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规划
作者:
朱晔 著
定价:
25 元
页数:
265页
ISBN:
978-7-309-11759-2/H.2540
字数:
20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在全球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元化浪潮之下,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沟通和理解,人们更渴望平等地交流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语言至关重要!我国正在从“本土型”向“国际型”国家转型,语言教育面临着更为重要的历史担当和变革发展的战略任务,规划合理、定位科学的语言教育战略能使语言在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促进和谐的语言生活,提升国家语言能力。环顾世界,母语能力的维护和提高、民族语言的传承和复兴,乃至国家和全民外语能力的提升,都给各国各地区的语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面向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社会发展和安全问题的语言教育战略研究正当其时。
       语言教育战略研究是语言战略与语言规划研究的新方向。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关注社会中的语言功能、使用和传播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在国外悄然兴起。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关研究都没有关注语言教育领域,直到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库珀在《语言规划与社会变迁》(1989)一书中首次提出“语言教育规划”或“语言习得规划”这一概念,才使得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真正接了语言教育的“地气”。库珀在评论了12种有关语言规划的定义后,提出自己的“第十三个”定义,即“语言规划是旨在通过语言符号的习得、结构和功能分配而影响他人行为的一种长期细致的努力(和追求)”。这一定义实际上奠定了语言教育规划和政策研究的重要学术地位。传统语言政策偏于宏观规划,而语言教育研究则侧重教学实践的微观层面,两者难以形成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交集,为此,国外语言教育规划研究倡导语言政策和语言教育领域之间的衔接性研究。在全球化时代,无论是母语、外语和民族语言都存在语言使用和教学方面的实践问题,有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方法或是课程设置问题,而是语言政策问题,涉及政策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环节,更牵涉到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大局。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语言教育战略发展主要呈现出四大特征: 第一,经济全球化助推国际通用语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等客观原因,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已伸展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坊间有一条备受争议的悖论: 要参与国际化进程,就必须使用英语,而推动英语传播的力量就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力量。客观上,以国际通用语为主体的语言教育成为促进和提升本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进入新世纪后,发达国家如日本与韩国注重实用主义,先后提出英语教育战略计划,将英语作为国际文化交流和输出的工具;在欧洲,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以及北欧国家也积极推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育变革;在金砖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南非和印度也以国际化作为语言教育战略变革的重要动因,关注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问题。
       第二,非传统安全风险激发“关键语言”教育。所谓关键语言,是一个相对概念,是语言问题“安全化”和“战略化”研究的产物,是不同国家确定一部分语种(如非通用语种)作为其外语教育的关键发展,以满足国家的特殊需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举措。美国在9·11事件后,将外语教育政策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关键语言”教育政策,形成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语言教育战略研究体系。同样地,中国在实施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过程中,亟需重视和提升国家外语能力,加强非通用语种外语教育已成当务之急。
       第三,文化多元化倡导语言教育生态战略。在国际理解教育和跨文化教育思潮影响下,基于多元文化主义理念的语言教育政策研究近年来逐步兴起。以欧盟为例,为促进欧盟一体化进程,推进《里斯本条约》的既定目标,欧盟语言教育政策基本定位在“倡导多元文化多语学习、塑造国际公民”这一理念之上。欧洲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多语多元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从语言教育政策定位、制定和规划,语言教育政策与教学,语言政策与公民教育等多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学习、教学、评估》的最终出台创造了理论条件和实践基础。基于语言生态发展和平衡,倡导语言生态发展理论,维护语言文化多样性,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和双语教育战略的核心价值取向。
       第四,政治多极化催生语言传播和推广的竞争。冷战结束之后,国际政治关系发展逐步形成多极化发展态势,不少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韩国以及众多的新兴发展中大国,都从国家政治和文化安全的高度,警惕语言领域的英语霸权主义和语言帝国主义问题,纷纷制定语言传播战略,向国际推广本国语言,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在世界各地推进语言国际教育,形成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态势。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强国,理应从战略高度全盘考虑汉语国际教育战略问题,因此,从维护国家文化利益到捍卫国家政治利益,语言推广和传播战略都是当前和今后语言教育战略的重要领域之一。
       “语言教育政策战略研究系列”丛书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从国际比较和本土实践两个维度探索语言教育战略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构建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在国际比较方面,基于多语种的详实扎细致的描述、调查、分析和阐释,本系列丛书不仅勾勒出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育战略的全貌,而且注重对新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育政策问题的分析和探究,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外人文交流提供重要的现实参考和决策依据。在本土实践维度,本系列丛书立足国家利益,深入调查国家外语能力、外语战略价值、国家双语教育以及母语教育等重要现实问题,力图从实证科学角度阐释语言教育对于国家转型、社会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个开放书系,本丛书汇聚了一批格高志远、心怀家国的中青年学者,他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首开语言教育战略研究之先河,引领中国语言教育政策区域与国别研究之先风,希冀能够推动国内语言教育战略研究的蓬勃发展。自本丛书课题正式启动以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将其列为中心主攻方向之一,校内外专兼职研究人员一直鼎力相助;在国际方面,本丛书在选题、设计和研究过程中都得到国际著名语言政策研究专家詹姆斯·托尔夫森教授的关心和指导,教授在百忙之余,还为本丛书写了序言;同时,该课题得到国家语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外国语大学校级重大项目的经费支持,复旦大学出版社唐敏编辑欣然同意出版这套丛书,在此一并致谢!
      
       沈骑
       2015年立夏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理念篇 中国语境下的英汉双语教育
      
       第一章 当今中国与英汉双语教育
       一、当今中国与英语
       二、当今中国与英汉双语教育
       三、英汉双语教育与中国教育国际化战略
      
       第二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 内涵与定位
       一、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的内涵
       二、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的定位
      
       现实篇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现状
      
       第三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实施现状
       一、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的相关支持政策
       二、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开展英汉双语教育的情况
       三、我国部分地区颁布的英汉双语教育相关文件及实施情况
      
       第四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现状
       一、双语教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释性研究
       二、国外与我国香港地区双语教育介绍及其与内地英汉双语教育的比较研究
       三、双语教育跨学科视角研究
      
       第五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实践研究现状
       一、我国各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英汉双语教育实践研究
       二、我国英汉双语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核心要素研究
       三、针对我国英汉双语教学实践的批评性研究
       四、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研究评析
      
       第六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实践现状:以一项问卷调查为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二、问卷调查的实施
       三、问卷调查的结论与启示
      
       第七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实践现状:以一项个案研究为例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设计及实施
       三、研究发现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推进篇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规划
      
       第八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目标与任务
       一、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的总体目标
       二、我国英汉双语教育的总任务
      
       第九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规划与政策
       一、语言规划与外语教育规划
       二、外语教育规划与英汉双语教育规划
       三、我国的英汉双语教育规划
       四、我国的英汉双语教育政策
      
       第十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模式构建
       一、我国小学英汉双语教育的“激发模式”
       二、我国中学英汉双语教育的“衔接模式”
       三、我国大学英汉双语教育的“专业模式”
      
       第十一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师资建设
       一、小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二、中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三、大学英汉双语师资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第十二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教材建设
       一、我国英汉双语教材的分类
       二、我国英汉双语教材的功能
       三、我国英汉双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第十三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其他要素建设
       一、学生要素建设
       二、教学法要素建设
       三、评价要素建设
      
       第十四章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环境建设与技术保障
       一、环境建设
       二、技术保障
      
       结语 中国英汉双语教育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