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
作者:
花妙林 编著
定价:
32 元
页数:
163页
ISBN:
978-7-309-11205-4/G.1444
字数:
24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武术作为一项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首先是可以改善和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武术始终让习武者的心身处于不断的协调配合中,通过适当加以外在压力的艰苦训练,可达到与常人不一般的体质特征;从“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语中透露出习武不仅增强体能,更是对人意志力的磨炼。在常年有恒、坚持不懈地练武中培养吃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精神是在应对当代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再者,武术无论怎样发展均以重礼仪、讲道德为根本,“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过程中。武术运动始终把武德列为先决条件,这其中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如以武会友、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激烈的攻防技术与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极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是传承人类知识和教育后代的重要场所,武术的继承和发扬绝不能轻视学校这一阵地,学校体育工作对武术的普及、推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作用。特别是在高校,武术教育不能仅限于学生体能素质上的改善,更需要对他们的民族精神进行塑造。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步入成年阶段的重要当口,拥有一定的知识与认识能力,但是其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尚处于摇摆不定的阶段。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历经几千年沧桑岁月的沉淀,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元化的价值功能,对青年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而高校的武术教育确实需要重点规范与规划。 现今学校体育发展武术已成共识,但如何发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武术课实属边缘地带,体育部门无法管控学校的教学内容,而教育部门又对武术的教学内容知之甚少,因此高校武术课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仅仅停留在套路练习的层面,表现出教学内容陈旧、枯燥、互动性差等问题,根本无法迎合当代大学生好奇、好学、好动的特点,因而武术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武术这一文化瑰宝在大学生中受到冷落,这个问题的确值得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为将武术文化更好地承袭下去,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决定根据武术进高校实施10年间所发现的实际问题与发展的可能性,对《中国武术段位制》进行修订,并于2009年开始陆续出版《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该系列教程选择了12个流传较广的拳种和器械以及深受群众喜爱的武术功法和自卫防身术,由全国顶尖专家团队制定段位考评标准,创编段位考评内容,旨在完备《中国武术段位制》的考评内容和等级标准。本人自2003年将段位制引入高校武术教学,并创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参与数项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的武术段位制课程研究。本人认为武术段位制是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有效手段,学生也从段位制教学模式中收获良多。因此,本人在教学与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与修正,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为蓝本,编撰《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校教程》,意在向所有普通高校的教师、学生推广中国武术段位制。
       本教程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历史沿革以及在高校的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概括叙述武术运动简要发展史、武术段位制的由来及段位规则的重大革新、高校武术课程现状和《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在高校中的发展等相关理论与状况。第二部分对武术修养内涵进行介绍。该部分通过对武德、武礼两个章节的梳理,概括叙述武德的内涵要义、自律准则,并且清晰明了地介绍武术中有关礼仪规范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对武术套路的技术规格进行讲解。该部分以《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长拳、杨式太极拳、剑术、短棍的基本形态、单练套路、对打套路、拆招技术几方面的武术术语为抓手,进而讲解套路技术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功法功力的相关知识。第四部分对武术课程制定的内容进行介绍。该部分主要是向教师群体讲授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段位制内容进行教学,同时也让学生从教学步骤中全面地了解教学的进度与强度,更好地自我学习与自我检验。第五部分对段位考评进行详解。该部分从介绍《中国武术段位制》的基本章程与规定入手,让学生与教师明确考取段位的标准,从而更好地学习以获得相应的段位。
      
       花妙林
       2014年12月

作者简介


       花妙林,男,1962年出生,祖籍江苏海门。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副教授,武术国家级裁判员,中国武术七段。
       1984 年7 月本科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武术专业,同年8月进入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任教至今。1993~1995年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进修,200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民族传统体育分会推广与开发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武术协会理事、上海市高校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委员会副主任。
       自2003年创建高校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以来,已参与数项校级、市级、国家级武术段位制科研项目,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并荣获诸多奖项。作为学科带头人,2005年以“复旦大学武术专项课实施段位制课程教学模式”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07年获得第一届复旦大学教学贡献奖;2008年复旦大学武术段位制课程被立为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2010年以“武术段位制课程教学促进学生关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获得复旦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2013年以武术段位制教学模式为主体的复旦大学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获上海市精品课程;2013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百名优秀考评员”称号。
      
      

书摘


       目 录
      
       第一部分 历史沿革
       第一章 中国武术与段位制流变
       第一节 武术运动简要发展史
       第二节 武术段位制的由来
       第二章 高校武术段位的动态走向
       第一节 高校武术课程现状
       第二节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在高校中的发展
      
       第二部分 武术修养
       第三章 武德
       第一节 内涵要义
       第二节 自律准则
       第四章 武礼
       第一节 武礼的种类
       第二节 武礼的应用
      
       第三部分 技术规格
       第五章 武术术语
       第一节 长拳
       第二节 杨式太极拳
       第三节 剑术
      
       第四节 短棍
       第六章 套路演练
       第一节 套路技术的基本要素
       第二节 套路技术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套路技术的功法功力
       第四节 段位套路综述
      
       第四部分 课程教学
       第七章 课程制定
       第一节 课程设置
       第二节 大纲制定
       第八章 教学实施
       第一节 方法手段
       第二节 教学步骤
       第三节 教学重点
       第九章 自学方法
       第一节 图谱自学
       第二节 知识自测
      
       第五部分 段位考评
       第十章 《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评简介
       第一节 武术段位制常识
       第二节 武术段位等级
       第十一章 武术段位考试办法
       第一节 考段学员须知
       第二节 《中国武术段位制》技术考试办法(一至六段)
       第三节 《中国武术段位制》高段位考评办法(七至九段)
       第四节 上海市高校学生段位通段考评指南
       第五节 武术段位考试相关问题解释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