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国际发展学科亟需建立发展融资自主理论体系
——评黄梅波教授等的《国际发展融资》
龚衍恺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呼吁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中国全球发展理论探索与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研究亟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国际发展学科建设与国际发展人才培养也日益迫切。
       当前,国际发展学科在中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奇迹般的经济增长,在减贫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赞叹中国国际发展成绩的同时,国际学界和政策界越来越希望能够扎根于中国转型与发展的第一手经验,探究中国发展经验的世界意义。
       国际社会期待立足中国经验进行国际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国际发展学科在中国却刚刚起步。国际发展是以发展问题为导向,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等基础学科获得给养,以发展理论创新为根基,以政策实践为着力点的复合型学科。该学科致力于从国际规则的设定、国家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等方面入手,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包容性、可持续性的经济结构转型。
       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国际一流的学府在二战后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国际发展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基础。我国高校在国际发展领域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国际发展学科在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在国际发展学科建设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
       中国引领的发展融资机构的复兴亟需原创性的发展融资理论。当前,中国正在引领发展融资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复兴,在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新开发银行和亚投行相继成立,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
       在多边合作框架下倡议成立多边开发银行的同时,中国的国别发展融资机构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其总资产之和高达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以上。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其总资产高达17万亿元人民币,高于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区域性开发银行的资产总和。国家开发银行不仅通过中长期融资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且也已经成为中国对外投融资合作的主力银行,足迹遍布亚非拉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
       发展融资机构的复兴亟需自主创新的发展融资理论。主流经济学界长期以来忽视了对发展融资机构开展严谨、系统的学术研究。经典的金融经济学教科书往往关注资本市场和商业银行的运作,对发展融资机构的描述寥寥无几。学术研究的匮乏导致了主流发展政策界片面地强调发展中国家应当效仿当前的发达国家,培育资本市场,从而忽视了具有准公共部门属性的发展融资机构在促进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以世界银行的旗舰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为例。它认为发展中国家政府不应该成立国别开发银行,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环境差,难以建立起良治的开发银行,而且历史上开发银行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基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同法国开发署联合建立的全球首个发展融资机构数据库的数据,我们发现,这样的理论无法解释三大谜题。这三大谜题具体是:第一,为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历史和当今时代都纷纷成立了发展融资机构?第二,并非所有的开发银行都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有的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建立起了有效的开发银行,成功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转型?第三,为什么国家层面治理差的国家却能够建立起专业性比较强的开发银行?上述三个谜题为原创性理论创新提供了机遇,鼓励学者不畏权威,反思已有主流理论的局限性,深耕发展融资机构的实践,实现学理上的原创性理论创新。
       展望发展融资的研究前景,学界同仁们可以致力于以下研究选题。第一个选题就是,政府为何建立起专门的发展融资机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而并不是委托国有商业银行或者是通过财政手段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换言之,发展融资机构在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第二个研究选题是,如何解释发展融资机构会产生不同的发展绩效结果?为什么有的相对成功,而有的却以失败而告终?学理上对该问题透彻的研究,有助于完善发展融资机构的制度设计,更好地发挥其潜力,有助于解决市场失灵,也能确保其免受政府失灵的影响。第三个选题是,如何改革国际发展融资规则,更好地发挥发展融资机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方面的作用?
       扎实的学术研究有助于为改革国际发展规则提供学理支持。当前的国际发展融资规则,比如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口信贷的君子协定,还有世界银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都是以发达国家为主而设定的国际规则。它们的初衷虽然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加强国际协调,避免债务危机再度发生,但是其背后暗含的发展理念是有待商榷的。比如出口信贷君子协定,过于强调自由市场的作用,认为官方出口信贷机构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金融系统的干预。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官方出口信贷退出以后,私营资本并没有自动涌入到基础设施投资领域。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抓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强调的,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只有抓住了教材建设这个“牛鼻子”,才能扎实推进国际发展学科建设。
       《国际发展融资》(黄梅波、陈燕鸿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2022年)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有代表性的多边和国别开发银行,涵盖了这些发展融资机构的财务运行、业务运行、项目评估、治理框架等多个维度。这本教材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致力建设的国际发展系列教材之一,也是发展融资领域的首部中文教材,为我国的国际发展学科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努力。在对国际发展目标与国际发展融资体系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作者对国际多边发展融资机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传统多边发展融资机构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新兴多边发展融资机构)、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及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国别发展融资机构、中国的发展融资机构的理论基础及机构运营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探讨了国际发展融资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中国在国际发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本教材有助于掌握代表性发展融资机构的基本情况以及运作机制,有助于后续展开深入的学术研究。
      
       (作者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