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读史的智慧(修订本)
作者:
姚大力 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412页
ISBN:
978-7-309-11805-6/G.1518
字数:
269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后记
      
       这本史学评论集初版于2010年。就像我另外两本论文的结集一样,书中都没有“序言”或“后记”一类文字。我觉得写作的人需要呈现给阅读者的,应该是他对各种相关问题的具体的认识见解。至于有关他本身的种种个人情况,包括在研究、写作或生活中的甘苦体验、亲属们的辛劳关爱等等,可能未必是一般读者都会感觉有兴趣想予以了解的内容。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是有的。例如司马迁为《史记》所写的后叙《太史公自序》就是千古名篇。从今日的眼光看来,《史记》若是缺少卷一三〇的这篇“自序”,就很难成为现在这样的完璧了。
       本书修订版与初版相比,面貌改变较大。主要是删去了原书中的四篇长文,又补入最近五年来新写成的一些文字。抽换的文字超过十万。抽出去的文章里,有两篇会放在新编的一本小书《司马迁和他的〈史记〉》里,该书也将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刊行。还有一篇会编入三联书店即将出版的《追寻“我们”的根源:中国历史上的国家认同与族群认同》中。现在这样安排,比起本书初版来,所收入的文章在体例上是更趋一致了。
       它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关于元史和北方民族史的书评或专题评论;第二组是其他书评(包括两篇戏剧评论);第三组多为会议发言或讲演的稿本,也有一些忆旧的文章,及一篇访谈。《四库全书》的编撰凡例说:编入的书目分为四十三类,“各冠以小序”;“如其义有未尽、例有未该,则或于子目之末,或于本条之下,附注案语,以明通变之由”。因有上述“通变之由”,所以也才有了写这篇后记的必要。
       是书初版时,就是在宋文涛老师手里编成的。现在,修订本的责任编辑仍是宋老师。借这个机会,为他在本书编辑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谨致以衷心感谢。我的老师邱树森教授为本书封面题签;另外,这次对修订版篇目的存删分并,是在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孙晶老师十分具体的建议下实施的。在此也一并向他们致谢。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安答”心目中的一代天骄
       ——《蒙古苍狼》大陆版汉译本后跋
       另一种视角的蒙古史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汉译本代序
       “成吉思汗”,还是“成吉思合罕”?
       ——兼论《元朝秘史》的编写年代问题
       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
       雅各是另一个马可·波罗吗?
       ——《光明之城》札记
       《光明之城》订疑录
       ——对英国学者见解的述评
       重新讲述“长城内外”
       ——评《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一段与“唐宋变革”相并行的故事
       ——读《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
       关于“吐蕃”一名的读音与起源
       拉铁摩尔与“失语”的中国边疆
       读《心灵史》
       20世纪中国的元史研究
       西方中国研究的“边疆范式”
       ——一篇书目式述评
       “族裔认同”与中国民族史研究
       极高远而底于平实
       ——读《张广达文集》
       润物细无声
       ——读吕著《中国民族史》
      
       重现古代中国汉字书写的历史
       ——读《书于竹帛》
       谁更体现了“普遍性”?
       ——读《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写出一种感觉
       ——读葛著谭其骧传《悠悠长水》
       以拒绝“一贯正确”的名义
       ——读约翰·密尔《论自由》
       挑战“火器病菌制胜”论
       ——读《十六至十八世纪的技术、疾疫与殖民征服》
       读J.R.汤森《中国政治》
       良心照察下的国际政治
       ——《中国的世界精神》导读
       《四郎探母》随想
       《成败萧何》的思想维度
       傲慢的怜悯
       ——《无法抚慰的岁月》读后
       颠扑不破的老生常谈
       ——读弗拉埃写给青年学生的一封信
       走调的“终战”纪念
       ——读两篇敦促日本坚持战争反省的外论
       回溯与展望
       ——从《万历十五年》谈起
       超越纵横家言
       ——读《近东危机与柏林会议》
       一桩错案能告诉我们什么?
       ——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天鼓雷音狮子吼
       ——重读《异端的权利》散记
       另一半东林遗事
       ——读《虐政集》
       想起了《水经注》校勘史上的那桩公案
       ——读《歧羊斋史论集》
       读《道教手册》笔记
       ——以宋金元道教史研究为中心
      
       假如海瑞不罢官
       漂流异邦的古代中国人
       火药的应用
       假如孔子看见《孔子》
       ——兼谈我们需要怎样的国学
       贯通于周秦、晚清之间
       ——悼念朱维铮教授
       人去书在念犹深
       ——夜读朱维铮
       我们有可能丢弃传统吗?
       古人怎样读书
       “故事”在历史研究中的意义
       漂染不净的人间真情
       ——忆高中时代的老师们
       言温心殷切写入一封书
       不相忘于江海
       带着“文化主体性”的警觉加入全球
       像“肌肤触碰般”地感知过去
       琐忆韩师儒林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