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韩双语及翻译研究
作者:
金钟太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264页
ISBN:
978-7-309-11099-9/H.2408
字数:
236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这部文集收录了我本人研究生毕业后在大学从教以来所发表过的一些论文,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朝(韩)汉语言和文化对比方面的研究;第二是朝汉双语语码转换方面的研究;第三是与韩汉翻译及翻译教学有关的论文;第四是其他方面的论文。这些论文主要反映了我从教后各个不同阶段的研究兴趣和研究热点问题。
       我是1980年考入延边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首批只招了两名,研究方向就是朝汉语法对比,这个方向的研究当时在全国几乎是处于空白状态。导师崔吉元教授在我们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为了打开我们的眼界,带领我们去北京、天津等地,利用一个多月时间逐位拜访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等各高校著名语言学家和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民族研究所里的著名学者,有时候是带我们俩去听课座谈,有时候去家府拜访,从而有了与朱德熙先生、赵世开先生、李临定先生、范继淹先生、吴铁平先生、马学良先生、宣德武先生等著名学者交谈学习的机会。
       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留校当老师,因为研究生期间搞的是朝汉语法对比方向研究,所以当时的主要研究兴趣在语法对比方面,而且当时国内朝汉对比语言学的研究热点也在这里。这本文集里收录的“论现代汉语被字句在朝鲜语中的对应形式”和“谈汉语被字句和朝鲜语被动句对应比较的不同点”这两篇文章分别发表在1985年《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和第三期上,成为国内朝汉被动句对比研究方面发表的最初二篇论文,很多国内外研究语言对比和被字句对比研究的研究生来信索要这二篇论文。文集中收录的“中韩语言文化差异现状及解决对策”一文是应韩国首尔大学的邀请参加在首尔大学举办的国际研讨会上发表过的论文,总之在大学教学之余在语法对比方面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些文章,也收录在这本文集中。
       文集的第二部分是朝汉双语语码转换方面的研究。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中的普遍现象,已经成为国际上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尤其是1990年代Myers?—?Scotton提出“标记理论”并创立了“主体”语言构造模式(Matrix Language Frame Model),使国外语码转换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在国内语码转换还未形成专门研究课题,也未引起有关学者们应有的注意。
       我觉得这种情况与我国的现实极不平衡。我国是有55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独有的社会人文环境表明,在历史过程中已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社会文化格局。现代社会各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统一的国家里,政治、经济、文化联系非常密切。由于社会群体的频繁接触,反映在语言中的融合混合现象十分普遍,语码转换等不同语言之间接触现象也十分普遍。根据国外经验,如果对这种语言接触现象不引起重视,弄不好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民族之间内耗,会产生语言排斥、语言冲突等现象。这不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推进四化建设。因此,我认为研究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异现象应该是我国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其研究成果无论对语言关系的研究还是对民族关系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由于有了这种认识,1991年我申报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国际双语研究中心研究双语问题,结果加拿大政府批准我赴加研究,并资助我研究经费。这样,1992年我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尔大学国际双语研究中心,见到了国际著名的双语学家麦基(William Francis Mackey)先生,当时他给我介绍了他的研究情况,并吩咐秘书把几十篇他的重要双语论文复印后给我,并详细指导我先读哪篇,后读哪篇,并一篇一篇地给我标上了序号,以便于我循序渐进地学习,这让我比较系统地打下了双语研究的基础。
       1995年,我在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外国语大学王德春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在先生的指导下开始探讨吉林省延边地区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现象,探讨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社会心理成因、朝汉双语语码使用者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句内语码转换的语法规则及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的生成机制等,后来作为国家课题立项,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支持。这本文集中收录的几篇语码转换方面的论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这些语码转换方面的论文,为探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语码转换现象提供了新的尝试和重要参考材料,并为深入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接触中产生的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文集中收录的第三部分的内容是中韩—韩中翻译及教学方面的论文。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我在复旦大学教授韩中翻译课程,从本科生的翻译课教起,逐渐承担硕士生“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直到承担博士生翻译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所以这一阶段的研究兴趣和热点在中韩翻译方面,也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国际研讨会和论坛。文集中收录的“论韩中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及翻译中对话语的控制和处置”“韩中翻译教学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韩中翻译教学和教材建设”等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成的。
       文集的第四部分内容涉及韩国语教学的其他方面,包括词语教学、会话教学、教材编写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其中“论韩国语词汇教学”一文是我在韩国全南大学校国语国文系任客座教授时在教学之余应韩国学术刊物的邀请写的,其他文章是国际会议或全国性会议上发表过的论文。
       当这部文集出版时,我首先衷心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王德春先生、硕士生导师崔吉元先生,是他们引领我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如果没有他们对我的细心指导和精心培养,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也衷心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戚雨村先生、胡曙中教授,复旦大学陆谷孙先生、高天如教授、李熙宗教授、申小龙教授、戴耀晶教授、黄勇民教授、熊学亮教授、姜银国教授、姜宝有教授,北京大学张敏教授、王丹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李元吉教授、太平武教授,延边大学金镇容教授、韩东吾教授,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金东勋教授等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我的同门师兄弟金立鑫、谢之君、向明友、柳英绿、崔健、金基石以及师妹仇鑫奕等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最后,也衷心感谢为这本文集出版而付出种种努力的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曲卫国院长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外语分社总编唐敏先生。
      
       金钟太
       2014年12月3日

作者简介


       金钟太,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韩国(朝鲜)语教育研究会理事。1992年到1996年在延边大学汉语系曾任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汉语系副系主任、《汉语学习》杂志总编等工作。1998年在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留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和多伦多大学,并任韩国国立全南大学国语国文科客座教授。现任上海工商外国语学院韩语系系主任。
       专长中韩语言文化对比和翻译等方向研究,曾主持过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延边地区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研究,批准号:98BYY007)并参与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代表作有:《朝汉双语语码转换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00年)等专著。

书摘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