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传播研究方法
作者:
陈国明 等著
定价:
38 元
页数:
414页
ISBN:
978-7-309-07668-4/G.927
字数:
41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1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的训练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我国传播学人来说,一本好的方法教科书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国际视野:方法是舶来品,应该具备国际眼光才能与世界—流学者对活;
       ·系统观念:研究是体系化的探索,应该具有全局性、系统性的思维才能准确把握研究对象;
       ·本土特色: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难以超越文化共同体的特质,需要对本土情境深入了解;
       ·通俗易懂:方法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通俗清晰的文本有利于初学者迅速入门。
       由海内外四位资深传播学者合著的《传播研究方法》就遵循以上原则,作了积极且富有成效的努力。
       该书包含了奠基篇、设计篇、方法篇、统计篇四大部分,从方法学与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出发,详述了四大研究方法的操作理念和规则,剖析了统计分析的原则与操作法。本书紧扣本土情境,所举案例很多,叙述清新晓畅。作为面向中国人的传播方法教科书,《传播研究方法》应为首选。

作者简介


       陈国明,1987年美国肯特州立大学传播学博士学位,目前为罗德岛大学传播学系教授。陈国明为1987年美国国家传播学会国际与文化间传播组杰出博士论文奖得主。曾任美国国家传播学会立法委员、美国东部传播学会文化间传播组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间/组织间/全球传播学。目前担任两个专业期刊编辑以及多本期刊编辑委员。除了获得学术研究各种奖励之外,至今已发表了一百余篇论文,编著二十本中英文专书。
      
       彭文正,1990年美国咸斯康星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硕士,1995年新闻与大众传播学博士学位,1995年起任教于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教授研究方法、统计学、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研究。曾任台大新闻研究所所长、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副秘书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科技、政治传播、媒体效果及客家研究等。
      
       叶银娇,2006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传播学博土学位,目前为美国罗德岛大学传播学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健康传播,广告和新媒体。研究成果被收录于多个书目中,主要涉及研究方法、跨国广告研究、媒体娱乐,传播与新闻教育、电视研究等,在美国、中国和德国多国发行出版。
      
       安然,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教授,于1999年获英国雷丁大学多元文化教育博士学位并开始在英国雷丁大学任教, 2004年作为“特聘院长”引进回国,她是国际专业杂志《语言与教育》(Language and Education)的编委之—,她的研究方向为多语言多文化教育,跨文化沟通与适应。

书摘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奠基篇
      
       第一章 传播研究的本质
      
       第一节 什么是传播学
       一、传播树
       二、传播学课程的内涵
       三、传播学科
      
       第二节 传播研究的类型
       一、依目的而分
       二、依性质而分
       三、依领域而分
       四、依范式而分
      
       第三节 理论与传播研究
       一、理论的意义与本质
       二、理论的功能
       三、如何审核理论
       四、与传播相关的理论
      
       结论
       作业
      
       第二章 传播研究的过程
      
       第一节 研究知识的来源
       一、权威来源
       二、个人经验
       三、风俗习惯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特征
       一、系统性
       二、自我规正性
       三、创意性
       四、可观察性
      
       第三节 传播研究的过程
       一、传播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传播研究的四个步骤
      
       第四节 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研究问题
       二、假设
       三、关系类型
       四、变量类型
       五、问题陈述的审核
      
       结论
       作业
      
       第三章 传播研究报告的书写
      
       第一节 研究报告的种类
       一、非学术性报告
       二、学术性报告
      
       第二节 研究报告资料的来源
       一、图书馆
       二、网络资料
      
       第三节 研究报告的格式
      
       第四节 期刊研究报告的流程
      
       结论
       作业
      
       第四章 传播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一节 传播研究伦理的本质
       一、传播研究伦理的定义
       二、传播研究伦理的重要性
      
       第二节 传播研究的伦理问题
       一、学术政治的问题
       二、个人的问题
      
       第三节 传播研究的伦理原则
       一、相互性
       二、诚实不欺
       三、不妄加臆断
       四、彼此尊重
      
       第四节 传播研究的伦理法则
       一、参与的自愿性
       二、个别/类别的尊重
       三、从参与中获益而非受到伤害
       四、隐私的保护
       五、偏见/差的避免
      
       结论
       作业
      
       第二篇 设计篇
      
       第五章 传播研究的测量设计
      
       第一节 测量的意义与逻辑
       一、意义分析
       二、实证分析
      
       第二节 理论的定量与测量
       一、概念的种类
       二、单一指标与多重指标
      
       第三节 测量的层次
       一、定类测量
       二、定序测量
       三、定距测量
       四、定比测量
      
       第四节 问卷问题形式与量表建构
       一、问卷问题的形式
       二、量表的建构
      
       结论
       作业
      
       第六章 传播研究的样本处理
      
       第一节 抽样的概念与定义
       一、总体与样本
       二、元素
       三、抽样单元
       四、参数与统计量
       五、抽样框
       六、抽样误差
       七、信心水平与信赖区间
      
       第二节 随机抽样原理
       一、抽样分布原理
       二、二项式抽样分布
      
       第三节 随机抽样方法
       一、简单随机抽样
       二、系统抽样
       三、分层抽样
       四、集群抽样
      
       第四节 非随机抽样方法
       一、便利抽样
       二、立意抽样
       三、滚雪球抽样
       四、自动抽样
       五、配额抽样
      
       结论
       作业
      
       第七章 传播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第一节 实证分析的准确度
       一、测量误差的来源
       二、初探信度与效度
      
       第二节 信度的种类与评估
       一、内在信度
       二、外在信度
      
       第三节 效度的种类与评估
       一、表面效度
       二、内容效度
       三、标准效度
       四、构念效度
      
       第四节 信度与效度的增进
       一、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二、如何提高信度效度
      
       结论
       作业
      
       第三篇 方法篇
      
       第八章 调查研究方法
      
       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目的
       一、调查研究的特色
       二、调查研究的功能
       三、调查研究的基本设计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种类
       一、面访
       二、邮寄问卷
       三、电话调查
       四、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
       五、网络问卷调查系统
      
       第三节 访谈执行与管理
       一、访员招募与管理
       二、访谈督导与复查
       三、访谈要诀与禁忌
      
       第四节 调查访问新趋势
       一、收视率调查
       二、电子市场交易法
       三、影像视讯访问法
      
       结论
       作业
      
       第九章 实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实验研究方法
       一、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研究
       二、因果关系与实验研究
       三、实验法的优缺点
      
       第二节 实验研究方法步骤
       一、选择实验对象人群,决定实验样本大小
       二、准备实验材料
       三、通过机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
       四、设置实验场所
       五、随机分配实验对象
       六、控制实验自变量
       七、测量因变量
      
       第三节 实验研究方法设计
       一、基本设计
       二、多因子实验设计
       三、分组/混合实验设计
       四、重复测量设计
      
       第四节 实验法的外在效度
       一、可靠性
       二、生态有效性
       三、重要性
      
       结论
       作业
      
       第十章 自然研究方法
      
       第一节 自然研究方法的本质
       一、自然研究方法的定义和特征
       二、自然研究方法的种类
       三、自然研究方法的流程及对研究者素质的要求
      
       第二节 自然研究方法的资料处理
       一、观察法的使用
       二、访谈法的使用
       三、摄录
       四、录音
       五、研究日记
      
       第三节 自然研究方法的信度与效度
       一、自然研究方法的效度
       二、自然研究方法的信度
      
       结论
       作业
      
       第十一章 文本分析方法
      
       第一节 文本分析的本质
       一、文本分析的目的
       二、文本分析的种类
      
       第二节 内容分析法的本质
       一、内容分析的定义
       二、内容分析的目的与功能
       三、内容分析的种类
      
       第三节 内容分析法的操作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决定适当的数据母体
       三、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四、决定分析单位
       五、制定测量表
       六、训练译码人
       七、分析资料
      
       第四节 内容分析的效度与信度
      
       结论
       作业
      
       第四篇 统计篇
      
       第十二章 描述性统计学
      
       第一节 数列及数据分布的基本概念
       一、数列
       二、正态分布
       三、偏度和峰度
      
       第二节 集中趋势指数
       一、众数
       二、中位数
       三、算术平均值
      
       第三节 离散趋势指数
       一、极差
       二、方差
       三、标准方差
      
       第四节 抽样分布
       一、样本平均值的抽样分布
       二、两个样本算术平均值的差的抽样分布
       三、样本比例值的抽样分布
       四、两个样本比例值的差的抽样分布
      
       结论
       作业
      
       第十三章 推论性统计学
      
       第一节 参数估计
       一、有关推论统计的几个原则
       二、点估计
       三、区间估计
      
       第二节 假设检验
       一、假设检验的概念
       二、假设检验的步骤及其相关概念
       三、关于总体平均值的假设检验
       四、关于两个总体平均值差的假设检验
       五、关于总体比例值的假设检验
       六、关于两个总体比例值的差的假设检验
      
       结论
       作业
      
       第十四章 差异与关系分析
      
       第一节 差异分析
       一、z检验法
       二、χ2检验法
       三、t检验法
       四、ANOVA检验法
      
       第二节 相关分析
       一、回归分析
       二、相关分析
      
       结论
       作业
      
       关键词汇
      
       参考书目
      
       附录
       一、正态分布表
       二、t分布表
       三、χ2分布表
       四、F分布表
       五、r到z的转换表
       六、Spearman等级表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