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政治科学年度评论.2013~2014
作者:
陈周旺 耿曙 李辉 主编
定价:
36 元
页数:
325页
ISBN:
978-7-309-12098-1/D.791
字数:
26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自1979年恢复政治学科以来,中国政治学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政治学研究队伍规模倍增,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各种专著、教材、译作汗牛充栋,虽然起步较晚,已堪与经济学、社会学成中国社会科学三足鼎立之势。
       不过,相形之下,中国政治学作为一个学科,其最大之劣势,不在平台,不在市场,不在影响,而恰在“缺乏标准”。此困境非中国政治学所独有,即便美国政治学经行为主义荡涤之后,亦不时有“不忿者”发声挑衅;西欧政治学迄今仍处于“诸神冲突”的状态。囿于政治领域之特殊性,研究者各施各法,法亦无定法,本身固然无可厚非,可对于青年学子而言,则明显无所适从。例如,倘问经济学者,各个领域里有哪些标志性的研究?哪些人做得比较好?他们通常可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但是到了政治学科,则言人人殊。缺乏学术标准的后果,要么是以学术圈内之等级为标准,要么是拿国外的标准削足适履,均不利于学科的发展。
       政治学科发展至今日,已经到了确立标准之关键时刻。但是环顾整个学科,足以促成标准建立的机制,仍然较为薄弱。有鉴于此,作为第一波恢复政治学科高校的复旦大学,展开了两方面的努力。其一是开办“政治科学工作坊”,每年征集学科高水平论文,集合一批海外的知名学者共聚一堂、坐而论道,细致深入且平等地就“学术论学术”,带来高水平的学术交锋与研究启发。其二正是我们手头的工作: 为学科青年学子编选一份年度“论文选读”——《中国政治科学年度评论》(以下简称《评论》),编者同仁恪守“先求发展,再论标准”之信条,希望引发同仁关注本学科年度发表的优秀论文,对入选论文展开学习与批判,借此形成一个讨论与交流的蓄水池,贡献于学术标准的成型。
       不容讳言,在编辑《评论》的缘起上,我们借鉴了经济学科的做法。1990年代中期与后期,正值经济学科急起直追的年代,由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编辑了数辑《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以及1994年开始由天则经济研究所编辑的《中国经济学》(每年编辑出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均曾发挥莫大的影响,可说引导了整整一代人“怎么做经济研究”的风格。政治学科也希望见贤思齐,坚持学术的标准,通过不懈的努力,为青年学子树立标杆,导引政治学研究的方法,而标准与方法最具体的表征,就是可供模仿的论文。换言之,要带领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走出库恩(Kuhn)所言的“前范式时代”,需要多些这样的标杆,当然彼此不妨相互诘难,通过交流与讨论,逐渐形成有关“科研标准”的共识。
       基于上述想法,《评论》的编者同仁苦心经营,通过不同的管道,征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从约百篇初选论文中大浪淘沙,筛选出21篇论文,再经过同仁反复斟酌,最终遴选出六篇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对于所收录的论文,学术水平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要求既有崭新的理论分析,又要有严谨的经验实证,在此过程中,我们舍弃了许多高水平的论文,或是因为它们着重概念讨论,或是偏于自由引证,当然还有部分过偏“经济学科”,与政治学科缺乏对话。入选的论文各有价值,我们期望可以代表年度科研成果,足以引起学界关注,加以推荐研读同时批评。在收录论文的基础上,我们又根据主题与方法的专业性,邀请“当行”出色的学者撰写评论,希望能够起到画龙点睛、激发思考讨论的作用。
       在编辑本年度《评论》的过程中,我们也有些许遗憾。首先,能够获得同仁一致推荐的论文太少。初步入选的论文,相当比例应该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它们虽然既有清晰理论也有严谨实证,但由于无论研究的主题或对话的理论均与政治学科无涉,我们虽然希望有所借鉴,但也不能过度仿效,把“二流的经济学当一流的政治学”。其次,比较遗憾的是,入选论文中,定性研究的比例太少,由此可见,虽然研究方法落后,但是并不等于拥抱定量就是唯一出路,政治学科中更缺的是娴熟调研、推论严谨的定性研究。而定性研究不等于“报道情况”,也需要讲究方法、经验积累。最后,整体收录的论文仍然太少,而且由于主题极度分散,未见有意义的研究交锋辩论。
       当然,由于属于起步阶段,论文搜罗肯定有大量的遗珠之憾。对此,我们仅能期望在持续努力的过程中,逐步改善。鉴于搜录论文有限,《评论》编者同仁特别推荐了三篇境外学者各自发表于知名刊物的高水平论文,代表更开放的中国学者的论著。此外,为了能对症下药,提升研究方法的运用,《评论》编者同仁也增补了两篇本身虽非研究论文,但或能说明定量研究的标准,或能厘清定性研究的逻辑,均有助运用社科方法于政治研究,推荐学界同仁参考。
       基于上述标准,本年度《评论》由四大模块——年度推荐论文、精选推荐论文、境外著作选介、研究方法探析组成,共搜集论文11篇。在“年度推荐论文”模块,复旦大学的李辉、唐世平、金洪所合著与清华大学的孟天广、陈昊所合著的两篇论文,一篇为跨国定量研究,一篇为中国农村政治,均具有独特的视角、非凡的创造力与严谨的统计验证。两文为编者同仁所一致推重,并分别邀请两位评论人解说与评论。
       “精选推荐论文”版块由四篇同仁高度推荐的研究范例组成,包括上海交大著作等身的陈映芳老师的论文,以及三位国内培养的青年学者——任职于南洋理工大学的马亮、西南财经大学的杨良松与清华大学的李健的论文,三位研究方法各具特色,主题也各自不同,代表青年学者头角峥嵘之一斑。
       “境外著作选介”版块精选了三篇前沿作品,包括任教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吕晓波与上海纽约大学的李磊(Pierre Landry)原发表于《美国政治学评论》(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的论文,是结合中国精英政治与政治经济的精彩分析;任教于台湾政治大学的寇健文与台湾“中央研究院”的蔡文轩的论文主题则是中国政治研究中比较热门的精英政治,原论文发表在核心刊物《中国研究》(The China Journal)上;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朱江南,她利用博弈分析框架处理刑法与反腐的关系,其论文发表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的《中国评论》(China Review)上。
       “研究方法探析”版块则由两篇文章构成,一篇由任教于清华大学的庞珣所撰,该文章清晰透彻地说明定量研究方法如何运用,同时也澄清一些相关的误解;另一篇文章的作者则为上海财经大学的耿曙与陈玮,其论文主旨在于辩证比较案例方法运用的时机与如何才能严谨,两篇论文也可作为青年学者学习研究方法的入门。
       在前言的最后,作为《评论》的编者,我们呼吁青年学者关注本选辑,希望可以将其用作发展自身研究的参照对象,也希望老师们推荐给任课班级的研究生们。当然,呈现在各位面前的这份选辑,由于是起步之初、缺乏经验,仍有太多不足,也希望学界与读者宽宥,更期待帮助我们推荐论文,使明年再次出版的《中国政治科学年度评论: 2014~2015》编得更好,可以了无遗珠之憾。我们的编辑工作没有停息,各位的推荐也不拘时节。因此,若有发现值得推荐的论文,属于2014年与2015年发表(期刊出书或其他公开发表的形式)者,麻烦请给我们推荐,来信请寄:
       上海市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陈周旺(邮编: 200433)或电子邮箱: chen_zw@fudan.edu.cn。
      
       《中国政治科学年度评论》编者谨启
       2015年11月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Ⅰ 年度推荐论文
       帝国的光环: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制度解释 李辉 唐世平 金洪
       如何找回历史视角?——评《帝国的光环》 郦菁
       评《帝国的光环: 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制度解释》 周强
       不平等、贫困与农村基层民主——基于全国400个村庄的实证研究 孟天广 陈昊
       农村基层治理的经济根源——评《不平等、贫困与农村基层民主》 呼和那日松
       制度与不平等的关系——对孟天广、陈昊文章《不平等、贫困与农村基层民主》的评论 郑宇
      
       Ⅱ 精选推荐论文
       “违规”的空间 陈映芳
       日常生活政治研究的邀请——评《“违规”的空间》 刘春荣
       政府2.0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一项跨国实证研究 马亮
       政府2.0与社交媒体扩散研究的新发展——评马亮的《政府2.0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一项跨国实证研究》 朱春奎
       中国干部管理体制减少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吗?——来自省级官员的证据 杨良松
       评杨良松的《中国干部管理体制减少了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吗?来自省级官员的证据》 张光
       企业政治战略、政治性社会资本与政治资源获取——政府俘获微观机理的实证分析 李健
       评论《企业政治战略、政治性社会资本与政治资源获取》 傅凯若
      
       Ⅲ 境外著作选介
       中国辖区间政治竞争与财政汲取 吕晓波 李磊(Pierre F. Landry)
       中国大陆干部任命制下的年龄困境及其解决途径 寇健文 蔡文轩
       严刑能遏制腐败吗?——以中国为例的博弈论分析 朱江南
      
       Ⅳ 研究方法探析
       国际关系研究的定量方法:定义、规则与操作 庞珣
       比较政治的案例研究:反思几项方法论上的迷思 耿曙 陈玮
       帝国的光环:美国金融危机的历史制度解释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