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国民经济运行报告(2014)
作者:
简德三 主编
定价:
39 元
页数:
202页
ISBN:
978-7-309-11350-1/F.2131
字数:
28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6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201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改善。2013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中的作用。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健全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的调节作用,促进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2013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由2012年的“保增长、调结构、防通胀”向“稳增长、防通胀、调结构、惠民生”方向转变。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完成了国民经济的预期目标。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的特征,我们从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经济活动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本报告共分四篇: 第一篇为生产篇,由刘伟老师负责。在生产篇里,从宏观经济运行的总量、结构和热点这三个方面,分析了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中,生产领域的主要进展。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和结构在过去的2013年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发展带来的问题。经济的发展总是喜忧参半,只有在发展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为分配篇。该部分内容由王克强老师负责,万宁娜、刘红梅等同学参与了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撰写工作。在分配篇里,分别从收入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分配领域的热点问题三个方面,研究了近年来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发生的变化。国民经济的分配是人类持续关注的热点,更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从2013年的发展来看,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人们的收入普遍有所提升,但在初次分配、再分配中仍然存在许多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三篇为消费篇。该部分内容由郑睿老师负责,张燕君、王伊琼同学参与了相关文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在消费篇里,从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和消费领域的热点三个方面,介绍和分析了2013年我国消费领域的最新进展。在全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我国政府把扩大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作为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但是,我国长期依靠加大投资和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造成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并进一步影响消费的总量和结构。
       第四篇为积累与国际收支篇。该部分内容由张学文老师负责。其中,张学文老师与周朱凯、谢诗澜、周航宁、娄明捷、叶强同学撰写了第10章固定资产投资部分;曹建元老师和陈刚同学撰写了第11章金融资产交易部分;叶方老师与刘蕾同学撰写了第12章。该部分内容分别分析了2013年我国在固定资产、金融资产领域的交易状况,以及国际收支领域的最新进展。
       专题篇为互联网金融篇。该部分由简德三老师与实务部门的莫恺负责,崔莹、丁海丹、杨茜、王怡等同学参与了部分资料的整理工作和文字的编写工作。2013年被金融界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与新兴力量,互联网金融正在慢慢改变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改变着人们对于金融投资的认识,同时也成为各方关注与议论的热点与焦点。为此,我们期望在阐述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的总体情况及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展望。
       本书由简德三老师主编并审核统稿。我们深知,受制于我们这个团队合作的背景和各位老师自身研究领域的限制,我们的报告还存在很多不足。恳请各位读者能够对此多提宝贵意见,期望在以后的报告中进一步完善。
      
       简德三
       2014年11月10日

作者简介


       简德三,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亚太房地产学会会员、全球华人不动产学会会员、中国投资学会会员。研究领域: 投资、房地产。作为第一作者完成著作1部,参编著作4部;作为第一作者独立完成教材8部,合作完成教材2部,参编完成教材5部。

书摘


       目录
      
       1 国民经济生产的总量
       1.1 产品市场
       1.2 金融市场
       1.3 要素市场
      
       2 国民经济生产的结构
       2.1 产业结构
       2.2 区域结构
       2.3 需求结构
      
       3 2014年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3.1 坚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实现宏观经济总体7.5%左右的增长
       3.2 CPI周期性上行,涨幅为3%—3.5%,通胀压力不大
       3.3 政府公共债务风险进一步增加
       3.4 发达经济体复苏态势明显,世界经济形势出现明显好转的迹象
       3.5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为世界经济的复苏之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4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4.1 国民收入分配概述
       4.2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实证
       4.3 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建议
      
       5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5.1 国民收入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的相关理论
       5.2 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实证分析
      
       6 国民收入分配领域热点分析
       6.1 功能收入分配问题
       6.2 规模收入分配问题
       6.3 居民收入结构分析
       6.4 劳动收入占比与收入分配差距影响因素探析
       6.5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库兹涅茨假说的争论
      
       7 居民消费
       7.1 居民消费总体状况
       7.2 城镇与农村消费特点
       7.3 消费形态特点
       7.4 各类商品销售特点
       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7.6 消费者景气指数
      
       8 政府消费
       8.1 财政支出总量及结构分析
       8.2 政府消费支出分析
       8.3 政府消费支出重点项目分析
      
       9 居民消费支出热点分析
       9.1 旅游消费现状及未来趋势
       9.2 文化消费的现状
       9.3 信息消费
      
       10 固定资产投资
       10.1 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概况
       10.2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配置问题
       10.3 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热点问题
      
       11 金融资产交易
       11.1 标准类金融资产交易
       11.2 非标准类金融资产交易
       11.3 2013年金融资产交易热点
      
       12 国际收支与贸易
       12.1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概况
       12.2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分析
       12.3 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运行评价
       12.4 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
       12.5 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成因及对策
       12.6 国际收支与贸易的热点问题
      
       13 互联网金融
       13.1 概述
       13.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13.3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13.4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3.5 规范发展的建议、发展趋势与展望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