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结构视域下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研究
作者:
刘友女 著
定价:
36 元
页数:
246页
ISBN:
978-7-309-11166-8/D.719
字数:
24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结构视角探析当前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发展变迁存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揭示了意识形态的要素构成、结构层次、作用类型和功能,初步形成了意识形态结构理论。为什么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实质就是如何处理“一元主导”和“多样并存”的结构关系。对于意识形态“知行不一”的飘浮现象,从内在构成来看,是认知基础、价值目标和实施策略这三维要素的缺失或生成过程的失衡产生的症结;从外在作用关系来看,涉及思想理论和社会心理两个结构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传播与社会心理接受认同之间如何契合的问题。有了意识形态结构理论的支撑,可以为马克思主义的认知、认同和践行提供合理的、有价值的学理依据。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三、国内外关于意识形态结构理论的研究轨迹
      
       第一章 意识形态和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内涵解析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本质
       一、意识形态是价值观的理论体系
       二、意识形态:阶级的烙印
       三、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第二节 意识、社会意识与主导意识形态的界说
       一、人的意识即社会意识
       二、社会意识与意识形态
       三、意识形态语境下主导与主流的关系辨析
       第三节 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内涵的厘清
       一、作为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
       二、何谓主导地位?
      
       第二章 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的结构
       第一节 意识形态系统、结构和要素
       一、系统与结构
       二、结构与结构主义
       三、意识形态系统结构的特征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一、意识形态的认知解释
       二、意识形态的价值信仰
       三、意识形态的实施策略
       四、意识形态结构三要素的逻辑关系
       第三节 意识形态的结构分层和类型
       一、意识形态结构的总体分层和具体分层
       二、主导型、交互型、递进型:深层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三、主从式:表层结构类型及其特征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结构与功能
       一、意识形态结构功能的理论渊源
       二、意识形态的深层结构与功能
       三、意识形态的表层结构与功能
      
       第三章 新中国改革开放前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生成运行
       第一节 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整合与确立(1949—1956)
       一、主导型深层结构的形成
       二、主从式表层结构的确立
       第二节 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的变异(1957—1978)
       一、深层结构:从三维契合到高度合一
       二、表层结构:从指导思想一元化到意识形态一元化
       第三节 总结和反思
       一、革命意识形态结构的延续
       二、意识形态要素关系的失衡
       三、表层结构功能扩大化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中国主导意识形态结构重塑
       第一节 交互型深层结构确立
       一、意识形态结构创新的意义
       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确立
       四、发展绩效——意识形态实施策略的新视角
       第二节 主从式表层结构归位
       一、主从关系的运行模式
       二、“坚持一元,包容多样”的原则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结构变迁的评析
       一、深层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和谐
       二、表层结构:外显秩序的合理调适
       三、重视结构归位过程中的“非常态”意识形态
      
       第五章 中国主导意识形态发展中结构性矛盾和制约因素
       第一节 “意识形态飘浮”:深层次结构矛盾的表现
       一、结构语境中的主导意识形态问题
       二、意识形态结构的几对矛盾范畴
       三、结构总体运行中“主导”与“均衡”的矛盾
       第二节 “去意识形态”与“泛意识形态”:表层结构性矛盾之争
       一、“一元”和“多元”的结构性冲突
       二、排他性与包容性之间的困惑
       三、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第三节 影响主导意识形态结构生成运行的因素分析
       一、各种社会思潮激荡
       二、现实环境变化和社会意识的不同步性
       三、意识形态主体结构的先进性和大众性问题
      
       第六章 结构视阈下加强主导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第一节 在深层结构创新上,丰富意识形态结构内涵
       一、坚持与发展:理论创新的原则立场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三、传播与认同:社会心理的建设理路
       四、互证和互支:交互型结构的共生发展
       第二节 在表层结构运行上,掌握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
       一、意识形态话语:语言和思想的结合体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主导权的建构要求
       三、形成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第三节 在总体结构运行上,发挥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导权
       一、以党建和国家治理为己任,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以服务人民为导向,把握意识形态的根本点
       三、以追求“中国梦”为目标,开辟意识形态新视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