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新媒体批判导论(第二版)
作者:
[英]李斯特(Lister,M.)等著 吴炜华 付晓光 译
定价:
65 元
页数:
473页
ISBN:
978-7-309-12112-4/G.1567
字数:
520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技术是文化、媒介和历史分析中无所不在的一个元素。本书向技术与文化哲学及其历史领域拓展研究视野,全面介绍新媒体研究之起承。
       扎根于英国媒介与文化研究的批判方法之中,本书融合视觉文化、媒介与文化史、媒介理论、媒介制作、哲学与科学史、政治经济学与社会学等学科背景。知识全面、综合且开放,是其研究新媒体的独创方法。
       本书第一版已被全球很多大学选为课程核心读物,被各个层次的高等教育者所使用,是这一学科的师生必不可少的一本手边书。
      

作者简介


       马丁·李斯特(Martin Lister),英国布里斯托西英格兰大学创意艺术学院视觉文化教授。他著述广泛,涉足摄影、视觉文化与新媒体等领域,论著包括《数字文化的摄影影像》《电子影像时代的摄影术》等。
      
       乔恩·多维(Jon Dovey),英国布里斯托西英格兰大学创意艺术学院银幕媒介教授。他的研究聚焦于技术与文化形式,编著的《分形之梦:社会语境中的新媒体》是英国最早的关于新媒体研究的专著之一。还出版了专著《诡谲之秀:第一人称媒介与真实电视》《游戏文化》。
      
       赛斯·吉丁斯(Seth Giddings),英国布里斯托西英格兰大学创意艺术学院数字媒介与批判理论资深讲师。主讲媒介实践批判与新媒体研究等课程,尤其关注新媒体通俗文化与日常生活研究。目前的研究领域包括戏剧的民族志生产与技术文化,并在写作与电影形式研究上有所建树。
      
       伊恩·格兰特(Iain Grant),英国布里斯托西英格兰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哲学部主任,致力于形而上学、当代法国哲学、技术哲学与自然哲学。他对后康德欧洲哲学和科学广有涉猎,专著有《后谢林的哲学基本》《后谢林的自然哲学》等。
      
       基兰·凯利(Kieran Kelly),英国布里斯托西英格兰大学文化研究资深讲师,主讲媒介理论。他二十年前在政府公共部门的计算机服务领域工作,当下对新媒体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了其经济史学的学术背景与早年计算机工作的经验。
      

书摘


       目录
      
       插图目录
       案例目录
       二版前言
      
       引论
      
       第一章 新媒体与新技术
       1.1新媒体:我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1.2新媒体特征:某些概念的界定
       1.3改变与延续
       1.4什么样的历史?
       1.5谁不满意旧媒体?
       1.6新媒体:待定或已然确定?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
       2.1虚拟现实(VR)怎么了?
       2.2虚拟和视觉文化
       2.3数字虚拟
       2.4沉浸:一段历史
       2.5透视、相机、软件
       2.6虚拟影像
       2.7数字电影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网络、用户与经济学
       3.1引言
       3.2互联网是什么?
       3.3赋予网络研究历史意义
       3.4经济学和网络的媒介文化
       3.5政治经济学
       3.6新媒体的社会形态
       3.7商业影响的局限性
       3.8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与互联网
       3.9数字鸿沟
       3.10信息经济的繁荣与萧条
       3.11知识产权,确定与决定
       3.12作为新媒体的音乐
       3.13长尾理论
       3.14病毒式传播
       3.15碎片化与融合
       3.16维基世界与Web 2.0
       3.17身份认同与在线社区
       3.18匿名
       3.19归属
       3.20在界面中生存
       3.21互联网与公共空间
       3.22用户生产内容:我们现在都是粉丝
       3.23YouTube和后电视机时代?
       3.2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日常生活中的新媒体
       4.1赛博空间中的日常生活
       4.2媒介家庭中的日常生活
       4.3日常生活的技术形塑
       4.4后人类时代的日常生活:新媒体和身份认同
       4.5电子游戏
       4.6小结:日常中的赛博文化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赛博文化:技术、自然与文化
       5.1赛博文化和控制论
       5.2重访决定论:物理主义、人文主义和技术
       5.3生物技术:自动机的历史
       5.4赛博文化理论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