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冯氏画识二种
作者:
(清)冯金伯 撰
定价:
68 元
页数:
560页
ISBN:
978-7-309-12475-0/K.578
字数:
34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8年1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馮氏畫識二種 整理説明
      
       陳旭東
      
       本書收録清人馮金伯所撰畫識二種,國朝畫識十七卷,墨香居畫識十卷。
       馮金伯(一七三八—一八一),字冶堂,一字墨香,號岑南,又號墨香居士、華陽外史。南匯縣(今屬上海市)人。乾隆間貢生,官句容訓導。馮金伯生平履歷,史志所載極爲簡略,甚至多有牴牾,現稍作梳理,以見其概。
       馮金伯生卒年,史無明載。其海曲詩鈔二集序海曲詩鈔十六卷補編一卷二集六卷,清馮金伯輯,民國七年(一八一八)國光書局鉛印本。末題署‘嘉慶戊辰(十三年,一八八)孟夏上澣,七十一翁馮金伯識’,據此上推,馮金伯當生於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王作九先生稱馮金伯‘生於清乾隆三年(一七三八),卒於清嘉慶十五年(一八一),享年七十三歲’王作九:簡介南匯歷史上的著名詩選——海曲詩鈔,南匯縣政協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南匯縣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辑第五五頁,一九九三年六月。,當有所本。惜未能得見,附此待考。
       馮金伯之字號,記載多有不同。王昶國朝詞綜國朝詞綜四十八卷二集八卷,清王昶輯,清嘉慶七年(一八二)刻本。二集卷四、湖海詩傳湖海詩傳四十六卷,清王昶輯,清嘉慶八年(一八三)刻本。卷四十二以及蒲褐山房詩話蒲褐山房詩話一卷,清王昶輯,清鈔本。均作‘馮金伯,字墨香’。(嘉慶)松江府志(嘉慶)松江府志八十四卷首二卷圖一卷,清宋如林修,清孫星衍等纂,清嘉慶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刻本。卷六十一本傳作‘馮金伯,字南岑’。彭藴燦歷代畫史彙傳歷代畫史彙傳七十二卷附録二卷,清彭藴燦編,清道光刻本。卷二據耕硯田齋筆記作‘馮金伯字冶亭,號南岑’。盛大士溪山卧遊録溪山卧遊録四卷,清盛大士撰,清道光刻本。卷三‘墨香居畫識’條下作‘馮廣文金伯冶堂氏’。蔣寶齡墨林今話墨林今話十八卷續編一卷,清蔣寶齡撰,清咸豐二年(一八五二)刻本。卷六作‘南匯馮墨香廣文金伯,字冶堂’。 (光緒)南匯縣志(光緒)南匯縣志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金福曾等修,清張文虎纂,清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刻本。卷十五本傳作‘馮金伯,號墨香’。秦祖永桐陰論畫三編桐陰論畫三編二卷,清秦祖永撰,清光緒八年(一八八二)刻朱墨套印本。下卷作‘馮墨香金柏’。清續文獻通考民國景十通本。卷二百七十五經籍考十九 ‘墨香居畫識十卷,馮金伯撰’條下作‘金伯字冶亭,一字墨香,號南岑’。黄協塤海曲詩鈔三集海曲詩鈔三集,黄協塤輯,民國七年(一八一八)國光書局鉛印本。馮氏小傳作‘馮金伯,字南岑,號墨香’。馮金伯著作卷前之題署,國朝畫識國朝畫識十七卷,清馮金伯輯,清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刻本。、墨香居畫識墨香居畫識十卷,清馮金伯撰,清嘉慶刻本。、詞苑萃編詞苑萃編二十四卷,清馮金伯輯,清嘉慶刻本。等均作‘馮金伯冶堂’,海曲詩鈔作‘馮金伯墨香’。葛嗣浵愛日吟廬書畫續録愛日吟廬書畫續録八卷,葛嗣浵撰,民國二年(一九一三)葛氏刻本卷六收録馮金伯幻園八景詩畫册,詩畫册末或署‘馮金伯’,或‘墨香’,或‘墨香居士’,或‘華陽外史’;鈐‘馮金伯’‘墨香’朱白文連珠方印、‘墨香’朱文長方印、‘南岑’朱文長方印等印章。凡此,除馮氏之自署外,友人王昶之記載當較爲可信,其餘多陳陳相因,徒增混淆。又,歷代畫史彙傳據耕硯田齋筆記作‘馮金伯字冶亭’,‘亭’字或爲‘堂’之訛?
       馮金伯之仕履,史志記載亦多語焉不詳。(嘉慶)松江府志卷六十一本傳作‘以例貢官句容訓導’,(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五本傳作‘廪貢生,選用句容訓導’,均未明言爲何年貢生、何年任訓導。(光緒)續纂句容縣志(光緒)續纂句容縣志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張紹棠修,清蕭穆纂,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刻本。卷七秩官表列馮金伯於嘉慶朝:‘馮金伯,南匯人,廪貢。’馮金伯海曲詩鈔自序言:‘乾隆壬子(五十七年,一七九二),邑侯胡公聘修邑志,采訪諸君以詩文稿投局者,摘付小胥録之,積成巨册。乙卯(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攜至句容。’據此,馮氏似當於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赴任句容訓導,而獲得功名,則在此之前。
       馮金伯家世無考。據葉鳳毛送馮生南岑游楚言,‘況有白髮親,朝夕待羞膳’海曲詩鈔卷十二葉鳳毛條,恐出身寒門。
       馮金伯嘗師事葉鳳毛。葉鳳毛字超宗,號恒齋,葉映榴孫。能詩,善書畫。馮金伯稱其‘所爲詩古文詞雋永超妙,真草深得晉人意,畫山水喜倣石谷,花鳥則橅南田。’墨香居畫識卷一。葉鳳毛曾與馮金伯論畫,載墨香居畫識,馮氏當有所得。又,馮金伯嘗爲葉鳳毛編輯生平詩作。葉鳳毛自言‘門人馮南岑、子壻曹北居、姪孫方宣,爲余删存千有餘首,釐爲一十二卷’墨香居詩話,海曲詩鈔卷十二葉鳳毛條。。二者情誼可知。墨林今話言馮金伯‘少即喜與同郡諸前輩游’,大概據此而言。唐述山言‘君之覃精詩教也,始從葉恒齋先生游,親得其指授’,指出馮金伯潛心詩歌創作,深獲葉鳳毛傳授。
       唐述山又言馮金伯‘繼見賞於王述庵、姚姬傳兩先生’黄協塤海曲詩鈔三集收録馮金伯詩前附録。。王述庵即王昶(一七二五—一八六),姚姬傳即姚鼐(一七三一—一八一五),二人年稍長於馮金伯,惜未見馮金伯與二人之交游詳情,僅知王昶曾爲馮金伯墨香居畫識作序,姚鼐曾題句容學博馮墨香小照詩言:‘我於江寧城,始接馮君。蕭静有古韻,當座展圭瑁。固知其中異,清絶遠塵淖。而今對此圖,睇視目增眊。審知爲子真,指説賴前告。寫真自古難,神藝有深造。點晴加頰豪,用意孰能到。後世圖太多,往往雜仁虣。卷軸紛牛毛,題詠亂蟬噪。君實精六法,自摹山水樂。賢縑素遺,窮辨極窔奥。倉卒命俗工,胡亦同衆好。想處山澤儀,局以入黌校。士有笑吟披,奠乃分臂臑。學舍小如舟,請鄰仍祀竈。誰知曠世懷,天宇大哉謷。抑鬰無與言,寫圖寔寄傲。工拙固勿論,似否亦弗較。譬若影兩,等是無持操。又若太虚雲,約略狀旌纛。與古寫真意,迹本不同蹈。此理如不然,姑縱吾言耄。雨霽天欲霜,候迫風落帽。邀子野鶴態,試鼓青谿櫂。一醉酬廪秋,相對蘧然覺。’《惜抱軒詩文集詩集》卷五6b,清嘉慶十二年刻本。。此外,二人評馮金伯詩學成就,當即爲唐述山所言之‘見賞’者。詳見下文。
       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八年間(一七七三—一七八三),馮金伯游楚。墨香居畫識卷二王宸條下載:‘王宸字紫凝,號蓬心。……以舉人補内閣中書,轉部曹,出爲湖北宜昌府司馬。予之游楚也,蓬心適在省委督錢局,遂首訪焉。’王宸出任湖北宜昌府同知,在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至乾隆四十八年(一七八三)升任湖南永州知府,王宸官湖北十餘年。王宸履歷,參見許雋超清代‘小四王之一王宸生平仕履考’, 杜桂萍主編,明清文學與文獻第二輯,黑龍江大學出版社,二一三.十二,第二九八—三六頁。‘蓬心適在省委督錢局’,雖不知具體爲何年,馮金伯游楚在乾隆三十八年至四十八年間,則甚明。王宸係王原祁曾孫,善畫山水,‘雖稍變家法,而蒼谷渾厚之氣自在’墨香居畫識卷二王宸條。。期間馮金伯與之書畫往來,親密無間。
       游楚期間,馮金伯嘗寓武昌勺庭書院。墨香居畫識卷二王仲條言:‘曾相遇於楚省,邀至勺庭藏書所,觀其作畫。’釋寄塵條言‘後予居勺庭’。卷三吴霽條載:‘吴霽……嘗主湖北勺庭、江漢兩書院。及予游楚,寓勺庭,而先生已歸浙,未得相見。’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馮金伯主應城縣蒲陽書院,時張敔任應城知縣。墨香居畫識卷二張敔條載:‘乙未(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冬月,余主應城之蒲陽書院,雪鴻來攝邑篆,相見甚歡。……庚子(四十五年,一七八)冬,相遇於清江旅次。’張敔書畫‘無一不精且敏’,兩位灑落人以書畫交,相得甚歡。墨林今話言:‘之楚中,與王蓬心太守、張雪鴻大令交,時相往還,益深畫理。’即本於此。
       馮金伯在楚,前後至少五年。墨香居畫識卷二徐傳毓條載:‘徐傳毓,崑山人,官湖北武昌府通判。……余在楚五年,祇得其畫水仙一扇而已。’惜暫未查得徐傳毓任職湖北武昌府通判年份,無從據以推算馮金伯游楚之起迄年月。馮氏於乾隆四十年(一七七五)主應城蒲陽書院,至四十五年(一七八)别張敔於清江旅次,前後恰好五年,馮金伯‘在楚五年’,或即指此。
       然在此之前,馮金伯似已曾游楚。墨香居畫識卷二馮廣忠條載:‘馮廣忠……與原任長蘆運使沈香灃先生友善,遂同至河南、江西,并來湖北。余之相遇於安陸府署也,在癸未(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春,時年已五十外,而豪興不減。相處三載,最稱莫逆。乙酉(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四月,别於漢上。今聞猶客楚中也。’據此,馮金伯當於乾隆二十八年(一七六三)春之前入楚,乾隆三十年(一七六五)四月,仍在楚中。此後何時歸里,不得而知。此時馮金伯未及而立之年,居停安陸府署,訪友耶,或任僚佐之職耶?
       馮金伯游楚,當如其師葉鳳毛所言,爲謀生故也。葉鳳毛送馮生南岑游楚言:‘……丈夫志四方,無取故鄉戀。如鳥不出巢,飲啄賴誰薦?況有白髮親,朝夕待羞膳。餼廪既久虚,一官尚遲選。得爲入幕賓,庶慰倚門盼。將伯儻助予,歸來冀無晏。’該詩或作於馮金伯首次入楚前夕,是時馮氏正值當年。‘餼廪既久虚,一官尚遲選’,概言馮氏取得廪貢出身,然而遲遲未得選官任職。爲一家生計,馮氏遂遠走他鄉,‘得爲入幕賓,庶慰倚門盼’,無奈之餘,差可慰懷。而壯年入楚,或寓勺庭書院,或主蒲陽書院,大抵以教職糊口。
       大約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前後,馮金伯回到故鄉。乾隆五十年仲春,訪沈映輝,‘乙巳(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仲春,訪先生於楓涇里第。’見墨香居畫識卷二沈映輝條。是年秋天訪周靄‘乙巳秋造其廬。’見墨香居畫識卷二周靄條。。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四月,曾至吴門平江書院 ‘丙午四月(乾隆五十一年),於吴門平江書院見斗泉之書。’見墨香居畫識卷三陳栻條。;仲夏,於嘉興拜見翟大坤 ‘余於丙午(乾隆五十一年)仲夏訪雲屏於護龍街畔。’見墨香居畫識卷三翟大坤條。;八月,於水秀訪馮洽 ‘丙午(乾隆五十一年)八月,相晤於鴛鴦湖畔。’見墨香居畫識卷二馮洽條。。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遊浙 ‘予於戊申(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秋杪遊浙。’見墨香居畫識卷四錢維喬條。。五十四年,訪余昂霄於湖州府歸安縣學舍 ‘余昂霄……今官湖州府歸安縣教諭。……余於己酉(乾隆五十四年,一七八九)夏訪松巖於學舍。’見墨香居畫識卷五余昂霄條。。所到之處,相與論詩作畫。墨林今話言‘歸里後,又時出游武林、嘉禾及袁浦、維揚間’,蓋指此。
       墨林今話又言金伯‘交道愈廣,嗜好彌篤。所至搜訪,叙其人之大畧,刻畫識兩種,實有功於藝林不淺。’國朝畫識、墨香居畫識二書之刊刻皆在歸里後,爲實情。但二書的撰寫編輯,當在‘歸里’前。
       馮金伯曾取周亮工讀畫録、馮仙湜圖繪寶鑑續纂、張庚畫徵録三書加以删繁正譌,參以各省通志、府州縣志及别集雜著,以世序前後編次爲十七卷(又説有補編二卷)詳見國朝畫識自序。。成書後,因‘恐固漏寡聞,搜羅未徧,庋閣有年,未敢付梓’墨香居畫識自序。。墨香居畫識之撰寫,‘但就髫年師事父事之人,以及壯歲游歷,萍蹤相值,或友其人而得見其畫,或見其畫而企慕其人,隨所欣賞,輒爲劄記’墨香居畫識自序。,殆非一時之作。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夏,馮金伯養病期間,得閒‘略加詮次,先登梨棗’墨香居畫識自序。。至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馮金伯纔序刊國朝畫識行世。
       乾隆五十七年(一七九二),馮金伯應知縣胡志熊之邀,與纂南匯縣志,次年志成。(光緒)南匯縣志本傳言‘乾隆五十八年重修邑志,金伯實主其事’,乃實情。除了主事之胡志熊,主纂三人,吴省欽、吴省蘭負責‘訂其譌闕’,姚左垣負責‘釐定’工作,而編纂工作則爲分修負責,凡三人,馮金伯居首。詳見(光緒)南匯縣志末附胡志熊序及纂輯姓氏。纂修邑志期間,采訪所得邑先賢詩文稿歸志局,馮金伯據以摘擇,鈔録成册,是當爲海曲詩鈔等書之編纂積累了大量原始資料。
       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馮金伯出任句容訓導。張蘭言送馮墨香之官句曲贈言:‘東風輕撲馬蹄塵,柳眼青青送畫輪。廿載申江尊國士,一朝句曲得詩人。地多山水何妨僻,官是師儒莫厭貧。取次春光歸講席,滿門桃李看重新。’海曲詩鈔卷十五。
       此後十餘年,馮金伯長期擔任句容訓導一職。墨香居畫識卷四‘郎福延’條下言:‘七橋、蘇門均與潘明府郎齋相厚。乙丑(嘉慶十年,一八五),郎齋官句曲,兩人盤留公署,因得讀其詩兼讀其畫云。’可見,是時馮金伯還在句容官署出入。又,海曲詩鈔自序‘嘉慶丙寅(十一年,一八六),小假歸里’,墨香居詩話載‘今丙寅(十一年)秋,假歸過石筍里’見海曲詩鈔卷六朱紹鳳條下。,王誠撰丙寅十月十九日墨香歸自句曲同黄碧塘顧舍留宿詩四首見海曲詩鈔二集卷二王誠條下。等等,均記載了嘉慶十一年馮金伯由句容任上假歸之事。此任當依然是句容訓導。據(光緒)續纂句容縣志卷七秩官表所載,馮金伯接任者爲丹徒舉人何堅光,嘉慶朝兩任訓導,至道光四年(一八二四)三任該職,可見馮氏十餘年於此,非爲特例。
       此十餘年間,除了短暫歸里省親訪友,馮金伯主要於訓導任上教書育人,閒暇仍與師友談詩作畫,或獨自整理撰著。嘉慶九年(一八四)秋編纂詞苑萃編二十四卷,次年書成。詞苑萃編自序言:‘予向讀兹書(詞苑叢談),便惜其序次錯綜,屢欲重加排纂,匆匆未果。甲子(嘉慶九年)入秋後,枯坐小於舟,蕭然無事,思了此願。第家中書籍未能捆載而來,此間又無書可借,惟先將原書細爲整理,復就案頭所有,再爲補綴,因陋就簡,仍復不免比原書删者十之一,增者已十之三四矣。……手自繕寫,逾年而脱藁。’
       嘉慶十一年,海曲詩鈔十六卷補編一卷成書,次年刊成。海曲詩鈔自序言:‘乾隆壬子(五十七年,一七九二),邑侯胡公聘修邑志,采訪諸君以詩文稿投局者,摘付小胥録之,積成巨册。乙卯(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攜至句容,蕭齋無事,重爲抉擇,且細加考訂,毋令借材異地,自宋迄今幾及二百家,附以閨秀、方外,釐爲一十六卷。嘉慶丙寅(十一年),小假歸里,質之四峰、璧堂、秋山三君,俱蒙獎借。親友聞有此選,亦踴躍解囊,慫惥付梓。遂於丁卯(嘉慶十二年,一八七)三月開雕,至臘月而工竣。’從著手編纂至刊成,前後費時十五年,可興浩歎。
       嘉慶十三年(一八八),海曲詩鈔二集六卷成書并刊行。海曲詩鈔二集序:‘予編次海曲詩鈔將竣,諸相好又各以詩稿寄示,計得七十餘家。……予乃纂爲二集。’同年,序刊熙朝詠物雅詞熙朝詠物雅詞十二卷,清馮金伯輯,清嘉慶十三年(一八八)刻本 。熙朝詠物雅詞自序言:‘曾葺宋元明三朝詠物詞爲一編,採擷未周,旋有熙朝樂府雅詞之役。……得詞七百餘首,釐爲十有二卷。’
       據目前所知見,馮金伯生平事蹟可考之紀年,最遲爲熙朝詠物雅詞序所署之‘嘉慶戊辰(十三年,一八八)長至後三日’,此後事蹟待考。馮金伯卒後,張廷桂輓詩曰:‘樓閣仙山客夢孤,飄飄丹旐振江波。空教藝苑留煙墨,祇惜官借賸薜蘿。一代詞人三絶少,四朝詩友九原多。平生未識鍾期面,徒抱青琴作輓歌。’海曲詩鈔三集卷二張廷桂輓馮墨香。所謂‘三絶’者,蓋指馮金伯善詩、書、畫也。
       關於馮金伯詩、書、畫之評價,(嘉慶)松江府志本傳謂馮金伯‘工書善畫,山水倣北苑,氣韻生動。詩詞亦工’ 。(光緒)南匯縣志本傳亦言其‘學優品飾,性耽風雅,工詩,兼善書畫,收藏頗富。’墨林今話評其書畫曰:‘書法學米襄陽,畫宗北苑、巨然、梅道人,尤得其鄉董文敏墨趣。’王昶評其詩曰:‘七古抒寫性情,遇方成璧,不主故常,而無不與古合,蓋於詩學深矣。’姚鼐言:‘隨意抒寫,其意欲以韻勝,不屑以才力勝也。比之南宋,頗似石湖。精於繪事,故題畫詩頗佳,而絶句尤勝。’黄協塤言:‘墨香先生之詩,從宋人入手,疏放似范石湖,雅潔似陸務觀。其五七言古體,則雄才奔放,大氣包舉,直足上薄眉山。’以上三人評介,見海曲詩鈔三集卷一馮金伯條下附録。均足資參考。
       馮金伯生平著述等身,上文所舉,計有:國朝畫識十七卷(補編二卷),墨香居畫識十卷,海曲詩鈔十六卷補遺一卷二集六卷,詞苑萃編二十四卷,熙朝詠物雅詞十二卷。此外,經見諸家著録者尚有:
       墨香居畫識前編,墨香居畫識例言:‘繪事莫盛于國朝。從前畫譜固多遺漏,即名人題詠亦難徧及。其既未入國朝畫識,而是編又因年遠未載者,現在另輯墨香居畫識前編。’是否成書則不詳。
       峯泖煙雲,(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二藝文志藝術類著録於國朝畫識、墨香居畫識後,且言‘畫識見府志,此見徐鏞府志餘議’。
       五茸遺話,(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二藝文志雜家類著録,‘見府志餘議’。
       海曲詞鈔,(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二藝文志詞曲類著録。
       宋元明三朝詠物詞,熙朝詠物雅詞自序言 ‘曾葺宋元明三朝詠物詞爲一編’,則當已成書。是否刊行則未詳。
       海曲文鈔,墨林今話:‘嘗輯邑中詩文曰海曲文鈔、詩鈔,文鈔未及刻而遽歸道山矣。’
       南村詞略,王昶國朝詞綜二集卷四著録。
       墨香居詩話,或爲編纂海曲詩鈔時所作。黄協塤海曲詩鈔三集例言:‘其有一二名句及佚聞本事,則另撰詩話紀之,蓋一遵馮氏初編成例云。’今海曲詩鈔及補遺録存墨香居詩話二十八則。以上各書,卷數均不明。
       墨香居詩鈔十二卷,(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二藝文志别集類著録。(嘉慶)松江府志未著録卷數。以上各書,均未見傳本。黄協塤海曲詩鈔三集選録馮金伯詩作四十九篇凡六十八首,恐不及原書十之一二矣。其餘如王昶湖海詩傳、蒲褐山房詩話、國朝詞綜等書中,尚見輯存零篇斷簡,終難窺全豹。
       馮金伯有一子三女。子名是蕙,號棉莊,善畫,早卒。墨香居畫識卷六翟繼昌條載:‘雲屏(翟繼昌父翟大坤)與予年相若,趣相合,同有一子三女。……予兒是蕙學寫蘭竹,時作時輟,不克有成。’墨香居畫識卷六翟繼昌條。馮蘭因哭棉莊弟言:‘三年不相見,予弟猝然亡。’‘豪華一轉瞬,落拓廿年中。’‘太息遺孤小,能知風木悲。’概言馮是蕙猝然辭世,時年二十,遺孤尚年幼。‘書畫承家學,衣冠尚古風。’‘長物看垂盡,惟留詩卷叢。’則言其秉承家學,能詩善書畫。(光緒)南匯縣志卷十五馮金伯傳後附:‘子家樹,號棉莊,亦能詩善書畫,尤工鐵筆,有印譜行世。’據此,家樹號棉莊者,當即指馮是蕙,家樹或爲其字。墨林今話:‘(馮金伯)子是蕙,號棉莊,亦工山水、花鳥。’
       一女名蘭因,字玉芬,長歸王正路,著有静寄軒詩鈔。常熟歸佩珊曾序其詩,於馮蘭因生平略有言曰:‘夫人之學,得於庭訓者深。幼穎悟慧解,常出諸弟子外。長歸王。王故名家子,好五陵裘馬之游,視夫人之氣味閒澹不相得也,以故歸寧之日爲多。嗣墨香先生捐館,夫人遷居府南僻巷中,獨居一室,庭蒔雜花,左圖右史,書聲琅琅,鄰之聞之者疑是老諸生也。’馮氏年六十時尚在世,有六十自述詩。歸佩珊評其詩曰:‘其旨潔,其品芳,其思靈,其學瞻,不拘拘於古人之形貌,而能得其精神。’海曲詩鈔三集卷九馮蘭因條下附録。今静寄軒詩鈔未知存否,海曲詩鈔三集録存十七篇二十七首,吉光片羽,彌足珍貴。
      
       此次整理,國朝畫識以清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刻本爲底本,墨香居畫識則以清嘉慶間刻本爲底本,尚有幾點説明如下:
       一、 國朝畫識現存另有清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刻增修本及民國間中華書局聚珍版仿宋印本。增修本刻書者或作‘雲間文萃堂’,或作‘江左書林’。續修四庫全書所據本内封題‘道光辛卯年增補’,堂號已挖去,餘‘藏板’二字。比對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初刻本,增修本似於原板上挖改、增補,而非新刻。此説又一例證是:增修本一如初刻本避乾隆帝諱,然不避嘉慶帝、道光帝諱,若爲新刻,殊爲難解。增修本何處挖改、何處增補,均未予説明。雖已對初刻本顯誤處改正一二,但仍有大量譌奪未予訂正,且又新增譌誤。如續修四庫全書本首有馮金伯自序、王昶及錢大昕序。自序實爲清唐岱繪事發微序繪事發微一卷,清唐岱撰,清乾隆刻本。,民國排印本亦收録。王昶、錢大昕序第二葉錯换,不知是原本如此抑或影印時錯置。初刻本有馮金伯自序,增修本之僞序則不予收録。增修本前王昶序,春融堂集卷三十七已收録,題馮光文墨香居畫識序,是爲墨香居畫識而非國朝畫識所作甚明,今移置墨香居畫識書前。增修本之錢大昕序,錢氏潛研堂文集未收。錢序謂馮金伯‘問序於余。余非知畫者,久之不能下筆,而墨香之請益勤’,遂作此序歸之。嘉定孝廉陳詩庭善畫,馮金伯曾言:‘錢竹汀少瞻亦向予亟稱之。’墨香居畫識卷十陳詩庭條。可見錢大昕自稱‘非知畫者’實爲謙辭,亦可見錢氏與馮金伯關係匪淺。馮金伯曾與錢大昕次子錢東塾書畫往來,事載墨香居畫識卷九。馮金伯與錢氏父子兩世交好,錢大昕又精於鑒賞書畫,且名滿天下,馮金伯向其請序,是情理中事。此次整理,故據增修本給予收録。
       二、 國朝畫識自序‘濫觴於周櫟園讀畫録、馮沚鑑圖繪寶鑑續纂、張浦山畫徵録三書,竊爲之芟其繁、正其譌、銓次其世序之前後,復益以各省通志、府州縣志及名人詩文雜著’。經粗略統計,不計重複如,江寧縣志與江寧志以一種計,施愚山集、施愚山文集、愚山先生集、歸愚文鈔餘集亦以一種計。,全書凡引用書籍約二百五十餘種,各省通志、府州縣志近七十種,詩文(含别集、總集及其小傳、詩話)一百二十餘種,畫史專著近三十種,筆記雜著三十餘種,另有族譜一種,單篇傳記、序跋十餘篇。此次整理,凡引用周亮工讀畫録、馮仙湜圖繪寶鑑續纂、張庚畫徵録及畫徵續録者,大多參校原書,所據各書版本爲:讀畫録四卷,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周氏烟雲過眼堂刻本;圖繪寶鑑續纂三卷,于安瀾編,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一九六三年排印本;國朝畫徵録三卷附録一卷續録二卷,清乾隆四年(一七三九)刻本。其餘各書則未遑一一核對,若有所爰引,於首次出現時注明所據版本。馮金伯自序又言‘博採羣言,不加評泊,間有舛誤,竊附數語於後焉’。據統計,全書約有按語七十八則。
       三、 國朝畫識自序謂全書‘釐爲一十七卷’,然墨香居畫識自序則謂‘國朝畫識十有七卷,又補編二卷’。現存初刻本與增修本,均作十七卷。國朝畫識自序謂‘計得畫家九百餘人’,墨香居畫識自序則言國朝畫識‘計得畫人七百七十餘家’,相去甚遠。或以墨香居畫識登載七百七十餘家,誤爲國朝畫識所收。此次整理所得,凡立目一千二十三則,計一千五十二家,又附録四十六人,總一千九十八人。其中據增修本增補二十二人附録一人,分别是:卷一:潘訪岳、陸介祉、李菃、李文纘、楊德偉,卷三:周嗣憲、林樾、聞音、董守正,卷四:謝爲憲、盧宜、余、張起宗,卷五:張琳,卷七:張錫璜、陳履斌、李能白、黄堅、俞笙、史榮,卷十二:沈映暉(弟承焕附)、汪士通。所增補者附於各卷末,并予説明。又,初刻本卷四周珽一人,增修本則删去。初刻本卷七史喻義一則,增修本移至卷五張琳後;卷九龔雲鵬移至卷十鮑鑑後。
       四、 國朝畫識各卷卷端原鐫‘南匯馮金伯冶堂纂輯’以及參訂者,今依例删去。各卷之參訂者録存於此,不没其實。凡:卷一:海陽吴晉進之;卷二:華亭錢東熙問山;卷三:嘉善黄繼祖秋山;卷四:同里于世煒煇山;卷五:吴江蒯嘉珍聘堂;卷六:南昌熊之垣楚香;卷七:吴縣袁廷檮綬階;卷八:華亭張與載甄山;卷九:長洲楊思恕蓉坡;卷十:長洲楊思永仁山;卷十一:新陽孔繼泰鄂莊;卷十二:嘉善朱景星助月;卷十三:長洲曹煊曉堂;卷十四:青浦釋覺銘慧照;卷十五:嘉善王點超葦村(原本墨丁,據增修本補);卷十六:嘉善王根寧東圃;卷十七:嘉善郁維垣鶴汀(原本墨丁,據增修本補)。以上參訂諸人,墨香居畫識收録有:卷二:黄繼祖、朱景星、于世煒、孔繼泰;卷三:吴晉、釋覺銘;卷六:熊之垣,郁維垣。墨香居畫識各卷端署‘南匯馮金伯冶堂撰’一行,并删去。
       五、 國朝畫識自序言:‘在昔陶宗儀紀畫分十三科,兹則山水、花卉、人物諸科合而爲一,惟寫真則另編焉。顧凝遠畫評有士大夫名家畫,名家之别即古人所謂士流、雜流也,兹則不廢雜流,而士流更爲詳悉,至方外、蘭閨則亦另編焉。’卷一至十二收録各家係‘山水、花卉、人物諸科’,未予標識,而於卷十三卷端題‘寫真’,卷十四題‘方外一’,卷十五題‘方外二’,卷十六、十七均題‘閨秀’。今爲求體例一致,卷十三以下分科題署均删去。附此説明,亦可見其舊。
       六、 墨香居畫識爲撰著之作,所載爲馮金伯‘髫年師事父事之人’,‘以及壯歲游歷,萍蹤相值,或友其人而得見其畫,或見其畫而企慕其人,隨所欣賞,輒爲劄記’, 所收者皆爲乾隆壬申至戊申(一七五二—一七八八)三十餘年中人參見墨香居畫識例言。。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略加詮次,先登梨棗’。是爲初刻本,未見。今所見者爲清嘉慶間刻本(多著録作清道光刻本),避嘉慶帝諱,‘琰’作‘’,‘炎’作‘’,不避道光帝諱。嘉慶本所載者之行實,多有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後者,如余昂霄(乾隆五十四年)、孫銓(嘉慶六年)、陳森(嘉慶九年)、郎福延(嘉慶十年)、賀隆錫(十二年),等等。蓋馮氏於乾隆五十三年後多有續增。此次整理所得,立目七百四十則,收録七百五十人,又附録二十九人,共七百七十九人。
       國朝畫識、墨香居畫識諸舊刻,均非善本,鲁鱼亥豕之譌不勝枚舉,且有目無文,有文闕目,重收漏載,顛倒錯置,不一而足。此次整理,力求均予訂正,凡有改正,皆予説明。而避諱字及‘己’、‘巳’之類顯誤者則徑改。異體字、俗字若不影響字意,則仍其舊,不求劃一。其餘各種詳情,於校注中一一説明。
       此次整理,歷時年餘,自謂差可告慰墨香先生於九泉。然終因學力有限,新造舛誤之過則在我,敬請方家指正。
      

作者简介

书摘


      
       總目
      
       國朝畫識(陳旭東、朱莉莉整理)
       墨香居畫識(陳旭東、賴文婷整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