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
作者:
王志凯 著
定价:
45 元
页数:
230页
ISBN:
978-7-309-12120-9/F.2249
字数:
226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序言
      
       中国经济存在突出的结构性问题,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常态,其调控目标就是解决结构性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政府将以一定程度的牺牲经济增速,换取经济质量提升。但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平衡离不开经济增长周期的支持;是故,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必须在经济增速、就业与经济长期增长之间找到均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通过公共财政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为中国经济结构的空间再平衡和更持久的增长提供平台。而新近倡导的“一带一路”倡议,则可以进一步拓展中国经济的国际发展空间,延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新型城镇化依然离不开民营经济的产业、人口集聚,民间资本和民营企业更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
       不容置疑,在过去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民营经济无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重要推进力量,城市化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引擎。东南沿海的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有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于这一带的民营经济的发育、成长是民间自发的且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中国内陆地区在推进本地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解决发展中的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历来有福利的改进和经济发展两种途径。就中国而言,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社会福利保障义务;地方政府应遵循中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更多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财税改革在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中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税收的激励机制和公共财政的均等化是财税改革制度设计的关键。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还要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动力。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过去依赖要素无限集聚和高投入的高速经济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亟待实现转型升级,用部分的经济失速换取经济的质量增长,这需要中国经济结构性变革和空间的创新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空间。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提出全面加强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随后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就以依法治国统领“四个全面”战略进一步进行论述;这实质就是运用法治为市场经济建设和运行保驾护航。财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关键。中国当前的财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一是充分利用财税政策改革引导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革,利用财政政策合理科学地配置资源,并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经济激励效应,实现中国经济的创新、创业增长;二是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的国家战略,引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与区域结构性变革,消除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努力实现城乡与区域的均衡发展,进而通过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来实现中国经济质量和速度的双高增长。
       著作《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正是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如何实现结构性转型升级,并实现经济长期增长。全书以“民营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经济集聚增长—规模效益扩散”这样的经济增长演进与相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主线展开内容,系统研究民营经济产业集聚、经济增长与区域城市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结合空间经济理论、经济集聚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如何通过市场化、城市化战略来拓展区域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观察民营经济的转型发展是怎样影响区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转型的,以及二者如何互动并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本书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研究,为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发展作出中国的贡献。本书还就发挥财政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创新,“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的使命,依法治国统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有益的政策建议。
       全书共分十四章: 第一章,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第二章,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理念;第三章,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观察;第四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状况及原因;第五章,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转型;第六章,突破行政区划制约与区域发展创新;第七章,民营经济与浙江海洋传统产业振兴;第八章,规范金融监管、促进区域发展;第九章,中国“民工荒”现象的社保制度缺失考;第十章,以法治理念创新城市执法与服务;第十一章,发挥财政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第十二章,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持续管理的创新;第十三章,“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的使命;第十四章,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城镇化之路。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全国“两会”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是推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可以预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随着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等突出的结构性问题会不断得到缓和、改善以至解决。在这一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财税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会为中国的市场化、民营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一轮新的发展契机,促使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在城乡之间和区域之间更加协调、均衡发展;落后过剩的产能会得到化解,新兴产业包括现代农业可以得到逐步发展和壮大;生产要素终将在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股份制经济主体之间实现自由流动,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资源要素得以在市场机制条件下实现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得以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增长在保持一定增速的基础上会更加注重质量,社会经济将走上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实质上也意味着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特别是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为民营经济继续发挥其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作用,提供了新的平台;而财税领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可持续管理创新,为民营经济产业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创造了条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推进,则直接帮助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实施“走出去”,拓展中国的经济空间并延长中国经济的增长周期。可以肯定,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已经形成全民共识和社会行动,并且已日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十三五”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既为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出了明确任务,也为中国民营经济更大的发展和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更广舞台。“十三五”的目标可以相信并值得国人与世界期待: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一定会取得结构性改革的成功,实现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进而换取中国经济又一个30年的中高速、质量型的增长周期。
      
       王志凯
       2016年4月5日于浙江大学玉泉校区
      
      

作者简介


       王志凯,南京大学理学博士,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长期供职于江苏省计划经济委员会(现发展改革委),2002年底加盟浙江大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民营经济与区域发展、公共财政与城市化、福利经济与社会保障、海洋经济与管理。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著作2本(独著),出版英文编著1本(与Knut Bjorn Lindkvist合作),出版中文著作2本(独著),中文编著1本(与史晋川教授合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银行委托课题、亚洲开发银行委托课题、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改革研究基金会招标课题等项目的研究。曾经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挪威经济学院、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德国Hertie管理学院、意大利特伦托大学、韩国高丽大学、匈牙利布达佩斯考文纽斯大学等多所海外高校 从事研修,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和访问教授。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与长期增长
       一、经济增长机制理论与中国经济新常态
       二、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阻碍长期增长
       三、实现经济结构再平衡需要持续增长的支持
       四、支持民营经济参与中国经济结构再平衡
       五、以法治理念推进结构再平衡与长期经济增长
      
       第二章 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理念
       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
       二、国际上有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理论观点
       三、国内有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道路之争
       四、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中国实践
      
       第三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观察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营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态势
       三、地方工业化与区域城市化相关性变动分析
       四、民营经济推进城市化的动力及差异性比较
       五、民营经济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机理剖析
       六、结论与启示
      
       第四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状况及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有文献回顾
       三、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实证检验
       四、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五、民营经济与浙江的区域均衡发展: 杭州、萧山的经验
       六、结论与启示
      
       第五章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转型
       一、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阶段特征
       二、强县战略实施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
       三、强县战略大力推进与城市化的全面加速
       四、都市化战略下的城市转型与经济空间拓展
       五、结论与启示
      
       第六章 突破行政区划制约与区域发展创新
       一、中国特色的行政区划调整与经济空间变动
       二、打破制约因素,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创新
      
       第七章 民营经济与浙江海洋传统产业振兴
       一、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船舶工业转型升级
       三、加大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振兴海洋旅游业
      
       第八章 规范金融监管,促进区域发展
       一、金融业治理与金融业发展的问题
       二、公司治理理论与金融业治理研究评述
       三、中国金融产业治理与金融创新的状况
       四、金融业治理改革须秉持创新与监管并重
       五、完善金融体系支持民营经济和区域发展
      
       第九章 中国“民工荒”现象的社保制度缺失考
       一、问题的提出
       二、“民工荒”与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性缺失考察
       三、“民工荒”真实状况: 东部沿海浙江舟山实例
       四、西方福利保障制度的就业及经济增长效应
       五、解决农民工社保制度缺失,鼓励农民工流动
      
       第十章 以法治理念创新城市执法与服务
       一、法治理念是城市管理创新的价值体现
       二、城市执法要“以人为本”并兼顾“法理情”
       三、创新城市管理要保障人权、远离暴力执法
       四、创新城市执法与服务要依法行政、关注民生
       五、市场经济中创新城市管理,必须保护公民财产权
       六、法治理念与城市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思考
      
       第十一章 发挥财政职能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财政职能与公共服务均等的城镇化
       二、财政职能与城镇化中的产业、人口配置
       三、传统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
       四、财税政策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抑制
       五、新型城镇化的时代使命
       六、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第十二章 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持续管理的创新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及其功能的界定
       二、财政信用是政府债务赖以运转的保证
       三、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结构与风险
       四、现行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处置效果
       五、创新地方政府性债务可持续管理
      
       第十三章 “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的使命
       一、全球化时代与既有全球治理的局限
       二、“一带一路”是创新全球治理的新一轮全球化
       三、“亚投行”是实施“一带一路”愿景的保障
       四、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亚投行”运作和“一带一路”建设
      
       第十四章 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城镇化之路
       一、民营经济的结构及其经济效益状况
       二、江浙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的演进
       三、民营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
       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城镇化建设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