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当前位置:首页 - 书评与书摘 -书评中心 
             

书评详情                

为生命的庄严作一个脚注:《沈从文精读》
周南焱

       张新颖在其新著《沈从文精读》中,将沈从文的创作和人生视为三个阶段,即文学家、思想者和实践者三种形象。沈从文的这三种形象的转化过程既是明显的,又是不能割裂的。
       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这是张新颖提出来的一个重点。他首先从沈从文三十岁那年写的自传说起,三十岁作自传未免太早,张新颖则认为,沈从文写自传,是借以从过去的经验中重新发现使自我区别于他人的因素,确立这样的一个自我,去应对未来道路上的挫折、苦难和挑战。
       张新颖重点剖析了《湘行书简》和《边城》。不少评论家觉得沈从文擅长写景,且清朗明澈,但是缺少深度。张新颖则说好就好在没有深度,因为没有深度的“看”风景,其实就不为一般的社会价值所局限,这样也就抛弃了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置身事外的位置,而是在宇宙万汇的动静之中“看”。以此眼光看风景万物,多了一份包涵和宽容,看到的历史也就不是战争、王朝更替之类的东西,而是千百年来凡夫俗子们的哀乐、努力和命运。他们代表了更为现实逼真的生存和价值。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沈从文开始写作了一批抽象思索的散文,而小说写不下去了。张新颖分析道,面对复杂的现实困境,沈从文觉得使用固有的文字表达显得异常无力,对个人处境和重建民族的精神根底进行了极致的思索。沈从文的后半生转向从事古代物质文化史研究,决不是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所理解的人生取舍,这种庸俗哲学,看不到极端痛苦的精神崩毁,看不到从崩毁中极端艰难的新生,更看不到这个新生自我平凡朴素下的安定、丰富和辉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 日期:2005.12.16 版次:6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