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
作者: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 编
定价:
45 元
页数:
289页
ISBN:
978-7-309-11658-8/F.2175
字数:
315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者前言
      
       本辑是《中国金融史集刊》的第六辑,主题为“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旨在强调“银行家”对于近代中国金融史研究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无论通史类还是专题类的金融史著述,大多以行业、机构、团体(组织)、市场、制度等为主要对象,这当然是必要的。近代中国的金融变迁,通常被视作中国近代经济史的分支之一,即使是上述几方面对象,其研究基础也是相当薄弱的,相应的成果不是太多,而是太少。然而,即使把票号、钱庄等传统金融业与新式银行业一并考虑,称迄今为止金融史研究只见行业、机构而不见“人”,恐怕并不为过。我们希望金融史的研究,能够得到相应业界人士更多一些的关注。以银行业为例,所谓银行家,应当是指主要投资人和职业经理人,且在投资回报和职业收入之外,把相关银行甚至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不懈的追求;近代银行家的杰出代表,更是矢志服务工商和社会,心系国家、民族命运,为救亡、强国和富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表明,在上海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银行家个人和群体起到了巨大作用。本辑主要栏目的设置和相应文稿的安排,便力图体现这方面的考虑。
       在“专题研究”栏目收入的各篇文章,均选自2014年10月21日召开的“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学术讨论会的交流论文,涉及数位闻名遐迩的银行家。其中陈光甫长期担任“南三行”之首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还曾担任上海银行公会主席多年,抗战前后两度以国民政府特使的身份赴美,达成中美白银协定、桐油借款和钨砂借款,是近代上海银行业的传奇式人物;周作民则为“北四行”之一金城银行的负责人,经历了从金城银行的创立、“北四行”的联营直到1950年代的“北五行”联营联管和金融业全行业公私合营,是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亲历者;张嘉璈是上海中国银行抗拒北洋政府停兑令的风云人物,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过中国银行总经理和中央银行总裁,是银行业近代转型的引领者。另外,如何看待银行家群体在行业运作中的主导地位、与工商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关系,亦为多篇论文所述及。
       在“学位论文”栏刊载的《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研究(1935—1949)》,梳理了张嘉璈离开中国银行之后的经历和思想脉络,是作者在其复旦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定稿的。
       本辑“档案史料”收入了《银行家陈光甫与本行员工聚餐谈话录(1930—1932)》及《抗战期间钱新之往来函电选辑(1941—1944)》,以冀从史料文献方面加强对于近代银行家的研究。这两组档案史料均选自于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且都是首次刊行,具有很高的价值。在此,谨向编注者和上海市档案馆表示特别的谢意。
       金融史研究应当充分了解和尊重过往时代对于相关问题的看法。结合本辑主题,在“旧文新刊”栏我们选刊了三篇关于银行家的旧稿,其中谈及银行家的定义、银行家的责任、银行家与银行业的关系等,可供研究者参考。
       “书评”栏所刊稿的对象均为《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该书选自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海光》月刊,经系统整理后,分类辑录出版,有助于全面了解陈光甫及其主持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学术动态”栏刊登《近几年来日本近代中国金融史研究动向》一文,是日本研究中国近代史著名学者久保亨先生参加“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研讨会的交流文稿,在此向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衷心感谢学界同仁提供、推荐稿件;也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对本辑集刊编辑出版的支持。
      
       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
       2015年7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编者前言
      
       【专题研究】
       抗战时期上海银行家之挑战(1937—1945) [美] 柯博文(Parks M. Coble)
       关于近代中国银行家的若干思考
       ——以1930年代上半期上海银行业的经营调整为例 蒋立场
       陈光甫与战时中美外交
       ——兼论上海银行家群体的特点 郑会欣
       陈光甫先生经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创新思维与坚持 周维沛
       游客、商人与“家长”: 张嘉璈1934年四川之行的三种叙事 刘平
       彷徨的独白: 由日记看银行家周作民的内心世界 彭晓亮
       近代上海银行家及专业人才的养成
       ——以资耀华、王志莘等为例 戴鞍钢
       近代银行家与传统文化刍议 何成钢
       近代中国和意大利合办银行略论 戴建兵
      
       【学位论文】
       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研究(1935—1949) 袁煦筠
      
       【档案史料】
       银行家陈光甫与本行员工聚餐谈话录(1930—1932) 何品 选编
       抗战期间钱新之往来函电选辑(1941—1944) 彭晓亮 董婷婷 整理
      
       【旧文新刊】
       我国银行家之责任 杨端六
       中国今日的银行界与银行家 寿勉成
       怎样才可称为一个银行家  F. L. Lipman (范士奎译)
      
       【书评】
       由《海光》到《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
       ——兼论资耀华先生的金融学术活动 沈建中
       鸿飞亦可计东西
       ——读《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 杨苏红
       金融史料整理研究的新成果
       ——《稀见民国银行史料初编》 完颜绍元
      
       【学术动态】
       近几年来日本近代中国金融史研究动向 [日] 久保亨
       “银行家与上海金融变迁和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 宁汝晟
      
       【资料架】
       中国金融史论文资料目录(2012—2014) 马琳 辑录
       近年来中国金融史学位论文及著作
       题录(2012—2014) 王梅 辑录
       中国金融大事记(2012—2014) 瞿诗明 辑录
       国际金融大事记(2012—2014) 赵清臣 辑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