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复旦大学青年运动史
作者:
高天 主编
定价:
30 元
页数:
314页
ISBN:
978-7-309-11415-7/D.738
字数:
25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
      
       朱之文
      
       为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复旦大学团委成立65周年,校团委组织师生共同编撰了《复旦大学青年运动史(1905—1949)》一书。在近两年时间里,参与编撰的师生们认真查阅百余万字的历史资料,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经过数次修改,最终形成20余万字的书稿,以期用丰富的史料系统回顾复旦青年运动的光荣历程,充分展现复旦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的贡献,为存史、资政、育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资料。
       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10年前,中华民族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悲惨境地,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在苦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马相伯等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捍卫国家教育主权,怀着自主办学、教育救国的理想,创办了复旦公学。这一发端昭示着复旦从创办那天起就拥有革命的精神,决定了复旦成为进步力量汇集的地方。回顾历史,我们深深地感到:复旦的发展始终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紧紧相连,复旦的进步与一代代复旦青年的团结奋进息息相关,复旦青年运动史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复旦青年历来都有坚定信念、追求进步的传统。解放前,复旦始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爱国民主的堡垒。时任复旦国文教员的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青年教员邵力子敲响了上海学生响应“五四”运动的第一钟,并积极参与筹备召开中共一大的工作。1925年,复旦大学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是最早建立中共党组织的高校之一。在党组织领导下,复旦成为抗战时期上海学界抗日救亡的中心和大后方最著名的民主堡垒之一,被中共南方局誉为“学校工作的典型和模范”。当时,一批爱国进步人士受邀来校讲学授课,一批复旦学生在革命实践锻炼中成长为青年运动的优秀组织者和活动家。解放战争时期,复旦进步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之下,宣传党的政策、保护学校财产、劝说知名学者留在大陆,顺利完成了迎接上海解放的任务。
       复旦青年历来都有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复旦的爱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与生俱来的。早期的复旦师生因不满法国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干涉,毅然宣布脱离震旦、创办复旦,就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复旦青年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始终站在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的前列。从“九一八”事变后成立抗日救国会、组建抗日救国义勇军到“一·二八”事变学生军协助十九路军进行英勇抵抗,从积极投身“一二·九”爱国运动到内迁重庆后参加中国远征军组建,都有着复旦青年学生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身影。据统计,1905—1949年间,从复旦和上医走出的青年学生中,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7位,特别是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牺牲的革命烈士,有据可查的就有9位之多。他们牺牲在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战场上,牺牲在了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追求的征途中。
       复旦青年历来都有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品格。初创时期的复旦是弱小的,由于经费紧缺,校舍被占,学校几经停课、一度停办,但学生们的学习信念不变,求知热情不减,始终支持着复旦办学不辍,坎坷前行。抗战爆发后,复旦校园被日军占领,不少建筑毁于战火,师生挥泪西迁。身处重庆的复旦师生克服办学条件的艰难,精神饱满,坚持教学,并创办文摘社,出版《文摘》杂志,搜集中外报章 杂志精华,刊登和翻译进步文章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宣传抗战精神作出了突出贡献。抗战时期的重庆,条件艰苦、环境简陋,当地居民贫困者居多,多种疾病肆虐,因病致死率很高。上医师生不惧艰险,刻苦研究,注重临床的观察和分析,不断加强诊断和预防能力,经过数年积累,临床医疗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科学研究风气在重庆盛极一时。
       复旦青年历来都有投身实践、服务大众的情怀。“团结、服务、牺牲”、“不计功利,为人群服务”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几代复旦人和上医人。复旦在学生培养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办的商科、法科等在当时拥有良好声誉。复旦学生善于把所学运用于实践,服务国家和人民,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上医学生崇尚医者仁心、服务人群的信条,尤其是在“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许多上医人坚守在奋勇抵抗、救死扶伤的战地一线。上海解放后,复旦共有780名青年学生参加南下服务团和西南服务团,人数居上海各高校之首。这些学生随军南下,为解放全中国、建设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青年运动史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编撰《复旦大学青年运动史》一书,不仅是为了丰富和挖掘复旦校史,更重要的目的是发挥其育人的功能,让参与编撰工作和阅读过此书的青年学生能获得心灵上的触动和震撼,自觉把这种触动与震撼转化成立志报国、服务人民的内在精神动力。
       我认为,学习了解复旦青年运动的历史对于当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一是铭记历史。通过学习复旦青年运动史,从多个侧面重温党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奋斗历程,铭记前辈青年为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更加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二是继承传统。通过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深入了解复旦先贤用青春、用生命谱写的光辉事迹,不断激励自己朝着人生的远大目标勇敢前行。三是勇担使命。当代青年处在伟大的时代,通过学习复旦青年运动史,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与信念,刻苦学习、努力进取,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以青春与行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青年朋友们,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朝着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衷心期盼青年朋友们能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焕发青春的绚丽光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贡献!
       是为序。
      
       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
       2015年6月于复旦园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序 朱之文
      
       第一章 东方破晓
       第一节 震旦学潮
       一、创立震旦
       二、夺权阴谋
       【人物剪影】邵力子:学生·教师·校董
       【史料再现】梁启超:祝震旦学院之前途
       三、退学维权
       【史料再现】震旦学院学生退学始末记
       【史料再现】忠告震旦学生
       四、复旦起航
       【史料再现】前震旦学院全体干事、中国教员、全体学生公白
       第二节 开学风波
       【史料再现】复旦公学广告
       【史料再现】复旦公学集捐公启
       第三节 初试锋芒
       【人物剪影】叶景莱:最早的学生会主席
       【人物剪影】孙越崎:为国改名立志的复旦学子
       【史料再现】复旦公学风潮记
       【故事小瞥】孙中山先生关怀复旦大学学生运动
      
       第二章 “五四”先锋
       第一节 首举旗帜,组建学联
       【人物剪影】李登辉与寰球中国学生会
       第二节 组织爱国游行
       一、声援北京,示威游行
       二、唤起民众,抵制日货
       第三节 发起上海全面“三罢”
       第四节 五四运动的胜利
       第五节 “五四”之后运动的发展
       一、党组织在复旦的建立
       二、运动进入新的高潮
       【人物剪影】“保姆”李登辉照料下的复旦青年
       【人物剪影】费巩:爱国烈士与学术精英
       三、“四一二”政变后的复旦党组织
      
       第三章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复旦学子
       第一节 东北陷落,赴京请愿
       一、要求驱逐日兵出境
       【人物剪影】黄君珏:抗日救国运动中的复旦学委
       【人物剪影】孙寒冰:为学生请愿保驾护航的复旦老师
       二、迫使蒋介石亲书誓师辞
       三、要求政府出兵收复失地
       【史料再现】马相伯:泣告青年书
       【史料再现】马相伯:新年告青年书
       【史料再现】马相伯:致复旦大学学生书
       第二节 “一二·九”运动中的堡垒
       一、“一二·九”运动爆发
       二、赴市政府请愿
       三、直赴南京请愿
       四、铁道线上的斗争
       五、“三二五”事件
       【史料再现】黄任之:因爱国惨案改组后的复旦
       【史料再现】复旦学生军
       【人物剪影】黄天:用戏剧抗日救国的复旦烈士
       【人物剪影】金通尹:不畏强暴,支持学运的复旦领导人
       【史料再现】刘放:复旦大学党团组织简况回忆与调查
       【故事小瞥】伍孟昌:复旦大学“左联”小组活动记略
      
       第四章 抗战中的白衣天使
       第一节 上医的爱国传统
       第二节 投身抗战,救死扶伤
       第三节 上医地下党支部的诞生
       第四节 保存火种,艰难西行
       第五节 歌乐山下的革命沃土
       【人物剪影】计苏华:上医第一届中共秘密党支部书记
      
       第五章 八年烽火
       第一节 艰难西迁坚持抗战
       一、支持淞沪抗战
       二、漫漫西迁路
       三、复旦大学改为国立
       【史料再现】大学西迁记
       【史料再现】母校被毁简报
       第二节 携笔从戎,学生参加远征军
       【人物剪影】吕德润:永远的前锋
       【人物剪影】曹越华:史迪威的“知音”
       【人物剪影】陈君礼:陈纳德的“后勤官”
       第三节 北碚风云
       一、重庆复旦大学党支部的成立
       【人物剪影】梁添成:空战“四大天王”
       二、“复旦据点”与“复旦核心小组”
       【史料再现】复旦大学师生罹难碑记
       第四节 上海孤岛中的斗争
       一、复旦大学上海分部概况
       二、优秀个人及团体
       【人物剪影】邹荻帆:“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发起人
       三、反对汪伪的斗争
       四、党组织在严峻时期的工作
       五、抗日末期的活动
       【人物剪影】红岩中的复旦人
      
       第六章 “争和平、反内战”斗争
       第一节 抗战胜利初期的复旦青年
       一、抗战胜利后的斗争
       二、迎接抗日军
       三、“大劫收”
       四、复旦团契
       第二节 抗议“昆明惨案”
       一、公祭烈士,声讨暴行
       二、与罗伦德·艾利奥特先生的座谈会
       第三节 “六二三”和平请愿中的复旦同学
       一、积极宣传,揭露罪行
       二、欢送代表,游行示威
       三、“六二三”和平请愿的影响
       第四节 抗议美军暴行
       一、抗议美军暴行大会
       二、全市学生抗暴游行示威
       三、国民党当局的丑态
       第五节 校园内的民主斗争
       一、建立“联合竞选团”参加竞选
       二、竞选中的较量
       三、竞选的最终胜利
       【史料再现】蒋介石代电教育部防止复旦大学学生收听延安广播案
       第六节 上医党组织回沪新斗争
       一、上海党支部的建立
       二、反“甄审”斗争
       三、“争取和平、反对战争”
       四、“抗暴”斗争
       【故事小瞥】周恩来和我们在一起
      
       第七章 青年运动进入高潮
       第一节 上医打响上海“反饥饿、反内战”第一枪
       一、红五月
       二、“五二O”运动
       三、大搜捕
       四、营救被捕同学
       五、坚持革命斗争
       六、白色恐怖下的斗争
       【故事小瞥】金经得:我们演活了《茶馆小调》
       【人物剪影】谷镜汧老师和我们心连心
       【故事小瞥】惊动当局的《暑期通讯》
       第二节 复旦学子参与“五二o”运动
       一、饥饿威胁着复旦师生员工
       二、抢救教育危机运动
       【史料再现】洪深等人:我们对于此次学生请愿的意见
       三、复旦师生的支援“五二o”运动
       四、惨案后国民党对复旦师生的大迫害
       【史料再现】复旦五月学运中受伤被捕失踪学生名单
       【史料再现】一九四七年五月卅日复旦大逮捕的经过
       【人物剪影】洪深:声援学生运动的剧社老师
       第三节 复旦开展救饥救寒运动
       一、“地狱里的地狱”
       二、 积极募捐救饥救寒
       三、“人民的饥寒交迫是革命的总动员”
       第四节 革命友谊——复旦支援同济一·二九斗争
       一、不遗余力,支援友校
       二、狱中的斗争
       三、运动的最终胜利
       第五节 复旦参加“反美扶日”运动
       一、“反美扶日”运动的展开
       二、“六五”集中大游行
       三、深远影响
       第六节 复旦师生积极准备迎接解放
       一、党把学生组织起来
       二、团结一致应对复杂局势
       三、迎接解放军入城
       第七节 上医师生迎接解放
       一、积极准备、保护校产
       二、迎接解放军入城
       【史料再现】上医教工中的党组织及早期参加革命的同志
       【故事小瞥】汪景廉:上海医药卫生人员支援解放区
       【故事小瞥】杨思源:朱恒璧解放前夕躲避国民党
       【故事小瞥】忆上医枫林社的战斗
       第八节 复旦学子积极参加服务团
       一、在南下服务中一马当先
       二、学运中的骨干在南下
       三、南下行军前前后后
      
       附录 复旦大学早期学生社团简介
       一、复旦大学的《诗经》展览会
       二、黄桷茶楼《文种》社
       三、复旦剧社的经过
       四、忆复旦摄影学会
       五、复旦国术研究会简史
      
       【参考文献汇总】
       第一部分 复旦大学相关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上海青运史相关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全国青运史相关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专题性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人物传记和文集参考文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