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肾活检病理学》书评
贺琦
肾活检病理学是随着临床肾穿刺技术的广泛开展及应用而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初,丹麦的两位医师Iversen和Bran首先采用经皮肾穿刺技术,用于对肾病患者疾病的诊断,开创了肾活检病理学诊断的新时代。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和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肾组织内沉积的各种免疫球蛋白、补体、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其他成分(如乙型肝炎病毒抗原、Ⅲ型 胶原蛋白等)的抗体的商品化,以及肾穿刺技术安全性的大大提高,经皮肾穿刺技术已成为临床诊断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应运而生的肾活检病理学也成为现代病理学的一个新分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肾穿刺技术也为我国临床医师采纳和应用,肾穿刺病例数逐年增多,肾活检病理学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我国的肾病理学,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现在专职肾病理工作者队伍尚未形成、肾穿刺组织的常规检查不够规范、病理与临床的密切联系与配合做得不够,尤其是对肾穿刺患者的跟踪随访或进行重复活检的病例数甚微,这些都是阻碍我国肾病理学发展的不利因素。该书作者郭慕依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直专职从事肾活检病理诊断工作,尤其从1993年起,实施对每一例肾穿刺病例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结果的对比观察,继而发出或纠正诊断报告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病理学诊断的正确性及与临床表现的符合率。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资料整理和撰写,一本全部由国内资料写成的《肾活检病理学》终于公开出版了。作者郭慕依教授, 博士生导师。1965年上海第一医学院本科毕业。1986和1991年曾两度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德州大学圣安冬尼奥医学中心学习肾脏病理学。曾任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兼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擅长肾活检病理学诊断和开展对肾小球硬化机制的研究, 曾获国家、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7项, 主持和完成国家和上海市科研基金12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著作有《实用外科病理学》、《病理学》、《组织病理学彩色图谱》、《彩图科技百科全书•第四卷》等,还参与《大辞海》、《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基础医学综合本》等著作的编写。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上海市教育成果一等奖。
       该书重点介绍发生于人体的各种肾病,尤其是临床肾内科常见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包括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其预后等。全书提供了由作者本人收集、可供病理学诊断作鉴别用的370余幅典型图片,十分有助于潜心研究肾病临床和病理工作者的学习和掌握,是一本供医学院校师生、肾病临床和病理工作者参考的极有价值的专著。
       该书2007年获上海市科技出版专著基金资助。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