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践履比宣言更重要
张钰翰

       长期以来对爱因斯坦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那一头乱糟糟、睁着略显惊恐大眼睛的头像和小时手工课只能做出很粗糙的小板凳的故事。后来才知道那个故事是编出来的,而爱因斯坦虽不修边幅,但也是还有不错的照片的。及至随涣斋师读书,提及一流科学家皆为哲学家,又曾在他桌上见过《爱因斯坦文集》,对于爱因斯坦便有了新的观感——当然,只是感受而已,我从未直接读过他的任何著作。
       最近读到这本《爱因斯坦谈人生》,素雅而精致的小册子,很容易读,也颇能引起人的思考。
       爱因斯坦无疑是个伟大的人——不仅在物理之科学领域,也同样在于人生界。这本书大多是在他的信件,尤其是给普通人的信件——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能像他那样,给绝大多数来信作回复,而且其中一些还颇为滑稽——和信笔写下的文字中编选的。在这些有点随性的只言词组中,闪烁着爱因斯坦人性的光辉和智慧的火花。
       作为一个科学家,爱因斯坦崇尚理性,他相信自然界存在包罗一切的根本规律。尽管他也承认,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理解是不完善的,支离破碎的。说自然规律,大概会让人有近似于数学“公理”一类的感觉,以为是纯粹客观的东西,不掺杂人的主观意图。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本来就是将人引入到物理学之中的,他在一封回信中也讲到将人称之为动物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作为动物之一,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的“主观”却未必就一定就是所谓的“主观”而已。这个自然规律——爱因斯坦有时也说“宇宙精神”——用中国古人的话来讲就是天道,其实本无所谓主观还是客观。而他的这种想法,在测不准原理公开之后也仍然没有改变。或许测不准对于爱因斯坦来说,只属于人类认识的不完善,而并非宇宙本来如此。有些“规则”,是需要人们去努力认识的,就像潘雨廷先生用《易》之六十四卦对应DNA的结构,背后未必没有根据在。“说到上帝在玩骰子或搞‘感应’(telepathic)术(当今的量子理论就这么说),我可从没这么相信过。”这大概就是有名的“上帝不掷骰子”的原话吧。
       对于这种自然规律或宇宙精神的敬畏、欣赏、崇拜,就是爱因斯坦的“宗教感情”。这不妨是一种权宜的说法。在这里,“宗教”不必然需要有教团、仪式,也不需要人格化的神——这是爱因斯坦完全无法相信的——关键在于“敬畏”的“信仰”。说信仰这个词,语意是有点重的。这种意识,是人在认识自身之渺小后生出的内在的敬畏之心,是真诚而不容消歇的。而这种所谓的“宗教情感”,又颇近于中国人对于天道的态度。汉学家和中国学家往往苦恼于中国人究竟有没有“宗教”。如果在爱因斯坦所提及的意义上来讲,答案便是显而易见的了。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也不是这里几句话就能说清的。我只是想说,爱因斯坦作为“人”的精神,与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可以相通的。
       归宿到人生界,爱因斯坦认为“一切人类价值的基础在道德”。这个道德,是西方伦理学意义上的概念。如果说是从“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的角度来讲,他这个说法也不能算错。但他强调道德纯属于人间世界,其重要性只是对人,而不对上帝,则不能不叹其未达究竟。孝悌不仅仅是伦理之道德,同样也是道之自然如此,这或即如爱因斯坦尚未能探得究竟的“自然规律”罢。
       更为重要的,在我看来,爱因斯坦所强调的道德不是虚悬着的高调宣言,而是脚踏实地的践履,是在常行日用之中的价值。专业知识和技艺并不是人的必需品,更不是人“进步”的价值与意义所在。“仅靠知识和技艺不足以让人类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人类完全有理由把高尚道德标准的践行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看来,佛陀、摩西、耶稣的贡献比所有才智之士加在一起的贡献还要大。”也就是说,在爱因斯坦的眼中,佛陀、摩西、耶稣的重要并不在于他们所开创的宗教,而首先是他们的实践性的人生。他们不仅仅是“教主”,更是“高尚道德标准的践行者”!
       在很多封信里,爱因斯坦都不乏风趣与幽默,有时也会有自我调侃。这使得他与来信者更加贴近,而在本质上并无不同。他没有自恃甚高,而对一切抱有亲切的态度——哪怕是他不喜欢和嘲讽的对象,他也尽量“平等”地去进行对话与交流。他说,“无论男女老幼、飞禽走兽、树木花草还是日月星辰,在爱和理解中,让它们的欢乐成为你的欢乐,它们的痛楚成为你的痛楚。”这话颇有些“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意味。虽然他并没有达到那样的境界,但不得不再次强调,爱因斯坦是个伟大的人——在包括一般所谓“自然”与“人生”的宇宙的意义上而言。
      
       爱因斯坦谈人生
       【美】海伦•杜卡斯 巴纳希•霍夫曼 编选
       李宏昀 译
       定价:20元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