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第四版)
作者:
刘绪源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330页
ISBN:
978-7-309-11744-8/I.938
字数:
22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以全新的方法对儿童文学作类型研究,打破了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地域、年代等通常的分类方式,极富创意地把儿童文学作品划分为“爱的母题”(内分“母爱型”与“父爱型”)、“顽童的母题”和“自然的母题”三大主题,深入阐述了这三类“元主题”的美学特征,开辟了一种言说儿童文学的新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勾勒了儿童文学的整体面貌。
       本书既有完整的理论框架,又有对作家和作品的深切的体验与阐发,现已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界公认的重要论著,是儿童文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也是许多年轻作家和学者一读再读的好书。
       这是本书的第四版,作者又对全书作了文字上的修订。
      

作者简介


       刘绪源,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年生,祖籍浙江,长居上海。曾任《文汇月刊》编辑、《文汇读书周报》副主编、《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主要学术兴趣在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理论及中国思想史。已出版著作二十余种,有现代文学专著《解读周作人》,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并评论集《文心雕虎》《儿童文学思辨录》,长篇随笔《逃出“怪圈”》《人生的滋味》《体面的人生》《苦茶与红烛》,书评书话集《隐秘的快乐》《冬夜小札》《桥畔杂记》《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翻书偶记》《我之所思》等。
       近五六年撰著的新书——现代散文史论《今文渊源》、与李泽厚对话《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国哲学如何登场?》、编选笺注的《周作人论儿童文学》及《中国儿童文学史略(1916-1977)》、美学专著《美与幼童——从婴幼儿看审美发生》、回忆文集《前辈们的秘密》等,在学界与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2014年获首届蒋风儿童文学理论贡献奖。
      

书摘


       目录
      
       新版序.............刘绪源
       原序一.............朱自强
       原序二.............方卫平
      
       提要
      
       绪论 一个分类原则的提出
      
       第一章 爱的母题(上)
       一、贝洛与儿童文学前史
       二、慈母的心境与语境
       三、“母爱型”作品的现代形态
       四、文学功能与审美图式
       五、儿童文学审美特征与“母爱型”作品的特征
      
       第二章 爱的母题(下)
       一、贝洛与斯坦培克的比较
       二、审美中的现实性:小矮人·夏洛·女巫
       三、审美中的理性:科罗狄·罗大里·张天翼
       【附】“精灵妈妈”与《哈利·波特》
       四、“父爱型”的审美特征与现代形态
      
       第三章 顽童的母题
       一、教育主义的困惑
       二、林格伦的意义与顽童母题的审美特征
       三、《明希豪森奇游记》与儿童思维
       四、《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与纯游戏精神
       五、《彼得·潘》:童年的独立宣言
       【附】“伪顽童型”与文学批评标准
      
       第四章 自然的母题
       一、“三大永恒主题”与儿童文学的母题
       二、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上)
       ——异化的现代人与审美的“超脱感”
       三、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中)
       ——作为人类精神生活新起源的“惊异感”
       四、自然万物在文学中的意义(下)
       ——类人的自然物与人类的“亲近感”
       五、童趣:人作为自然的观照
      
       【附】为什么不感人了
       六、“自然的母题”的审美侧重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