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人际传播研究手册(第四版)
作者:
[美]耐普(Knapp,M.L.) [美]戴利(Daly,J.A.) 主编 胡春阳 黄红宇 译
定价:
168 元
页数:
734页
ISBN:
978-7-309-11725-7/G.1502
字数:
1118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人际传播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本质,无传播,不存在。
       由美国人际传播研究的奠基人与领军学者耐普、米勒和戴利等人编辑的《人际传播研究手册》几十年来一直风靡美国各大专院校。该手册每隔十年左右(1985,1994,2002,2011)更新出版一次,奠定了人际传播研究的核心话题和关键概念的基础,追踪、整合了该学科最前沿的成果。本《手册》是最新版,全面介绍了人际传播研究的关键理论和方法,深入检视了人际传播一般过程(比如,语言和非语言行为、社会认知、每个传播者进入相遇的特征),详细考察了人际传播具体过程和功能(比如,情感、社会支持、社交网络、社会影响力、冲突,以及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并细致阐释了人际传播能力等相关问题,是该领域迄今为止最系统、最权威的工具型图书。
       《人际传播研究手册(第四版)》所涵盖的知识和理论体系,为人际传播研究人士提供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地图,同时就对人际传播感兴趣的读者而言,也是无可替代的案头“圣经”。

作者简介


       马克·L·耐普(Mark L. Knapp),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传播学领域杰西·H·琼斯百年荣誉退休教授。其代表作有:与J·A·霍尔(J. A. Hall)合著的《人类互动中的非语言传播》(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与安妮塔·L·万杰利斯媞(A. L. Vangelisti)合著的《人际传播和人类关系》(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Relationships),以及《人类互动中的撒谎与欺骗》(Lying and Decep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他曾任国际传播协会和美国国家传播协会会长,是国际传播协会研究员,国家传播协会杰出学者。曾担任《人类传播研究》(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的编辑,首次策划并连续主编了世哲(SAGE)人际传播系列丛书。他于1966年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约翰·A·戴利(John A. Daly),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利德尔传播教授,TCB管理学教授,杰出教学教授。曾分别担任国家传播协会会长以及国际传播协会与国际消费者服务协会委员会会长。他发表了100余篇学术文章和著作章节,曾担任《传播教育》(Communication Education)杂志的编辑以及《书面传播》(Written Communication)杂志的合作编辑。其最新著作是《鼓吹:倡导创新并影响他人》(Advocay: Championing Innovations and Influencing Others,2011)。他于1977年从普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译者简介
       胡春阳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哈佛大学伯克曼研究中心(Berkman Center)研究员(2013—2014)、普渡大学访问学者(2013)、加州州立大学客座教授(2007—2008)、香港珠海书院客座教授(2011)。致力于人际传播、传播的话语分析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两部、教材一部,在权威和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一项国家社科项目和七项省部级课题。代表作有:《话语分析:传播研究新路径》《寂静的喧嚣,永恒的联系:手机与人际互动》《传播政治经济学》(译著)。
      
       黄红宇博士,美国西点军校外语系中文助理教授,致力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通。1997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2007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哲学博士学位。参与美国著名汉学家倪豪士(William Nienhauser)教授主持的《史记》英译与研究,编著《石评梅小说选》,译著《媒介与文化研究方法》《传播政治经济学》。其学术论文散见于《北京大学学报》《中山大学学报》《九州学林》《国际汉学》等。
      

书摘


       目录
      
       致谢
       中文版前言
       译者序言
      
       第一部分 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人际传播研究的背景和趋势(马克·L·耐普,约翰·A·戴利)
       一、历史要点
       二、未来发展方向
       三、本手册概览
       四、概念视角和主题
       五、对多种视角的一种透视
      
       第二部分 有关调查研究的多元视角
      
       第二章 量化的社会科学方法(提摩太·R·莱文)
       一、社会科学与量化—质化(虚假?)的对立
       二、哲学根基
       三、量化的基础
       四、研究设计
       五、量化的构造
       六、数据的统计分析
       七、结论
      
       第三章 人际传播研究的质化方法(凯伦·特雷西,克里斯汀·(菲奇)·穆尼奥斯)
       一、研究和研究者:我们的故事
       二、质化的基础
       三、各种独特的质化方法
       四、在受实用主义影响的研究路径里量化方法的地位
       五、结论
      
       第四章 人际传播研究的生物学和生理学视角(柯瑞·弗洛伊德,塔玛拉·D·阿菲菲)
       一、采用生物生理学视角:自然选择和心理生理学
       二、进化、自然选择和进化心理学
       三、生物生理学的系统、结果和测量
       四、人际传播应用
       五、结论和未来研究方向
      
       第三部分 人际传播的基本单元
      
       第五章 人格与人际传播(约翰·A·戴利)
       一、个体差异是如何出现的?
       二、个体差异重要吗?
       三、整合的模型
       四、人口统计学相关物: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差异
       五、认知气质
       六、社会个人气质
       七、传播气质
       八、关系气质
       九、结语
      
       第六章 知识结构与社交互动(查尔斯·R·伯杰,尼古拉斯·A·帕洛马雷斯)
       一、知识结构和讯息处理
       二、知识结构和信息创造
       三、结论
      
       第七章 语言与人际传播(马修·S·麦格隆,霍华德·盖尔斯)
       一、语言和思想
       二、语言作为行动
       三、人际互动中的语言
       四、结论
      
       第八章 非语言信号(朱迪·K·伯贡,萝拉·K·格雷罗,瓦莱丽·马鲁索夫)
       一、非语言传播是什么?
       二、为什么非语言传播很重要?
       三、身份识别和身份管理
       四、印象形成
       五、情感表达及其管理
       六、关系传播和关系管理
       七、欺骗
       八、总结
      
       第四部分 人际传播的过程与功能
      
       第九章 情感体验及其表达——人际关系研究的当前趋势和未来方向(桑德拉·麦兹,
       塞利·普兰诺普)
       一、情感和情感体验的研究路径
       二、情感表达及其传播的趋势
       三、亲近关系中的情感
       四、新发展及其方向
       五、结论
      
       第十章 支持性传播(艾琳娜·L·麦克乔治,冯波,布兰特·R·伯利森)
       一、社会支持:一个纵览
       二、支持的传播视角及其特征
       三、支持性传播和健康
       四、支持性传播:互动和讯息
       五、结论
      
       第十一章 社交网络与关系的生命周期(马尔科姆·R·帕克斯)
       一、网络的本质:对于人际传播研究者的网络来说
       二、网络和人际关系的生命周期
       三、网络和关系:总结和含义
      
       第十二章 人际影响力(詹姆斯·普莱斯·迪拉尔德,丽安娜·K·诺布洛奇)
       一、人际影响简史
       二、讯息生产
       三、讯息效果
       四、结论
      
       第十三章 人际冲突:当前趋势(米歇尔·E·罗洛夫,本杰明·W·契尔斯)
       一、人际冲突
       二、冲突管理
       三、结论
      
       第十四章 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与人际关系理论(约瑟夫·B·瓦尔特)
       一、线索过滤理论
       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的经验和感知理论
       三、媒介的人际适应性与利用理论
       四、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传播研究面临的挑战
      
       第十五章 人际技巧(布莱恩·H·斯皮兹伯格,威廉·R·古派奇)
       一、人际技巧基本原理
       二、能力和缺乏能力的盛行
       三、人际技巧的性质
       四、定位人际技巧
       五、人际技巧的语境维度
       六、朝向人际技巧的一种分类学
       七、结论
      
       第五部分 人际传播的语境
      
       第十六章 工作场所中的人际传播(凯伦·迈尔斯,大卫·R·赛博德,西·桑·帕克)
       一、工作场所中互动与同化的人际过程
       二、总结
      
       第十七章 人际传播的跨文化视野(约翰·G·奥策尔,萨德拉·丁图蜜)
       一、跨文化的人际关系
       二、研究跨文化人际关系的三种路径
       三、跨文化友谊和恋爱关系的传播类型
       四、跨文化人际关系研究的未来方向
      
       第十八章 浪漫关系中的人际过程(安妮塔·L·万杰利斯媞)
       一、启动浪漫关系
       二、浪漫关系中的人际过程
       三、关系解体与离婚
       四、研究的未来方向
       五、结论
      
       第十九章 人际传播与医疗保健(特蕾莎·L·汤普森,杰弗瑞·D·罗宾逊,
       戴尔·E·布拉歇斯)
       一、结果
       二、编码与话语分析
       三、非语言传播
       四、控制
       五、技巧
       六、临终讨论
       七、家庭
       八、医疗失误的揭示
       九、传播科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十、结论
      
       第二十章 家庭关系中的人际传播(约翰·P·考夫林,阿斯干·F·科尔纳,
       保罗· 斯格罗特,玛丽· 安·菲茨帕特里克)
       一、家庭的定义
       二、家庭变迁的含义
       三、家庭中传播的中心化
       四、突出家庭过程的研究
       五、突出不同家庭形式的研究
       六、结论
      
       第二十一章 终生人际传播(乔恩·F·努斯鲍姆,洛蕾塔·L·佩基奥尼,
       凯文·B·赖特)
       一、社会情感选择性理论
       二、终生家庭传播
       三、终生攻击传播
       四、终生方法论
       五、总结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