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研究
作者:
隋晓冰 著
定价:
25 元
页数:
260页
ISBN:
978-7-309-12499-6/H.2663
字数:
198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年9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从传统课堂走向了现代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的冲击,在学生、教师和环境层面都出现了一些与教改模式不协调的现象,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教改模式的顺利实施。因此,分析并解决这些失调问题,寻找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途径意义重大。
       本书着重梳理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给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化?(2)这些变化中的不协调因素是什么?(3)这些不协调因素的表现以及产生的根源是什么?(4)解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现象的理论和原则是什么?(5)怎样建构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框架?
       笔者以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首先通过研读文献,利用定性的方法详细阐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其次,针对黑龙江省地方高校佳木斯大学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研读校本课改文件、深度访谈及课堂观察等实际研究方法和手段,从宏观角度了解该校计算机网络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师生在课程整合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总结教学改革过程中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失调表现,按照本书界定的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概念:网络自主学习课堂、PPT面授课堂、网络课程选修课堂为研究调查范围,重点从学生、教师和课堂环境三个角度归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失调问题,分析失调的原因,挖掘影响网络教学模式成功建构的制约因素。
       通过实证研究,失调现象从学生、教师、环境等三个层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本书最后,在教育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优化五项基本原则,笔者在借鉴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证探索,构建了“以教师发展、学生自主为核心,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为支撑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以此框架,笔者为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找到优化的途径。此框架涉及教师发展、学生自主和课堂教学环境生态化三个方面:(1)教师发展是指构建以优化教师教学观、教师信息素养、建立教学方法多元化理念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2)学生自主是指建立以优化学生自主学习观、信息素养、学习动机、自主学习策略为内涵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创新地组成了一个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策略群,其中主要有5种大的策略范畴和12种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支;(3)通过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构建,提出了生态融合型多元课程设置、生态多元评价体系建设以及个性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等见解。
       本书以教改模式中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为切入点,在实证与思辨的基础上力求构建一个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上述创新思路和做法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改模式的完善具有实际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对学生终身学习、教师发展的理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书适合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管理者用于教改研究,也可供高校学生课外自学参考。由于作者水平和编写时间有限,书中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隋晓冰
       2015年秋于佳木斯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外语教学信息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构建信息化大学英语教学的生态平衡
       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小结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支撑理论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国内研究状况
       一、关于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理论探讨
       二、关于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资源的研究
       三、关于教师的研究
       四、关于学生的研究
       五、关于语言学习环境建设的研究
       六、关于教学评价以及测试的研究
       七、关于生态化外语教学的研究
       八、关于教学实践的研究
       九、关于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要求的研究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国外研究状况
       第三节 国内外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研究的局限性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支撑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的演进及本研究核心问题的提出
       第一节 传统外语教学及其特点
       一、传统外语教学及其发展历程
       二、传统外语教学利弊分析
       第二节 信息技术辅助外语教学历程
       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阶段
       二、信息和网络技术应用于外语教学阶段
       三、未来外语教育信息化目标
       第三节 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整合
       一、 整合的本质、内涵和理论基础
       二、整合的教学模式
       三、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意义
       四、整合后大学英语教学的变化
       五、整合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失调现象
       第四节 本研究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网络化大学英语教学环境概念界定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界定
       三、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界定
       第五节 本研究核心问题的提出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方法
       第一节 实证研究目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变量
       一、实证研究目的
       二、实证研究的问题
       三、实证研究变量
       四、对变量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四节 数据分析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实证调查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有关学生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一、学生学习观念调查分析
       二、学生自主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三、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调查分析
       四、网络环境下学生方面的失调因素归纳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有关教师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一、教师信念问题调查分析
       二、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问卷调查分析
       三、教师PPT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四、教师信息素养问题调查分析
       五、教师培训情况调查分析
       六、网络环境下教师方面失调归纳分析与讨论
       第三节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环境方面问卷调查分析
       一、硬件教学环境调查分析
       二、软件教学环境调查分析
       三、网络教学环境失调归纳分析与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理论和原则
       第一节 生态学与教育生态学理论
       一、生态学理论
       二、教育生态学理论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生态失衡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原则
       一、最优化原则
       二、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原则
       三、制约教学运转,促进个体发展原则
       四、主导式自主学习原则
       五、多元互动教学原则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框架构想
       第一节 构建以优化教师教学观、信息素养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教师发展框架
       一、教师教学信念优化内涵
       二、教师信息素养优化内涵
       三、从转换到兼容的大学英语课堂多元教学方法
       四、现代化教师发展框架的支撑内容
       第二节 建立生态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框架
       一、学生自主学习观念、信息素养、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优化
       二、显性、隐性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训
       三、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情绪调节
       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外部监控
       五、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策略群建设
       第三节 生态化大学英语课堂环境建设
       一、硬件环境建设与服务优化途径
       二、生态多元化、个性化软件环境建设
       第四节 小结
      
       结束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回顾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