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呼吸科医生案头必备宝典——评《现代呼吸病学》
陈智鸿
我是一名在三级医院工作的呼吸科医生,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非常想备一本既能指导临床实践,又能启发思考,能清晰降解疾病来龙去脉的专业书籍。2015年春节期间在上海书城偶遇该书,首先吸引我的是该书的编者,前两位是我国呼吸届的泰斗级人物,上海中山医院的白春学教授和北京协和医院的蔡柏蔷教授,另外还有一位青年才俊是中山医院的宋元林教授,他也是呼吸届的后起之秀。翻看书的扉页,立即被强大的编者整容所震撼,呼吸领域各亚专科的领袖人物如王辰、何礼贤、沈华浩、陈荣昌、康健、曹彬等均参与了该书的编著。
       实用性强:
       首先《现代呼吸病学》是一部非常实用的书籍,当我从疾病诊断出发、从症状鉴别出发、从呼吸系统常用技术出发、从呼吸病常用治疗措施出发,都能容易地找到想查询的章节。以疾病诊断为例,该书系统地概括了呼吸系统的所有常见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气道疾病、间质性肺病、肺癌、肺血管病,呼吸危重症和睡眠疾病等。它的疾病划分与美国胸科学会及欧洲呼吸学会倡导的“呼吸和危重监护领域”是密切吻合的。在对每一疾病的介绍中,浓缩了近5年的最新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展和指南。使我在诊治疾病时能得到最前沿、最权威、最实用的指导。以“呼吸诊断技术”为例,我的专长是气管镜治疗,我非常关心的前沿领域如:荧光支气管镜、磁导航支气管镜、内镜下治疗等内容也一一讲述。在每种新技术中详细介绍了适应症、禁忌症和操作细节,并配有多张精美的图片。我根据她的“气道内超声检查”一节制定了我科的超声支气管镜检查常规。
       权威著作:
       这部书是继北京协和医院罗慰慈教授的《现代呼吸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后,再次独立编撰的一部系统性、权威著作。在序言中罗教授深感欣慰:16年后他的学生(白春学和蔡柏蔷教授)继承老一辈呼吸专家的事业,历尽2年多时间,呕心沥血,从书的框架设置、到组织全国呼吸专家编写、到反复查询和修订,最后才有了这样一本精美而权威的呼吸著作呈现给全国的读者,因此,这部书既是传承也是发扬。以肺癌的治疗为例,本书强调了“综合治疗”的理念,即是;当一位肺癌患者来到呼吸科,并不意味着他只能首选化疗或靶向治疗;当他来到胸外科,也不意味着首选手术治疗,而应该全面分析患者病情,并经过多学科讨论,制定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路径,使患者获益最大,这与当今倡导的MDT(Mutidisciplinary treatment)非常接近。又如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特别介绍了最新的“柏林标准”,详细阐释了“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异同,并提出来多种治疗手段如防治肺水肿、改善呼吸功能,加强抗炎、抗氧化,抗感染、抗纤溶,注重肺损伤修复等内容。在本章中还强调了重症患者的能量和营养代谢。如何处理并发症如“sepsis”“MODS”等。这些都是临床实践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每一章节都紧扣国际呼吸领域的进展,除了编写者均是该领域的大牛外,每章所引述的参考文献几乎多达百篇。
       思考性:
       《现代呼吸病学》也引导我思考,为什么呼吸道疾病已跻身全球四大慢性疾病——“心脑血管”、“肿瘤”、“代谢”、“呼吸病”。在本书中我找到了一些提示。例如开篇就提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如:“烟草”、“环境”、“过敏原”、“微生物”和“职业因素”等。这也使我深深思考,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除了需要关注疾病的诊治外,还应多关注疾病的危险因素。我国是烟草大国,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5岁以上的吸烟人群比例为28.1%左右,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2.9%,吸烟可导致许多呼吸道疾病如慢阻肺、肺癌、间质性肺病等。另外目前大家都非常关注的环境污染PM 2.5也会对呼吸道健康造成困扰。例如我在工作中发现,一旦pm2.5升高,门诊就会爆棚,充满了咳嗽、咽痛、哮喘发作、慢支炎发作等病患。虽然有些疾病有其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根源,不是单单医生能解决,但医生应该肩负疾病的诊治者,健康生活方式的宣讲者,政策修订的呐喊者等多项职责。我们也应该与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立法部门、行政部门的同仁一起密切合作,最终还我们社会一个洁净的“肺部”。
       引领性:
       我在本书的最后章节读到“转化医学”和“物联网”医学的章节,突然觉得豁然开朗。虽然我在二级医院工作,日常的繁忙事务使我没有充裕的时间从事科研。但我从本书的字里行间,开到了编者对我们呼吸界未来发展的规划。即:无论从事临床工作、科研工作,转化的思想需一直贯穿在我们工作中,因为只有将理论、技术进行梳理,细化、最后转化到实际工作,才能造福与同行,造福于病患。物联网医学的到来也许能解决目前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状态,通过远程系统为病家服务,通过医生的专业协作组构建,能使大部分患者在日常中得到专业的指导和监测,也能使患者安心在社区医生或全科医生的关照下,因为医生之间的联动,能解除社区和全科医生得不到专业指导的后顾之忧,从而最终优化资源配置,缓解医患紧张。
       我读了该书后满心欣喜,这是一本集呼吸领域前沿新知,编排严谨,条理清晰,用词准确的大师级著作。我想推荐本书给呼吸界的同行、内科其它专业的医生、甚至从事基础研究的同行参考。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