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作者:
梁启超 著 朱维铮 校注
定价:
72 元
页数:
461页
ISBN:
978-7-309-11094-4/B.517
字数:
37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6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出版说明
      
       朱维铮先生校注的《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于1985年在敝社出版。2011年,朱先生拟单独出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校注本,复将此书交于敝社。时先生身婴重疾,未及一年,而遽归道山。
       本书此次出版,以朱先生《梁启超论学术史二种》之《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底稿,交排版公司录入,然后改正排版错误、核对引文、核对注释、统一全书体例。鉴于先生未能亲审校样,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说明:一、梁氏原书显误而未校注者,以“编辑注”形式说明。二、原书注释中的排校错误、笔误等径改,不再出注。三、原书中人名未加注释者,此次补入。此次增补的注释由姜鹏提供给出版社,是朱先生生前指定郭永秉、王弘侠整理的,编辑认真核校后,加以综合运用。四、书中注释所列人物生卒年,缺者依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补入,误者亦依《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改之。五、全书标点以新近出台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为准。六、繁体字、异体字统改为简体字,但人名和地名中的异体字保留。七、书中第四讲附表“编者注”乃《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原编者所注。八、两种索引由原来的笔画索引改为拼音索引,其中“人名索引”凡一人数见者,均标出正名、字号,其他称谓括注其后。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年10月
      
       校注引言*
      
       梁启超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作为研究“清学”历史的名篇,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作为“五四”以后思想文化领域一个侧面的代表作,也一直同受学术史、文化史研究者的注目。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原为梁启超任教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校时所编的讲义,约撰于一九二三年冬至一九二五年春之间。其中题作《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的四章,曾先行连载于一九二四年六至九月出版的《东方杂志》二十一卷十二、十三、十五至十八诸号。但在作者生前,全书似未以完帙形式公开发表过。我见到的版本有三种:一九二九年上海民智书局版,一九三二年中华书局版《饮冰室合集》的专集第十七册,一九三六年中华书局的单行版。民智本误衍脱倒最多,《饮冰室合集》本校勘稍胜,但较诸民智本也不过以百步胜五十步,而中华单行本同《合集》本的错误一样多。
       上列诸本还有许多共同错误,显然不是排校所致。诸如以兄字为弟号,以子著为父书,以既死为方生,引文删略而不予标明,修改原文以牵合所论,等等,略知梁启超治学风格者,不难看出这正表现了他的学术论著的通病,即他自己也不讳言的“粗率浅薄”。因而,校勘他的论著,纯用对校法本、校法是不行的,非找出他所据材料逐点复核不可。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在梁启超的学术论著中堪称佳制。近三百年的学术变化,数以十计的学科概貌,好几百种的专门论著,在不过三十万字左右的两本书里,纵横论列,巨细兼顾,头绪清楚,体系粗具,的确证明梁启超的学问识见,都不同于那些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的考据学家。但也因为容量过大,便显得篇幅过窄。如《学术史》的下半部,属于清代学林掠影,丛举枝叶,一语带过,令人如读“录鬼簿”或“书目表”;而且沿用旧习,称人以字号而不名,更使读者倍觉困难。因而,整理这样的综合性学术史,单是细校还不够,非做必要的注释不可。
       自然,照此要求,或校或注,都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很难藏拙。但我以为,整理旧籍,变陋本为善本,变难解为易读,乃是起码的要求。倘要图省力,或者别有所图而拆烂污,则所谓编校也者,适足以流传陋谬,贻误后学。在这方面,梁启超这部著作所起的作用,便提供了正反两面的例证。
       正因如此,我便不揣浅陋,承担了校注本书的任务。编例如次:
       一、底本。取《饮冰室合集》本。
       二、校勘。对校诸本,以正排校舛误。注意本校,兼正排误和作者笔误。特重他校,以纠作者因考辨粗略所致种种讹误。辅以理校,以释行文不通等疑问。
       三、分段。基本依照原书,个别段落予以重分。
       四、标点。改原书旧式断句为新式标点。
       五、译名。中文依旧,外文原名请教专家后校正。
       六、注释。统用脚注,包括校勘记和人物简介两类。校勘记除说明他校、理校所正文字讹误而外,凡主要引文有删改者,均于注中并录原文,以资比照。注释重在学者简介,重于清代,间及前代,以绍介学人的名号、年里、仕宦和有关论著为主。
       七、 版式。改直排为横排。改繁体字为简体字、异体字为通行字。改夹注双行小字为单行小字。
       八、 索引。新增人名索引、书名索引两种,以便通检。
       本书的编校,得到几位青年同志协助。本书由陶月华迻录初校,两种索引初稿由袁冰凌、朱丹薇编制,全稿与底本对勘又得到陈维协助。没有他们不辞烦劳地分任缮写、对校,使我得以专意于复核引文和撰写注文,则不知何年方能交卷。诸位雅意,也应在此致谢。
       本书凡有校注失误,都应由我负责。敬希读者不吝指正!
      
       朱维铮
       一九八三年除夕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一 反动与先驱
       二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上)
       三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中)
       四 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下)
       五 阳明学派之余波及其修正
       ——黄梨洲附:孙夏峰李二曲余姚王学家李穆堂
       六 清代经学之建设
       ——顾亭林 阎百诗附:胡朏明 万充宗
       七 两畸儒
       ——王船山 朱舜水
       八 清初史学之建设
       ——万季野 全谢山附:初期史学家及地理学家
       九 程朱学派及其依附者
       ——张杨园 陆桴亭 陆稼书 王白田附:其他
       十 实践实用主义
       ——颜习斋 李恕谷附:王昆绳 程绵庄 恽皋闻 戴子高
       十一 科学之曙光
       ——王寅旭 梅定九 陈资斋附:其他
       十二 清初学海波澜余录
       十三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一)
       ——经学 小学及音韵学
       十四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二)
       ——校注古籍 辨伪书 辑佚书
       十五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三)
       ——史学 方志学 地理学及谱牒学
       十六 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四)
       ——历算学及其他科学 乐曲学
      
       索引二种编例
       索引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