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阳光心理
作者:
崔丽娟 主编
定价:
15 元
页数:
110页
ISBN:
978-7-309-11840-7/B.561
字数:
83千字
开本:
24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总 序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要求,在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上海建设智慧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大背景下,科普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上海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迫切需要,也成为更多市民了解科学、掌握科学、运用科学、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有效途径。
       随着上海人口老龄化态势的加速,如何进一步提高老年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通过学习科普知识提升老年朋友的生活质量,把科普教育作为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人的终身发展的方式已成为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和科普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课题。为此,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老年科普教育等系列活动,而由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组织编写的“十万个为什么”(老年版)系列丛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套老年科普教育读本。
       “十万个为什么”(老年版)系列丛书,是一套适合普通市民,尤其是老年朋友阅读的科普书籍,着眼于提高老年朋友的科学素养与健康生活意识和水平。第二套丛书共5册,涵盖了延缓衰老、安全用药、旅游攻略、阳光心理、理财顾问等方面,内容包括与老年朋友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常识和技术知识。
       这套丛书提供的科普知识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能让老年朋友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并付诸应用,希望借此可以帮助老年朋友从容跟上时代步伐,分享现代科普成果,了解社会科技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享受生活过程,更自主、更独立地成为信息化社会时尚能干的科技达人。
      

作者简介

书摘


       前 言
      
       发白如雪,那是岁月沧桑撒下的鲜花;弯躯如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睛若黄珠,那是上苍赐予五彩缤纷的颜色。老年生活在整个人生阶段最为厚重积淀,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老年生活更加健康而快乐、充实而精彩呢?本书试图从五个方面进行说明:
       社会角色变换与适应,旨在让老年人在角色变换过程中很好地认同及适应自己的新社会角色;
       情绪修炼及性格养成,旨在帮助老年人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改善养老生活质量;
       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旨在帮助老年人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晚年生活幸福美满;
       社会交往的常见困惑,旨在帮助老年人进行积极、良好的人际交往,益于身心健康发展;
       如何实现心理抗衰老,旨在帮助老年人实现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收到延年益寿之功。
      
       目 录
      
       一、 最美不过夕阳红——社会角色变换与适应
       1.为什么要学习、接受新的事物和观念?
       2.为什么要积极面对老龄化社会各种资源的开放?
       3.为什么人到老年仍旧需要学习基本理财知识?
       4.为什么人到老年要有财产保护意识?
       5.为什么退休后会感到特别失落,会有离退休综合征?
       6.为什么退休后会容易“角色混淆”?
       7.为什么喜欢跳广场舞后人的心态会变得年轻?
       8.为什么老年人应该对小事常糊涂?
       9.为什么要“老有所为”?
       10.为什么要提倡老年人在社会适应中的自助?
      
       二、 山雨欲来风满楼——情绪修炼及性格养成
       11.为什么要喜怒形于“色”?
       12.为什么老年人情绪容易起伏?
       13.为什么老年人会固执己见?
       14.为什么老年人会产生怕孤独心理?
       15.为什么老年人特别容易焦虑紧张?
       16.为什么老年人经常容易疑心重重?
       17.为什么会出现老年抑郁?
       18.为什么有时别人稍有违逆就会怒从心头起?
       19.为什么性格会影响健康和寿命?
       20.为什么生活态度和性格因素会对社会交往产生影响?
       21.为什么年轻时脾气好,年老了脾气会变得古怪?
      
       三、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庭生活与人际关系
       22.为什么老年夫妻也需要心理磨合?
       23.为什么失去老伴后要注意心理调适并提倡再婚?
       24.为什么老年人要及时与儿女沟通?
       25.为什么不要干涉已婚子女的家庭生活?
       26.为什么会有“隔代亲”现象?
       27.为什么子女管教孩子时不要直接干预?
       28.为什么唠叨不停反而不被大家理解和重视?
       29.为什么需要适时确立遗嘱并做公证?
      
       四、 人生乐在心相知——社会交往的常见困惑
       30.为什么老年人会出现沟通障碍?
       31.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和年轻人起冲突?
       32.为什么有些老人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上当受骗?
       33.为什么要让老年人忙起来?
       34.为什么老年人要有自己的交际圈?
       35.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善待他人?
       36.为什么“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37.为什么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对丧偶老人尤为重要?
       38.为什么要“老幼结亲”?
      
       五、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何实现心理抗衰老
       39.为什么老年心理问题容易被忽视?
       40.为什么一些看似身体不适的症状实际上是心理问题?
       41.为什么不良的心理暗示会影响身体健康?
       42.为什么老年人要掌握疾病的早期信号或征兆?
       43.为什么正确看待疾病对老年人更重要?
       44.为什么会有黄昏心理?
       45.为什么会有老年自卑心理?
       46.为什么会出现“戴着眼镜找眼镜”的老年记忆障碍?
       47.为什么会有睡眠障碍?
       48.为什么要变“养儿防老”为“养生防老”?
       49.为什么“以老自居”人更老?
       50.为什么会患老年痴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