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电影美学导论
作者:
金丹元 著
定价:
35.00元
页数:
316页
ISBN:
978-7-309-06023-2/J.112
字数:
40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8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阐述电影美学的原理和基础知识,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来探究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美学的发展趋势。主要结构和内容如下:①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②电影美学的本质与电影语言;③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技术美之关系;④电影创作与审美接受;⑤类型电影的一般审美特征与审美分析;⑥现实主义美学与电影艺术;⑦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思潮对电影流派的影响;⑧后现代语境中的电影艺术;⑨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⑩电影美学的民族化与个性化。
       本书的特点是:①系统、明晰地梳理电影美学的理论、属性与范畴,努力建构独到而全面的中国电影美学体系;②理论联系实际,既容纳传统理论、前沿观念,又结合大量电影作品进行剖析、读解;③注重电影本体、电影理论与技术的相互联系;④追踪当下全球化市场中电影美学的流变和发展;⑤探索中国美学对中国电影,乃至世界电影的影响和作用,强调国际化视野,也注重本土化的理论识别。
      
      

作者简介


       丛书编委会
      
       主编 金冠军
       编委 (以姓氏笔画为序)
       石 川 孙绍谊 吴小丽
       陈犀禾 金丹元 金冠军
       倪 震 贾磊磊 黄文达
       葛 颖 裴亚莉 聂欣如
      
      
       金丹元,曾在云南大学任教授、学科带头人,并任云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云南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现为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电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承担影视美学与文化、文艺美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出版专著12部,在《哲学研究》、《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电影艺术》、《学术月刊》、《文艺理论研究》、 《社会科学》等全国有影响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专著((捡拾艺术的记忆》、《儒风化雨》等在台湾出版,专著《比较文化与艺术哲学》、《禅意与化境》、《影视美学导论》、《电视与审美》等先后在全国获一、二等奖。1999年获宝钢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2003年被评为上海大学名师。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电影美学的基本内涵
       第一节 电影美学的性质
       一、从概念的混乱说起
       二、电影理论史上所设置的陷阱5
      
       第二节 电影美学的属性、归类及研究范畴
      
       第三节关于建设中国电影美学体系的一些思考
       一、 外国电影及其美学和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二、 关于中国电影艺术的审美流变
       三、 电影审美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
      
       第二章 电影艺术美学的本质与电影语言
      
       第一节 美的本质问题的复杂性
       一、历史的回顾对我们的启示
       二、应当给“人的本质力量”以新的阐释
       三、审美现象与审美经验研究成为显学
      
       第二节 电影艺术美的本质与本体理论
       一、假定性与电影美之本质
       二、“蒙太奇”派的历史由来及文化背景
       三、“长镜头理论”(包括场面调度)及其潜在的美哲学
      
       第三节 视觉艺术、电影语言与符号
       一、电影语言与影像感知
       二、电影艺术是一种以“声像感知”为基础的语言系统
       三、电影语言与符号学
      
       第三章 电影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与技术美之联系
      
       第一节 电影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
       一、综合性与视像性的统一
       二、在场性与逼真体验的审美意义
       三、“时空合一”、审美视知觉与“超越时空”
       四、融声画于一体的有意味的形式
       五、镜头内的运动与节奏
      
       第二节 电影技术中的审美因素
       一、胶片、摄影机、镜头与照明设备中的审美因素
       二、配音、混录与音响中的审美因素
       三、剪辑与节奏中的审美因素
      
       第四章 电影创作与审美接受
      
       第一节 接受理论之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意义
       一、接受美学与电影的关系
       二、电影创作与观众
      
       第二节 电影叙事与审美接受
       一、电影叙事──编导与观众的共同创造
       二、娱乐身心与视觉满足
       三、咀嚼人生与幻觉体验
       四、尊重观众与主动诱导
      
       第三节 当下的文化背景与审美接受
       一、实用理性与后现代现象互渗的文化背景
       二、观影审美接受中的共通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类型电影的一般审美特征与审美分析
      
       第一节 类型电影的界定
      
       第二节 类型电影的一般审美特征
       一、相似性与原型意象
       二、于娱乐性中显现银幕的奇观效应
       三、大众化与哲理情趣相融的审美要求
      
       第三节 对类型电影的审美分析
       一、伦理片所反映的人性矛盾与审美思考
       二、爱情片的浪漫情事与审美价值
       三、喜剧片、“寓庄于谐”与“无厘头”
       四、歌舞片中的戏剧因素与梦幻色彩
       五、西部片与凸显的类型审美元素
       六、科幻片的想象、特技与哲理情趣
       七、动作片与强化视听审美效果
       八、恐怖片和惊悚体验及其与审美文化的关系
      
       第六章 现实主义美学与电影艺术
      
       第一节 现实主义思潮与现实主义审美原则
       一、形成于19世纪的现实主义思潮
       二、经典“现实主义”的审美原则
      
       第二节 电影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一、现实主义在西方电影中的各种表现
       二、前苏联电影中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
       三、中国电影与现实主义精神的不解之缘
      
       第七章 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思想对电影流派的影响
      
       第一节 现代主义美学与现代主义电影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美学与现代电影的联系
       一、弗洛伊德、性的诱惑和无意识狂澜
       二、集体无意识、原型与镜像认同
      
       第三节 现象学、存在主义美学对电影的渗透
       一、从胡塞尔到米特里
       二、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与诗意地敞开
       三、萨特的哲学及其对电影的影响
       四、“后”色彩中的互渗与当下生存
      
       第八章 后现代语境中的电影艺术
      
       第一节 文化和时代意义上的“后现代”概念
       一、后现代及其主义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与现代主义相比较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第二节 三种不同语境中的后现代景观
       一、现实的文化层面
       二、哲学和美学层面
       三、关于“复制”的技术层面
       四、关于解构与建构的悖论
      
       第三节 后现代文本中的几种新叙事审美形态
       一、怀旧成为一种寄托情感的审美形态
       二、在狂欢、调侃与欲望释放中消解崇高
       三、窥视、自恋与“废墟”主题的突兀
       四、拼贴与碎片化影像及其对理性回归的思考
      
       第四节 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其对电影读解的影响
      
       第九章 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
      
       第一节 电影技术发展与高科技对电影创作、观赏与理论的影响
       一、电影技术与艺术互动中的百年世界电影
       二、高科技对当代电影创作与观赏的影响
       三、高科技对电影理论的影响
      
       第二节 高科技影像与消费文化语境
       一、消费文化语境与电影数字技术的“原罪”烙印
       二、数字技术条件下电影的“认同”迷途
      
       第三节 高科技发展: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激化与整合
       一、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矛盾的当代激化
       二、中国电影必须从两个层面对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矛盾进行整合
      
       第四节 高科技霸权与民族电影的数字化生存途径
       一、在“全球化”背后的高科技之文化霸权
       二、高科技大流与全球化发展中的民族审美
      
       第十章 电影美学的民族化与个性化
      
       第一节 电影美学的民族化、个性化是电影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中国电影美学的基本文化内涵
       一、“天人合一”与“中和”思想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基石
       二、重视“教化”与强调“伦理”是中国电影美学的重要文化内涵
       三、民族尊严、时代印记与走向世界也是中国电影美学的特色文化
      
       第三节 中国美学是中国电影民族化与个性化的主色调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电影艺术的内在联系
       二、关于当代中国电影中的伦理展示和民俗性审美
       三、意象(境)理论与中国当代电影艺术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