐慌心理。今天,电脑与网络的发明犹如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也正在引起人们产生新一轮的欣喜和恐慌心理。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1984)一书中曾不无忧虑地说过,人类发明了电视,但如何使用电视正考验着人类的智慧。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今天我们又发明了电脑和网络,如何使用它们以及如何迎接新的挑战,既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又考验着我们的自信和耐心。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它把所有的复杂事物都简单化为数字1和0;又通过数字1和0把一个虚拟的美丽世界推到我们的面前,并将主宰着 ZI世纪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在人类发展历史上,还从来没有哪一项科学技术的发明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全方位的影响。不论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四大发明,还是西方那些与人类文明的进程息息相关的重大发现。
       在这样的一种席卷全球的浪潮中,在这样的一种蔓延世界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的最佳抉择是: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用电脑与网络传播方面的知识来修炼和武装自己。
       大学历来是创造和生产知识的重要基地,而传媒则是传播和承续知识的永恒载体。如果能通过某个纽带将这两个方面的人才连接、聚合在一起,就国际国内的网络传播现象和问题,以及它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娱乐、商业等实践的关系,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思考、分析,形成成果,无疑是十分有意
       义的。
       《网络传播辅助教材丛书》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运作和组织的。丛书作者大多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其中有网络传播研究者,有网站经营管理者,有设坛讲授网络知识的专家,有“寄生”在传统媒体上的“网虫”。其学术背景也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脑与网络科学,但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和工作都与网络传播发生了有机联系和强烈互动,而且有的成果颇丰。Internet是一张无边无际的网,复旦大学出版社犹如撒网人,轻易地就把这批有着相同兴趣和爱好的“网友”困在了网的中央。
       丛书作者这样一种相对宽泛的学术背景,恰恰与纯粹技术意义上的网络研究形成了对比和互补,使得他们能够站在另一种角度、运用另一种方法,来审视网络现象、分析网络问题、解剖网络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以及它所施加予我们的影响,甚至试图在网络还没有全面征服人类之前向世人提出征服网络的种种对策。
       同其他研究一样,网络传播研究也强调积累、批判、创新。因此,研究者如果无视前人或者同辈的研究成果,不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批判性地审视和思考问题,就很难更进一步。为了写作这套丛书,研究者们涉猎了大量与网络传播相关的各类专业书籍,也阅读了大量与他们的论题相关的其他专业文献,更从网络上吸收了丰富的养分。希望通过这样的阅读和借鉴,能够站在一个具有一定高度的起点上,来面对已然变得纷繁复杂的网络传播现象,从中梳理出有借鉴价值乃至建设性价值的观点和想法,同时也期望给读者提供一个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理论视野和一个具有较强可读性、趣味性的阅读“界面”。
      
      
       2001年5月于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COM时代的智者宝典(总序)…………………………邵培仁
      
       引言
      
       第1章 网络传播:在时空隧道穿梭
       1.l 人事往而不返,传播进而无极
       1.2 冷战中孵出的新交流机器
       1.3 走红信息传播领域
       1.4 时空隧道新穿越
      
       第2章 传者:还是信息之门的守卫吗?
       2.1 信息之门的守卫者
       2.2 除了把关还能干什么
       2.3 倚马可待还是倚网可待?
       2.4 互联时代的记者
       2.5 虚拟主持人诺娃的迷思
      
       第3章 受众:网络时代的角色反叛
       3.l 受众是什么
       3.2 从受众到网民
       3.3 使用·满足·反馈
       3.4 和网络一起成长
       3.5 第一性·边缘人
       3.6 融入信息之流
      
       第4章 数字比特:是祸还是福?
       4.1 网络上的信息特点
       4.2 面对信息需“节食”
       4.3 变形比特,你能信几分
       4.4 数字化污染与绿色网络
       4.5 数字化殖民
       4.6 信息崇拜断想
      
       第5章 在线新闻:让人充满想象的新闻传播
       5.l 确立媒体地位的事件
       5.2 新闻之旧貌换新颜
       5.3 还有“独家新闻”吗?
       5.4 向无限深度飞跃
       5.5 混合媒介时代的新闻遐思
      
       第6章 在线舆论:网络带来新的舆论时代
       6.l 从采诗官说起
       6.2 意见市场新开张
       6 3 电子论坛和BBS世纪
       6.4 从“多种媒介,一种声音”到“一种媒介,多种声音”
       6.5 旧宣传话语之突破
      
       第7章 网络人际:回归还是失落
       7.1 孔夫子的传播活动
       7.2 大众传媒的人际性屏蔽与重寻
       7.3 从烽火家书到“伊妹儿”
       7.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5 飘浮:在真实与虚幻之间
      
       第8章 媒体网站:网络狂奔
       8.1 终结还是新生
       8.2 传播竞争的新战国时代
       8.3 传统媒体须网上狂奔
       8.4 1+l>2——兼并和融合是财富的来源
      
       第9章 传播新疆域:呼唤游戏规则
       9.l 美丽新世界与头颅爆炸症候群
       9.2 自由与自由秩序
       9.3 甲板上的鱼?
       9.4 谁来管理因特网
      
       第10章 关于未来:生活在明天的媒体中
       10.1 2010断想:网络居民
       10.2 未来媒体生活忧思
      
       结语
      
       附录一 主要新闻传播学研究网址
      
       附录二 百强网站、优秀网站及新闻媒体类优秀网站
      
       附录三 互联网入门指南
      
       主要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