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
作者:
程群 郑松柏 主编
定价:
42 元
页数:
328页
ISBN:
978-7-309-13973-0/R.1707
字数:
26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 言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同时,它又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随年龄的增长在悄悄地发生、发展,而不被人们察觉,直至发生了驼背、骨骼骨折和骨骼畸形才如梦初醒、悔之晚矣,而由其所致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不仅增加巨额的医疗费用,而且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存和健康。骨质疏松症如同其他慢性病一样,正在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经过3年来与本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我们深切地感受到,骨质疏松症作为老年人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高,危害大,而社会和民众的关注度低,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社区居民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度亟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亟须掌握骨质疏松症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迫切需要有一本以普及骨质疏松症基本知识,社区筛查、防治和干预为基础的简明实用的参考书。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多年以来在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过程中,较早关注骨的健康和保健,在20世纪90年代就起步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工作,建立了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中心,目前是我国重要的骨质疏松症防治研究和培训基地。骨质疏松症防治要强调关口前移,走向社区。在临床实践中成长的新一代中青年骨质疏松症专家,坚持下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宣教,指导社区医护人员开展骨质疏松症筛查工作,合作开展相关科研工作,创新该病的防治模式,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正是我们结合社区实际工作体会编写的。
       本书内容兼顾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指导性,简明扼要,操作性强。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也可供全科医生、老年病科医生开展骨质疏松症防治工作时参考,还可以作为科普读物。
       尽管我们全体编写人员反复斟酌和修改,但由于水平有限,疏漏、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广大读者、同行和专家批评指正。最后诚挚地感谢我们敬爱的老师朱汉民教授的悉心指导和复旦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郑松柏 程 群
       2019年2月
      

作者简介


       程群,49岁,医学博士。复旦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质疏松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老年医学研究所骨代谢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骨质疏松分会常委,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编委,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
      
       郑松柏,55岁。现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老年病科及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授课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理事及其老年医学专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理事及其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老年学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及《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及多本学术期刊编委。从事老年病、消化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30余年,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包括SCI在内的专业论文150余篇,主持完成各级课题10余项,主编《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学》《老年医学概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副主编《老年医学》,参编专著多部。牵头组织制订、发布老年病诊疗有关共识5部。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以及上海市高尚医德奖和局、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多项。
      

书摘


       目 录
      
       第一章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和分类
       第一节 定义
       第二节 分类
       一、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三、特发性骨质疏松症
      
       第二章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趋势和危害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第三章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危险因素、病理机制和风险评估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一、年龄因素
       二、性别因素
       三、体格因素
       四、种族因素
       五、遗传因素和家族史
       六、营养因素
       七、低峰值骨量
       八、不良嗜好
       九、性激素不足
       十、长期缺乏运动或长期卧床
       十一、亚健康状态或疾病状态
       十二、某些药物的影响
       第二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一、自身因素
       二、外界因素
       第三节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的风险评估
       一、骨质疏松症患病的风险评估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评估
       三、跌倒的风险评估
      
       第四章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及实施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的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的宣传教育
       第三节 社区骨质疏松症防治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一、组织保障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三、信息收集与管理
       四、评估与评价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
       一、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定义
       二、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流程
       四、骨质疏松症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五章 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评价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症状
       二、体征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三节 辅助检查
       一、骨质疏松症的实验室检查
       二、骨骼测量及影像学检查
       第四节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流程
      
       第六章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第一节 基础措施
       一、调整生活方式
       二、钙补充
       三、维生素D补充
       四、磷
       五、蛋白质
       六、骨质疏松症营养综合防治原则
       第二节 药物治疗
       一、需要治疗的人群
       二、骨质疏松症防治药物
       三、疗效评估和随访要求
       第三节 运动和康复治疗
      
       第七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第一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述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流行病学
       二、骨质疏松症的“骨量”与“骨质”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原因
       第二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诊断的进展
       一、症状与体征
       二、影像学检查
       三、鉴别诊断
       第三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一、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二、围术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意义
       三、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进展
       四、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综合防治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并发症
       一、临床特点
       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三、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
       第五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
       一、概述
       二、常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康复
      
       第八章 骨质疏松症人群防控策略和要点
       第一节 骨质疏松症防控策略
       一、骨质疏松症人群防控的基本策略
       二、骨质疏松症人群防控的基本途径
       三、骨质疏松症的分级诊疗
       四、骨质疏松症预防的一般措施
       第二节 骨质疏松症重点人群防控策略
       一、儿童青少年人群
       二、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三、绝经后女性
       四、老年人群
       五、男性人群
       第三节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第四节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控
      
       附录1 骨质疏松症防控的社区适宜技术
       附录2 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相关评估量表
       附录3 跌倒风险评估工具
       附录4 营养摄入与平衡膳食
       附录5 科学运动
       附录6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自我管理
       附录7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
       附录8 肌少症共识(2016年)
       附录9 卫生部跌倒防治技术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