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认知成见
作者:
徐英瑾 著
定价:
30 元
页数:
189页
ISBN:
978-7-309-11831-5/B.559
字数:
107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你在买卖股票之前会运用概率论计算每支股票的赔率吗?或者你从不进行这样的计算,而只是将一切交付给你的直觉?然而,推理心理学的研究却告诉我们,我们人类在进行推理决策的时候,只要一听从推理直觉的召唤,就往往会违背逻辑学与概率论的要求而犯下种种的“推理谬误”。各种推理谬误与我们对于世界的前景认知结合在一起,又便构成了所谓的“认知成见”。由此引申出来的哲学问题便是:“认知成见”或者“推理谬误”的广泛存在,是不是意味着我们人类在根底上就是“非理性”的呢?显然,这不是一个很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难以解释:为何在逻辑学与概率论的理性之光照亮人类心智之前,我们的先人就早已在地球上获得了巨大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成功了呢?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现代逻辑学与概率论的规范性意义又将体现在何处呢?面对这个棘手的两难处境,本书将参照西方对于人类思维推理捷径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达尔文主义的心智观,向读者展现出一条为诸认识成见“祛谬”的新解释路线。本书所面对的读者包括:科学哲学、心灵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师生、媒体与广告业的从业人员,以及企业与政府各级部门的决策人员。
      

作者简介


       徐英瑾,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延展性的研究兴趣为对于日本二十世纪京都学派哲学的分析哲学重构。曾分别在意大利和美国访学一年。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以及2009年“上海社科十大新人”称号获得者。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译有《超越分析哲学——尽显我们所知领域的本相》(原著王浩,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心灵哲学》(原著塞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编有《科学与宗教:二十一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在国内外杂志用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摘


       目录
      
       导言:成见者,谬见乎?真见乎?
       第一节 从一个心理学实验报告说起
       第二节 伽达默尔是如何漂白“成见”的?
       第三节 “成见”与“推理规则”
       第四节 “推理规则至上论”与新达尔文主义之间的交锋
       第五节 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反驳
       第六节 基于“知识”与“得到辩护的信念”之间的差别的反驳
      
       第一章 “认知成见”大点兵
       第一节 认知谬误“七宗罪”
       第二节 再谈概率推理谬误
       第三节 概率推理谬误补遗
      
       第二章 “合取谬误”细解剖
       第一节 对于特卡实验的初步分析
       第二节 对于特定类型的“合取谬误”偏好的哲学辩护
       第三节 科学推理和概率合取规则之间的关系刍议
       第四节 关于“合取谬误”的最新研究资料拾零(本章附论)
      
       第三章 “思维土法”合理化
       第一节 何为“思维土法”?何为“理性”?
       第二节 关于“节 俭的思维土法”的案例初解
       第三节 “思维土法”与逻辑推理
       第四节 “思维土法”与概率推理
       第五节 对于吉仁泽的工作的反思与“纳思式”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