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复旦汉学论丛.第9辑
作者:
吴中伟 主编
定价:
35 元
页数:
158页
ISBN:
978-7-309-12012-7/K.560
字数:
23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5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收录于本辑的,是提交首届“汉语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的部分论文。这些论文在会后均经过作者的修改,并通过专家匿名评审后选入。限于篇幅和其他原因,还有很多高质量的论文未能选入,甚为遗憾!
       2014年7月12日至7月13日,由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汉语跨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研讨会以“多元环境下的汉语跨文化传播”为主题,共涉及五个专题: (1)以大洋洲地区为重点的国别语言政策和汉语传播模式研究;(2)基于多元理论的汉语教学研究;(3)多元环境下的汉语学习研究;(4)汉语传播中的跨文化问题研究;(5)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丹麦、日本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就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多元环境下的汉语跨文化传播”有两层含义。首先,是“多元环境下的汉语传播”,因此,我们需要研究汉语本身的规律,研究汉语学习者的动机、情感因素和汉语学习过程,研究汉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等。第二,这个“传播”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汉语的传播和文化交流密切相关,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汉语传播模式也必定是多元的。我们需要研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语言政策下的多样的汉语传播模式,以及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模式。
       汉语国际教育,既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事业和学科是相互促进的。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实践向我们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从理论高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这一事业的实践者,我们需要相互协作,与时俱进,承担起发展学科、开拓事业的历史重任。
       作为汉语母语国的汉语教学研究工作者,我们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汉学论丛》从创办之日起,就以服务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和学科的发展为己任,恳切希望今后能继续得到国内外各位同道的指导和支持!
      
       编者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Implicit and Explicit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Investigating the Interface Hypothesis Rod Ellis
       Being Chinese or Being Different: On Beginning Chinese 
       Foreign Language (CFL)Teachers'Use of Chinese-ness 
       in Identity Construction Zhang Chun
       “三维语法”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范晓
       基于国别语言政策的跨文化汉语传播模式
       ——以澳大利亚为例 杨翼
       大洋洲语言政策与汉语跨文化传播中的教材建设 耿直 刘亚娟
       国别汉语教材的跨文化交际性 潘先军
       后现代主义视域中的国际汉语教学与学习者身份建构 王永阳 张成霞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伦理问题 刘晓南
       中国普通话和新加坡华语常用词语在新加坡使用情况
       调查分析:以中国留学生和新加坡华人学生词语选用为例 张纯 高虹
       从作文语误看新加坡小学华文词汇语法教学 徐峰
       基于语料的对外汉语水平词汇大纲收“语”分析 孔令跃 张永伟
       国际汉语教学用初级900字分类分析 王欣
       基于翻转课堂的网络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探究
       ——以挪威卑尔根孔子学院网络课为例 王辰 匡昕
       面向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汉字手机教育游戏开发理念研究 路广
       高级精读教材编写初衷与使用效果的偏差分析
       ——以《拾级汉语》为例 刘海霞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