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100位大哲学家:从泰勒斯到蒯因的思想之旅
作者:
[英]斯托克斯(Stokes,P.)著 陈丽丽 译 方向红 校
定价:
49.80 元
页数:
209页
ISBN:
978-7-309-11283-2/K.524
字数:
25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引言
      
       “霍拉旭,天地之间有许多事情,是你们的哲学里所没有梦想到的呢。”
       ——《哈姆莱特》第一幕第五场
      
       当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说出这些令人难忘的台词时,他正为那萦绕在城堡墙垛上和自己不安思绪中的已故父亲的灵魂而忧心忡忡。莎士比亚的创作年代与培根和伽利略所处的时代同期,那时的世界受到马基雅维利和哥白尼思想的影响。作为当时的社会评论家,莎士比亚很有可能通过哈姆莱特来反击新“科学时代”的种种宣言,因为他那个时代的哲学正在摆脱精神性的范畴,越来越接近一个完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诚然,哈姆莱特的声明能帮助描述本书中哲学家的目的。但“天地之间”到底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不知道的呢?在这本书中的思想家那里,很难找到统一的答案,这点是可以预料得到的。一方面来说,哲学活动就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处于并且受限于时代背景,但是另一方面来说,它尝试努力克服并且扩展当时的思想界限。哲学既不是一门对新信息的收集和组织感兴趣的科学,亦不是一门反映着这个被感知的世界的艺术。统而言之,哲学是一种独特的活动。鉴于此,如果对接下来要研究的这些伟大哲学家们的事业的本质和价值有一定了解的话,那么,他们的思想将会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如果问哲学探索的方式和目的有何特点,那一定是共识的普遍缺乏,这种缺乏在哲学探索之前存在,甚至在探索过程结束后还常常持续着。其原因在于哲学家们感兴趣的问题的类别。许多非哲学问题似乎要求普遍一致的答案,这在科学学科上尤为典型。在科学界,许多答案享有普遍共识,因为人们既认同该问题所依据的假设,
       又认同这门学科当中某些概念的应用。尽管如此,在科学界和其他领域依然产生了一些问题,即使有了共同的假设并且对概念达成一致,还是没有被普遍接受的答案。这类问题就是哲学家们通常感兴趣的。
       哲学家们不能达成一致的原因,一是这门学科的本质(哲学要探讨的是人们普遍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一是哲学家们往往通过挑战假设和概念,以新的视角来审视棘手的问题,以此进行自己的研究。
       尽管哲学本身晦涩难懂,但它的价值不应该被低估。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发现表明,没有对下面这些问题的反思就不可能知道科学发现意味着什么:我们想要生活在怎样的社会中,我们对彼此、子孙后代以及环境有什么责任。这些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作为人类的我们对自己有什么概念,以及我们认为最适合生存的方式是什么。这些都不是科学或艺术研究的问题,而是属于哲学的问题。
       鉴于哲学家们致力于探索每一条思考路径,所以当我们发现他们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难以接受时,请不要大惊小怪。至少这些作品的优点之一是指出了我们不应该相信什么。但同时应当意识到,哲学家们的思想结论具有深远影响。20世纪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分别诞生于汤姆·潘恩和马克思的哲学著作;如果没有伟大逻辑学家弗雷格的著作,现代信息时代决不可能出现;妇女选举权只有在沃尔斯顿克拉芙特之后才得到重视。启蒙运动需要伏尔泰,爱因斯坦需要牛顿,而牛顿依靠的是亚里士多德。社会、政治和技术的历史演变与思想的演变密不可分。
       对于有些人来说,现代哲学似乎常常被轻视和忽视。他们不必那么在意。在广义上来说,哲学反思是我们在进行任何层次的探究时都自然伴随而来的东西。它并不仅仅是专家的领域,而是一个人生命航程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哈姆莱特是对的,霍拉旭的唯一反应是继续开拓他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继续想象。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 前苏格拉底学派
       米利都的泰勒斯
       萨摩斯的毕达哥拉斯
       科罗封的色诺芬尼
       赫拉克利特
       ◆ 埃利亚学派
       埃利亚的巴门尼德
       埃利亚的芝诺
       ◆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原子论者
       德谟克利特
       伊壁鸠鲁
       ◆ 犬儒学派
       锡诺普的第欧根尼
       ◆ 斯多葛学派
       马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
       亚历山大的斐洛
       卢修斯·阿奈乌斯·塞内卡
       马可·奥勒留
       ◆ 怀疑论者
       塞克斯都·恩披里柯
       ◆ 新柏拉图派
       普罗提诺
       ◆ 基督教派
       希波的圣奥古斯丁
       波爱修
       ◆ 经院哲学
       安瑟伦
       圣托马斯·阿奎那
       约翰·邓斯·司各脱
       威廉·奥卡姆
       ◆ 科学时代
       尼古拉斯·哥白尼
       尼科尔·马基雅维利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
       托马斯·摩尔
       弗兰西斯·培根
       伽利略·伽利雷
       托马斯·霍布斯
       艾萨克·牛顿爵士
       ◆ 唯理论
       勒奈·笛卡尔
       安托尼·阿尔诺
       尼古拉·马勒伯朗士
       本尼狄克特·德·斯宾诺莎
       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
       ◆ 经验论
       约翰·洛克
       大卫·休谟
       托马斯·里德
       伏尔泰
       让·雅各·卢梭
       丹尼斯·狄德罗
       ◆ 唯心论者
       乔治·贝克莱
       伊曼努尔·康德
       约翰·席勒
       弗里德里希·谢林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亚瑟·叔本华
       ◆ 自由主义派
       亚当·斯密
       玛莉·沃尔斯顿克拉芙特
       托马斯·潘恩
       杰里米·边沁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
       奥古斯特·孔德
       ◆ 进化论者
       查尔斯·达尔文
       亨利·路易斯·柏格森
       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
       ◆ 实用主义
       恩斯特·马赫
       查尔斯·皮尔士
       威廉·詹姆士
       约翰·杜威
       ◆ 唯物论者
       卡尔·马克思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弗拉基米尔·列宁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卡尔·荣格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存在主义者
       索伦·克尔凯郭尔
       弗里德里希·尼采
       埃德蒙德·胡塞尔
       马丁·海德格尔
       让-保罗·萨特
       阿尔贝·加缪
       西蒙娜·德·波伏瓦
       ◆ 语言学转向
       戈特洛布·弗雷格
       伯特兰·罗素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乔治·爱德华·摩尔
       摩里兹·石里克
       利维·维果茨基
       鲁道夫·卡尔纳普
       艾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
       阿尔弗雷德·塔尔斯基
       约翰·朗肖·奥斯丁
       吉尔伯特·赖尔
       诺姆·乔姆斯基
       ◆ 后现代主义者
       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
       米歇尔·福柯
       雅克·德里达
       ◆ 新科学
       爱米尔·涂尔干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卡尔·波普尔
       库尔特·哥德尔
       阿兰·图灵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
       托马斯·库恩
       保罗·费耶阿本德
       威拉德·冯·奥曼·蒯因
       ◆ 英文版图片说明
       ◆ 术语表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