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作者:
顾相伟 著
定价:
28 元
页数:
210页
ISBN:
978-7-309-12181-0/D.799
字数:
17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占据着核心地位,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作为现代性的反思者和批判者,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人在现代性所塑造的生存格局和制度安排中日益陷入片面化和物化的命运。
       作为一个价值规定与历史现实规定相统一的科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当代中国仍具有根本指导和价值导向作用。在当今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随着物化和工具化现象的日益加剧,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进一步凸现出来。丰富、发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具体实现科学发展观,还可以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指导方针和方法原则,为人的塑造、人的培养、人的教育和人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价值依据。
       全书共分五章。
       第一章导论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演绎路径,总结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现状、理论成果和不足,阐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第二章从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入手,揭示了人的生存方式的历史变革,阐释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马克思在承认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来论证和设计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摆脱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抽象的人性的陷阱。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实践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人(社会)和自然的统一,逻辑的和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人类总体与个体的统一,真(认识论)、善(伦理学)、美(审美观)的统一,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统一。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论获得了更为广阔、更为深刻、更为活跃的内容。
       第三章着重考察了党的三代核心领导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他们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并将之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这一思想的中国化。他们致力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毛泽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四有新人思想都可圈可点。江泽民把人的全面发展定位于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完善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和阐释,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获得了全新的认识和提升。
       第四章以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和“中国梦”为视角阐述了当代语境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诉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不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深层底蕴和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合理内核,科学发展观的终极价值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五章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和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与人的现代化、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持续发展、相互协调、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物质文明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和物质保障;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的长远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当下的着眼点是努力实现人的现代化,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基点是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


      
       顾相伟,山东即墨人,法学博士,现为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主编、参编教材五部,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上海市教委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十多项,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经济问题探索》《求实》《探索》《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过文章30余篇。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与演绎路径
       第二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综述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文本解读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人的发展三形态理论
       第二节 马克思赋予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般含义
       一、人的活动、需要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进路、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逻辑进路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时代内涵
       三、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 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贡献
       第一节 毛泽东:从政治、思想等层面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革故鼎新,改造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政治基础
       二、注重教育,改造思想,为人的全面发展夯实思想基础
       三、漠视规律,矫枉过正,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二节 邓小平: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
       二、重视民主,加强法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三节 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否定“见物不见人”思想
       二、重视教育的作用,着力提高人的素质
       三、阐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与要求,揭示其特质和历史地位
      
       第四章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语境下的价值诠释
       第一节 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合理内核
       二、科学发展观的最终归宿是人的全面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三节 “中国梦”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中国梦”的内涵与使命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梦”的应有之义
      
       第五章 人的全面发展: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选择、融通与建构
       第一节 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一、生产力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二、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进
       第二节 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教育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方法
       二、道德磨砺人的意志,形成人类特有的精神动力
       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
       第三节 政治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制度保障
       一、民主使人的主体性地位得以确立
       二、法治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自由而安全的空间
       第四节 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
       一、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生态文明转变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第五节 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同构性
       二、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阶段衔接性和目标一致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