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
作者:
周振鹤 主编 傅林祥,郑宝恒 著
定价:
98.00元
页数:
797页
ISBN:
978-7-309-05604-4/K.214
字数:
889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7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研究自先秦至民国时期的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这一研究不仅是传统的关于历时政区沿革的考证(纵向),而且对同一年代各政区并存的面貌作出复原(横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相关的复原以详细至逐年为尺度。全书分为12卷,包括总论、先秦卷,秦汉卷,三国两晋南朝卷,十六国北朝卷,隋代卷,唐五代卷,宋西夏卷,辽金卷,元代卷,明代卷,清代卷,中华民国卷。
       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以重建政区变迁序列、复原政区变迁面貌为主要内容,而由于历史时期中国行政区划的变化很大,在正式政区以外又有准政区的形式存在,加之政区层级、幅员及边界在不同时期的变迁程度不一,因此各卷又独立成书,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有各自的侧重点。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学术意义上的行政区划变迁通史。各卷作者在相关领域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全书的写作也倾注了十余年之功,希望能成为中国行政区划变迁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傅林祥,1961年生,上海市人。198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副教授。长期从事历史政区地理和古代上海史的研究。
       参加编纂的主要著作有《中华大典.历史地理典.域外分典》(主编之一)、《上海历史地图集》(副主编)等,主要论文有《吴淞江下游演变新解》等,参加的重大科研项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等。
       郑宝恒,1941年生,福建福州市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任教。长期从事中国政区地理、城市地理及中国地理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著有《民国时期政区沿革》,合著、校点有《中国历史大辞典.历史地理卷》、《汪伪政权全史》、《旧唐书》、《肇域志》等8种;发表有《上海市各区县沿革及名称由来》、《连云港市的历史变迁》等论文40余篇;参加的重大科研项目有《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等。

书摘


       本卷依据各种政府公报、全国行政区划表、内政年鉴等官方资料及各省年鉴、新旧方志、地图、文集等对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的变迁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考述。
       全卷分为三编,注重全面掌握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并充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绪编简述民国时期对行政区划变化产生过影响的各个政权从产生至消亡的过程。
       上编阐述民国时期各种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下编分述各个行政区划个体,包括由国民政府划定的各省、直辖市、地区从清末到民国末年的具体变迁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与日本扶持的伪政权统治地区的政区变化。
       本卷对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的行政区划改革与变动,民国初年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地区“自治”对当地行政区划的破坏,直隶、山东、河南等省的县佐设置过程,以及民国三十八年以海南岛及南海诸岛区域置海南特别行政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订,首次复原了事实真相;另外,对各政区置废过程的记载,在时间精度上也有相当提高。附录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省级政区的变迁沿革,便于检索。
      
       目 录
      
       前 言
      
       绪编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权
      
       第一章 中华民国政权更迭
      
       第一节 中华民国军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
       第二节 北京政府
       第三节 南京政府
      
       第二章 人民革命政权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民主政权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政权
      
       第三章 日伪政权演变
      
       第一节 伪满洲国
       第二节 华北、华中、华南伪政权及汪伪政府
       一、 伪临时政府
       二、 伪维新政府
       三、 汪伪国民政府
       第三节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上编 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第一章 辛亥革命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一节 辛亥革命前的地方行政制度与行政区划变化趋势
       第二节 辛亥首义后各地军政府的设立与行政区划的变化
       第三节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
      
       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省、道、县三级制与行政区划变迁
      
       第一节 民国元年北京政府的行政制度改革措施
       第二节 《划一令》的颁布与省、道、县三级制的实施
       第三节 省级行政区划的变化与特别区域的设立
       一、 京兆地方
       二、 热河、绥远、察哈尔特别区域
       三、 西康(川边)特别区域
       四、 阿尔泰区域
       五、 东省特别行政区
       六、 胶澳商埠
       第四节 道的分布与变迁
       一、 各省道数及辖县数
       二、 道的等级
       三、 道区及道尹驻地
       四、 道制的废除
       第五节 县级行政区划的变化
       一、 县级政区的整理
       二、 《县佐官制》与县佐置废过程
       第六节 自治市制与城市型政区的萌芽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省、县二级制
      
       第一节 省级行政制度与区划的变迁
       一、 省级政区的置废
       二、 省界调整
       三、 省级政区更名及省会迁徙
       第二节 县级行政制度与区划的变迁
       一、 县的置废与更名
       二、 特殊的县政制度———实验县
       三、 县的等级
       四、 设治局、管理局制度
       第三节 城市型政区———市的出现与发展
       一、 民国十六年至十九年
       二、 民国十九年至三十四年
       三、 民国三十四年至三十八年
       第四节 准行政区划之一———民国十四年至二十年间各省的中间行政组织
       一、 广东行政委员制
       二、 广西行政督察委员制
       三、 江西党政委员分会制、江西区长官制
       四、 安徽首席县长制
       五、 江苏行政区监督制
       六、 浙江县政督察专员制
       七、 新疆区行政长制
       八、 云南殖边督办公署制
       第五节 准行政区划之二———行政督察区制度及其辖区的变迁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的行政区划制度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第五章 日伪政权统治区域的行政区划制度
      
       第一节 伪满洲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省公署官制》与省级政区的变化
       二、 兴安省制与旗制
       三、 特别市制与市制
       四、 特别区制
       五、 《县官制》与县级政区的变化
       六、 街村制
       第二节 华北地区伪政权与伪临时政府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抗战初期华北地区伪政权
       二、 伪临时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
       第三节 伪蒙疆政权及其地方行政制度
       一、 伪蒙古军总司令部
       二、 伪蒙古军政府
       三、 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
       四、 伪察南自治政府、伪晋北自治政府
       五、 伪蒙疆联合委员会
       六、 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七、 伪蒙古自治邦
       第四节 华中、华南地区伪政权与汪伪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
       一、 抗战初期华中、华南地区伪政权
       二、 汪伪政权
      
       下编 中华民国时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沿革
      
       第一章 江苏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区督察制与行政督察区
       附 南京临时政府首都———南京府
      
       第二章 浙江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县政督察专员制与行政督察区
      
       第三章 安徽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首席县长制与行政督察区
      
       第四章 江西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区长官制与行政督察区
      
       第五章 湖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六章 湖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督察区
      
       第七章 四川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设治局、管理局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八章 西康省
      
       第一节 川边特别区域、西康特别区域
       第二节 西康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县、设治局
       五、 行政督察区
      
       第九章 福建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十章 台湾省
      
       一、 建置过程
       二、 县、市
       附 中华民国时期日占台湾省行政区划
      
       第十一章 广东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区行政委员与行政督察区
       附 海南特区
      
       第十二章 广西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及改土归流
       五、 行政督察委员制与行政督察区
      
       第十三章 云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设治局
       五、 殖边督办公署与行政督察区
      
       第十四章 贵州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十五章 河北省
      
       第一节 直隶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
       第二节 河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县、市、设治局
       五、 行政督察区
       附 京兆地方
      
       第十六章 山东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设治局
       五、 行政督察区
       附 威海卫行政区
      
       第十七章 河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十八章 山西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
       五、 行政督察区
      
       第十九章 陕西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设治局
       五、 行政督察区
      
       第二十章 甘肃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设治局
       五、 行政督察区
      
       第二十一章 宁夏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县、市、设治局
       三、 境内盟旗
      
       第二十二章 青海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县、市、设治局
       三、 行政督察区
       四、 境内盟旗
      
       第二十三章 绥远省
      
       第一节 绥远特别区域
       第二节 绥远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县、市、设治局
       三、 行政督察区
       四、 境内盟旗
      
       第二十四章 察哈尔省
      
       第一节 察哈尔特别区域
       第二节 察哈尔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县、市、设治局
       三、 行政督察区
       四、 境内盟旗
      
       第二十五章 热河省
      
       第一节 热河特别区域
       第二节 热河省
       一、 建省过程
       二、 县、市、设治局
       三、 境内盟旗
      
       第二十六章 辽宁省、安东省、辽北省
      
       第一节 辽宁省
       一、 省行政机构与省名变迁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
       五、 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六、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第二节 安东省
       第三节 辽北省
      
       第二十七章 吉林省、松江省、合江省
      
       第一节 吉林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
       五、 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六、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第二节 松江省
       第三节 合江省
      
       第二十八章 黑龙江省、嫩江省、兴安省
      
       第一节 黑龙江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呼伦贝尔“独立”与“自治”
       五、 道
       六、 民国初年的佐治局制度
       七、 九一八事变前所辖县、设治局
       八、 抗日战争胜利后所辖县、市、旗
       第二节 嫩江省
       第三节 兴安省
      
       第二十九章 新疆省
      
       一、 省行政机构
       二、 省会
       三、 统辖区域
       四、 道、县、市、设治局
       五、 行政区与行政督察区
       附 阿尔泰区域
      
       第三十章 直辖市
      
       第一节 南京市
       第二节 上海市
       第三节 北平市
       第四节 青岛市
       第五节 天津市
       第六节 重庆市
       第七节 大连市
       第八节 哈尔滨市
       第九节 汉口市
       第十节 广州市
       第十一节 西安市
       第十二节 沈阳市
      
       第三十一章 西藏地方
      
       一、 前藏
       二、 后藏
       三、 民国三十八年的宗
      
       第三十二章 外蒙古
      
       一、 三音济雅图右翼盟
       二、 三音济雅图左翼盟
       三、 唐努乌梁海部
       四、 毕都哩雅诺尔盟
       五、 齐齐尔哩克盟
       六、 汗山盟
       七、 克鲁伦巴尔城盟
      
       第三十三章 革命根据地
      
       第一节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一、 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 闽浙赣根据地
       三、 鄂豫皖根据地
       四、 湘赣根据地
       五、 湘鄂西根据地
       六、 湘鄂赣根据地
       七、 川陕根据地
       八、 湘鄂川黔根据地
       九、 其他革命根据地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
       一、 陕甘宁边区
       二、 晋察冀边区
       三、 晋冀鲁豫边区
       四、 晋绥边区
       五、 山东抗日根据地与华中、华南抗日根据地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
       一、 东北解放区
       二、 华北解放区
       三、 西北解放区
       四、 中原解放区
       五、 华东解放区
      
       第三十四章 伪满洲国
      
       第一节 新京特别市
       第二节 吉林省、龙江省、北安省
       一、 吉林省
       二、 龙江省
       三、 北安省
       第三节 黑河省、东满省、间岛省
       一、 黑河省
       二、 东满省
       三、 间岛省
       第四节 三江省、滨江省、通化省、安东省
       一、 三江省
       二、 滨江省
       三、 通化省
       四、 安东省
       第五节 四平省、奉天省、锦州省、热河省
       一、 四平省
       二、 奉天省
       三、 锦州省
       四、 热河省
       第六节 兴安总省
       一、 兴东地区
       二、 兴中地区
       三、 兴南地区
       四、 兴西地区
       五、 兴北地区(兴安北省)
       第七节 北满特别区
      
       第三十五章 汪伪政权及其他伪政权
      
       第一节 伪临时政府、伪华北政务委员会
       一、 河北省
       二、 山东省
       三、 山西省
       四、 河南省
       五、 北京特别市
       六、 天津特别市
       七、 青岛特别市
       八、 苏北行政专员公署
       九、 威海卫行政专员公署
       第二节 伪维新政府
       第三节 汪伪国民政府
       一、 江苏省
       二、 浙江省
       三、 安徽省
       四、 湖北省
       五、 广东省
       六、 江西省
       七、 淮海省
       八、 南京特别市
       九、 上海特别市
       十、 厦门特别市
       第四节 伪蒙疆政权
       附 录 中华民国时期省级政区变迁表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