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新编政治经济学》令人耳目一新
石士钧

       放在面前的这部由伍柏麟教授、史正富教授、华民教授主编的《新编政治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以其完整严密的框架结构、厚实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发人深思的众多见解,向广大读者展示了我国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又一项丰硕的新成果。在笔者看来,该书在如下五方面表现非常突出:第一,鲜明坚持马克思经济学的根本方向;第二,大力凸显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精神;第三,高度追求自身经济逻辑的统一顺畅;第四,积极借鉴现代经济学的有用成果;第五,努力开展旨在创新的理论探索。尤其是在创新的理论探索方面的学术努力,更为值得称道和嘉许,并应予以发扬光大。
       一部政治经济学教材是否上乘或优秀,其理论阐述水平的高下无疑是最重要的衡量尺度。严格地说,优秀教材理应进行三方面的理论努力,即在积极阐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广泛吸收现代经济学的有用成果的同时,还要展开理论创新的具体探索,以顺应当今时代的理论呼唤。就后一方面而言,《新编政治经济学》同样作了比较扎实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些视野宽广、富于启迪的理论观点。
       例如,第4章明确主张所有制概念中应包括劳动力所有制问题,可以看成为是对所有制这个概念传统理解的一种突破之举和理论发挥。它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中人是决定性因素的观点而提出来的,既顺理成章,又饱含新意。其一,它由此引申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立论,即劳动力的所有制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性因素。其二,它对劳动力的产权问题做了五个层面的发挥。其三,它运用这个理论见解合乎逻辑地解释了私有制社会的相关现象。质言之,依照这个理论见解的阐发,可以大大拓展所有制研究的理论空间和现实意义,应该会引起有关研究者的较大关注。
       再如,第19章第1节把经济长波周期下的技术创新视为资本主义从竞争向垄断转型的动力基础,便是又一个独特新颖的理论观点。按照其具体阐述,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诞生,确立了新的主导产业,带来了新的技术范式,进而形成了一种能够演化出关键性技术发展范式的特定历史形态,最终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转型。应该说,这种见解既立足于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又结合着其他一些因素来解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不乏积极的研究价值。
       又如,第30章第1节在讨论当今世界经济失衡问题时,同样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学术见解。作者指出,世界经济失衡的触发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与中国这两个大国;教材总结出世界经济失衡的一个基本原理,即世界有了一个主权货币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美国和一个人口众多、从而劳动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中国;它还断言,世界经济在短期里不可能重新走向均衡。如此明晰干脆的经济判断,令人耳目一新。
       毫无疑问,这些理论见解的提出,自然可能会面临见仁见智的学术争论。但是,该书在理论创新上迈出的坚实步伐值得称赞。
       毋庸讳言,本书当然会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或缺憾。例如,第六篇的总体设计值得充分肯定,可是有些章节的理论阐述还是不够深刻或到位,尤其在政治经济学分析上更显得稍逊一筹。在适当借鉴更多的现代经济学理论成果方面,它似乎能够做得更加深入和全面一些,特别是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或所谓的西方政治经济学的有些理论内容。极少数章节的顺序或内容亦可以安排得更为合理有序 。有些意在进行学术探索的理论观点,或者还需要斟酌推敲,或者其论证力量似乎尚有待加强。此外,集体编著教材常见的一些不足,如各章理论阐述水平或驾驭文字能力参差不齐等,依然一定程度上有所表现。
       诚然,这些瑕疵并不会淹没该书那些颇具光彩的理论见解和阐述特色。只要那些比较年轻的编著者能够坚守这块理论阵地,那么,该书一定能够进一步精益求精,发挥出更大的学术影响力。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本文原载《社会科学报》第1452期,2015年3月19日)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