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灾后青少年灵活性与心理恢复
作者:
付芳 著
定价:
32 元
页数:
245页
ISBN:
978-7-309-13358-5/B.647
字数:
204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7年10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灾难对于个体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方面面临多重挑战,需要进行自我统一和整合。而灾难的发生,给原本动荡不安的青春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帮助他们应对灾难带来的各种挑战和影响,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是社会工作者需要关注的议题。
       本书首先介绍了创伤性事件发生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身心反应、创伤相关的理论以及灾后身心反应的影响因素。其次,本书基于三个实证研究,探讨了灾后不同类型的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心理创伤的评估和干预。本书适合从事灾后心理、社会干预的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阅读,同时也适合关注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师生阅读,以提高对灾后青少年社会心理干预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简介


       付芳, 博士,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讲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临终关怀委员会副秘书长。2013年8月获得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博士学位,博士期间获得奖学金前往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美国史密斯学院进行访问学习。主要从事医务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研究,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 Journal of Loss and Trauma, OMEGA: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International Social Work等SSCI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课题、民政部课题,上海市决策咨询等项目。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一、创伤的概念
       二、创伤的类型
       三、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正常与反常
       四、创伤性事件后的身心反应
       五、创伤性事件后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反应
      
       第二章 青少年创伤相关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针对创伤适应过程的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创伤诱导理论
       二、创伤心理的根源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脑机制
       三、建构主义自我发展理论
       四、创伤反应的信息加工理论
       五、点燃理论
       第二节 创伤后成长理论和相关模型
       一、创伤后成长是创伤应对结果
       二、创伤后成长是创伤应对策略
       三、双面模型
      
       第三章 灾后心理反应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灾后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因素
       一、个人因素
       二、家庭环境因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四、灾难发生的情境因素
       第二节 灾后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因素
       一、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抑郁的关系
       二、灾难暴露程度对抑郁的影响
       三、人格与抑郁的关系
       四、创伤后应激症状与抑郁的关系
       第三节 灾后青少年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
       一、创伤后成长与环境因素
       二、创伤后成长与痛苦反应
       三、创伤后成长与社会因素
       四、创伤后成长与心理过程
       五、创伤后成长与正向结果
      
       第四章 灾后青少年的灵活性研究
       第一节 灵活性的概念、结构和测量
       一、灵活性的缘起
       二、灵活性的结构和分类
       三、灵活性的测量
       第二节 情绪灵活性问卷的编制
       一、情绪灵活性的概念界定
       二、情绪灵活性的测量
       第三节 灵活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
       一、应对灵活性与认知、情绪、行为灵活性的关系
       二、认知、情绪和行为灵活性与应对灵活性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灾后不同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第一节 地震暴露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一、地震暴露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假设
       二、地震暴露程度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设计
       三、地震暴露程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第二节 认知、情绪、行为灵活性对心理健康的调节 作用
       一、认知、情绪与行为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假设
       二、认知、情绪和行为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设计
       三、认知、情绪和行为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第三节 地震暴露程度、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
       一、青少年的地震暴露水平
       二、不同地震暴露程度在心理健康中水平上的差异
       三、认知、情绪和行为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四、认知、情绪和行为灵活性在地震暴露程度和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效应
      
       第六章 心理创伤的评估和干预
       第一节 心理创伤的评估
       一、创伤性事件的评估
       二、心理创伤的临床诊断评估
       第二节 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和方法
       一、危机与危机干预的概念
       二、危机干预的模式
       三、危机干预的理论
       四、危机干预的技术
       第三节 自然灾难后不同阶段的心理干预
       一、灾后初期的心理干预
       二、灾后中长期的心理干预
       第四节 灾后中小学生的长期心理援助模式
       ——基于“教师作为治疗师”和“学生帮助计划”的比较
       一、“教师作为治疗师”和“学生帮助计划”的内涵及其比较
       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长期干预模式
       第五节 试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二、构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三、建设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团队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