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美文化透视与思辨
作者:
王守宏 李楠 主编
定价:
45 元
页数:
305页
ISBN:
978-7-309-13705-7/G.1851
字数:
41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对懂得文化知识并熟练运用跨文化交际技巧的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是否了解中美文化知识、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在实际交流中直接影响交流和交际活动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本书涵盖了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常见文化知识和风俗常识,分为“地理”、 “教育”、 “饮食和餐桌礼仪”、 “节日”、 “婚俗”、 “文学”、 “医药”、 “绘画艺术”、 “建筑”、 “电影”和“体育”十二个章节。每个章节不仅有整体的文化知识简介,而且以某一个文化现象作为切入点,详细介绍相关的风俗常识;并在每一章里列举了相关的延伸阅读课文作为补充,以便学生加深对于文化常识的了解和掌握;而且每一章还包括跨文化交际思辨问题若干,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本书编写的目的在于通过基本文化知识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中美文化世界,学会用英文表达相关的文化知识,能够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并通过文化对比阅读和思辨,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文化视角,提高整体文化素养。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同行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简介

书摘


       使用说明
      
       本书适合英语水平较高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使用,同时也可以用作文化类读物。本书呈现以下特色:
      
       一、中西合璧,兼容并蓄
       立足于呈现中美两种文化,探讨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两方文化的融合以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引领学生感受不同思维方式的冲击以及适应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运用中西合璧、兼容并蓄的方法解决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沟通障碍与文化冲突。
      
       二、注重思辨,培养能力
       对于中美文化中的基本常识进行对比介绍,引发学生的思考,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教材揭示文化差异与语言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对待不同文化的开放式的态度,使之能掌握交际场合需要的语义文化与语用文化,能驾驭以语言为工具的社会文化技能。
       2. 培养学习不同文化能力
       本教材有意识地将学习策略的培训自然而有效地融合到多种文化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中。在多元文化的语言环境与语义环境中调动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逐步建立起自己个性化的学习不同文化的策略, 促使其将来无论接触何种文化,都能尽快适应, 从而提升自己学习多元文化的能力。
      
       三、落实教学指南,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版2014年)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并首次提出开设跨文化课程:“跨文化交际课程旨在进行跨文化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外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教材在教学指南的指引下, 设计编写了完成教学目标、符合课程要求的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将反映时代需求、代表《大学英语》未来发展趋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落到实处,完善大学英语教学。
      
       四、立足中国文化,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本教材以中国文化为根基,在复杂多元的文化发展现实中,强化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和主流文化的认同,重拾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在自觉、自醒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平等、宽容的跨文化交际心理,形成开放性、国际化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交际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中进行有效沟通,在经济挑战日益凸显的社会中具有竞争力的交际技能。
      
       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沿性
       在国际交流日益密切的时代,随着媒体产品的不断更新、媒体互动方式的不断融合以及传播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范围内跨文化交际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产生了新的特点。本教材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并以新媒体为媒介的交流手段,为大学生积极适应和推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策略提供知识背景和实际技能,以便学生灵活应对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讯息,在多元文化的对话和碰撞中实现全球信息的交互和共享,为大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增强差异认同感提供了便捷渠道,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前沿性。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