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新民晚报:加强心血管保健 效果远胜于治疗——沪港两院院士共话心脏保健
发布时间:2018年8月31日

潘嘉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明确提出,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病死亡率上升并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这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老龄化以及熬夜、不合理饮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医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类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仍然存在许多未知,患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等冠心病以及心力衰竭,医生每每处理起来深感棘手。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现已明确,心血管系统的保健效果确实远胜于治疗。当务之急是,如何将关口前移,减少疾病发生,降低严重程度。
       在日前举行的“沪港两院院士共话心脏保健”活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内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和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罗鹰瑞,深入浅出地就如何防治心脏疾患进行探讨。
       葛均波院士指出,心脏病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后的产物,我们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态、规律的作息,才能远离高危因素。所谓高危因素,以冠心病为例,主要有四项,分别是高血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除了坚持戒烟以外,发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后,不要畏惧疾病,要积极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加以控制,缓解危险因素对心脏健康的威胁,对避免或减少心脏病的发生与发展是有益有效的。无论参加何种健身运动,只要能持之以恒,细水长流就是好的,不建议今天剧烈运动两个小时,之后工作一忙没时间了,连着一个星期不运动,这是不足取的。
       美国心脏科学院院士罗鹰瑞认为,“两心”心心相映,即心脏与心理彼此互相作用,互为影响。他曾在《心脏医学全接触》一书中提出,精神压力在触发心肌梗死和在心梗后病情复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心理或行为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精神压力对心血管病的负面影响。不仅在冠心病患者,在心肌桥等慢性心脏病患者中,焦虑紧张的心态是病情走向恶化的催化剂。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年轻人也会突发冠心病或猝死,因为短时间的精神压力如在每日生活中经常出现,都可导致短暂的血管内皮功能不良,给心血管健康埋下祸根。
       两位院士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在我国居民中呈现低龄化、快速增长、个体聚集的趋势,如不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未来心血管病患病人数将大幅增加,预防为先,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缓。  
      

       来源:《新民晚报》2018年8月27日
       相关图书:《心脏医学全接触》(第2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