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语境建模
作者:
徐英瑾 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254页
ISBN:
978-7-309-11227-6/H.2432
字数:
14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语境”是一个非常难以定义的字眼,大约是指用以限制一个对象或者事件的环境参数的集合。按照常识的看法,一个足够智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应当具备对相关的语境参数的起码的敏感性——比如知道在一个反讽的语境中不能够根据特定字眼的字面意思去解读之,或者在一个“模糊处理”的语境中不必过于苛求某些数据的精确性。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能够制造出一台人工机器,以使得它能够像我们人类那样去灵活地理解“语境”?这个表面上的“工程学问题”,将逼迫我们对“语境”的哲学意蕴进行深挖,并努力在人工智能、语言哲学以及认知心理学对于“语境”的不同研究路向之间,构筑起连接彼此的通道。本着这种强烈的跨学科对话意识,本书将从分析哲学的角度,审视人工智能界已有的关于“语境建模”的主要理论思路,并试图为一种基于认知架构建模的语境研究思路清扫思想的地基。
       本书适合科学哲学、语言分析哲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和专业教师阅读。
      

作者简介


       徐英瑾,1978年生,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长为语言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研究。曾分别在意大利和美国访学一年。为2006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以及2009年“上海社科十大新人”称号获得者。著有《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演化、设计、心灵和道德——新达尔文主义哲学基础探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版)、《心智、语言和机器——维特根斯坦哲学和人工智能科学的对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译有《超越分析哲学——尽显我们所知领域的本相》(原著王浩,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心灵导论学》(原著约翰·塞尔,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编有《科学与宗教:二十一世纪的对话——英美四名家复旦演讲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在国内外杂志用中英文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书摘


       目录
      
       导言:哲学视野中的“语境”和“语境建模”
      
       第一章 以形而上学考量为基底的“语用性语境”研究
       第一节 “语用性语境”和“认知性语境”概说
       第二节 “语用性语境”中的索引词刻画
       第三节 为何以形而上学考量为基底的语用学语境研究行不通?
      
       第二章 认知性语境建模(上):麦卡锡和古哈的思路
       第一节 从麦卡锡的哲学观说起
       第二节 在“制限方法”的语境中看待“语境”
       第三节 麦卡锡和古哈的新刻画方案要旨
       第四节 四类语境中的跨语境推理
       第五节 对麦卡锡古哈的语境建模方案的哲学反思
      
       第三章 认知语境建模(中):“多重语境系统”
       第一节 “局域性原则”概说
       第二节 从“透明盒”之例看“兼容性原则”
       第三节 “多重语境系统”和“局域模型语义学”
       第四节 信念语境的构建
       第五节 “多重语境系统”简评
      
       第四章 认知性语境建模(下):认知架构研究所提供的“他山之石”
       第一节 关于心智的计算主义纲领
       第二节 心智模块论浅说
       第三节 大规模模块性假设,以及围绕着它的笛卡尔幽灵
       第四节 如何在“大规模模块性假设”的框架内安顿“语境灵活性”?
       第五节 大规模模块性假设与语境建模
      
       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