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茶道经
作者:
紫晨 著
定价:
68 元
页数:
149页
ISBN:
978-7-309-14135-1/T.639
字数:
53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9年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茶之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上本无可与中华匹敌者”。然而,近年来,“世人多好外道,所见之茶道,设案备席,煮水端茶,艺术而已,焉能为道?”,中华茶道不兴,流于形式与“艺术”,将“外道”视为“正道”之风有蔓延之势。有鉴于此,作者遍访茶山,觅嘉茗,“辨识茶气之纯正,改善制、藏、烹、饮之技艺,以中华真茶道举之世人,以养世人之体魄”,故撰写《茶道经》。
      
       “一阴一阳之谓道”。作者将阴阳五行说、道家文化及传统医学经络理论等,贯穿于茶的分类、茶之气脉贯通、茶树栽培、茶叶制作、保存、烹煮以及茶之品鉴、早晚饮茶规范、四季饮茶保健、祛病等实践过程,并运用现代前沿科学方法加以分析证明,从“道”的层面揭示“茶理”“茶术”之阴阳“和而不同”的奥秘,对推动茶文化的科学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作者行文采用简洁的古汉语句式,典雅精炼,与传统文化中“道”与“经”的表述韵律要求极相吻合。
      
       作者紫晨,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早年得著名生物学家谈家桢先生“亲传茶道之理”(亦即茶叶药用原理),从此“茶缘一发不可收拾”,及至力撰《茶道经》。《茶道经》与唐代陆羽所著茶文化经典《茶经》相比,既有体例承继,更有历史超越。“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陆羽语,出自《茶经》,所指为绿茶)如果说,千年前陆羽通过《茶经》将“茶道”赋予了一种专属少数文人雅士的秉性,并就烹煮条件、饮茶礼仪、器具形制要求、过程序列仪式等提出了具体规范,从而把“茶道”变成了一种高大上的“行为艺术”,那么,千年后的紫晨所著《茶道经》,则返璞归真,让茶道回归神农时代的价值,回归日常,回归它本来的“医药”(茶本来就是一种草药)属性,以让它在日常生活中服务大众,贴近百姓,发挥更大的祛病、强体、保健的功用。
       作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的作者李辉(笔名紫晨),能写出这样一部不同凡响的茶文化著作,也得益于其历史渊源。1927年,中国第一个茶学系成立于复旦大学,有“当代茶圣”之称的吴觉农先生则是首任系主任。1983年,中国遗传学的奠基人、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创始人谈家桢院士,发起并成立了上海茶叶学会。复旦大学对中国茶学的研究,贡献显著。
      

作者简介


       紫晨,本名李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科技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大同中华民族寻根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亚洲人文与自然研究院副院长。主要研究分子人类学,从DNA探索人类起源与文明肇始,被Science以《复活传奇》为题专版报道。在Science、Nature等期刊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出版《Y染色体与东亚族群演化》、《来自猩猩的你》、《偒傣话——世界上元音最多的语言》、《复旦校园植物图志》、《Languages & Genes in NW China & Adjacent Regions》、《极简人类进化图解》等科技著作,《岭南民族源流史》等史学著作,《道德经古本合订》等哲学著作,翻译过《夏娃的七个女儿》、《我的美丽基因组》等科学名著,有诗集《自由而无用的灵魂》、《皎皎明月光》、《谷雨》、《紫晨词》、《茶多语》、《十二山》等,译梵诗集《德州菩提集》。教学成果卓著,获得“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政府提名奖等。
      

书摘


       目 录
      
       序
      
       一之类
       二之气
       三之植
       四之造
       五之存
       六之烹
       七之时
       八之季
       九之品
       十之辨
       十一之引
       十二之性
       尾声
      
       附录
       绿茶碧螺春
       绿茶乌牛早
       青茶铁观音
       青茶凤凰单丛
       青茶岩香妃
       红茶雒越红
       红茶博南红
       黄茶梵金髻
       黄茶君山金砖
       黑茶古韵陈香
       黑茶如意金花
       白茶白毫银针
       白茶寿眉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