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冯·卡门: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
作者:
[美]冯·卡门 [美]李·埃德森 著 曹开成 译
定价:
58 元
页数:
451页
ISBN:
978-7-309-14192-4/K.691
字数:
367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年4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译者的话
      
       西奥多·冯·卡门是匈牙利犹太人,1881年5月11日出生于布达佩斯。他6岁就能用心算速算五六位数的乘法;16岁进皇家约瑟夫大学,毕业后又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起初,他跟随近代航空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研究材料力学,又和德国物理学家玻恩合作研究晶体原子结构模型。在普朗特、希尔伯特、克莱因、龙格、能斯脱等科学大师的熏陶下,他在哥廷根打下了雄厚坚实的基础。
       在哥廷根攻读两年后他又去巴黎大学学习。有一次,他陪友人观看欧洲首次两公里飞行表演,那架简陋的早期飞机引起了他极大兴趣。于是,他开始悉心研究空气动力学。
       1908年秋,他重返哥廷根,当普朗特的助手兼力学课编外讲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征入伍,在奥匈帝国空军服役;大战期间,曾设计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系留式直升机。战后他又回到德国,在亚琛工学院当航空系教授。
       20世纪20年代起,冯·卡门经常到世界各地讲学。他到过美国、苏联、日本,曾经两次来华讲学,并应聘担任清华大学航空系顾问。1930年纳粹在德国的阴影迫使他离德去美,从此,他便一直在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执教,并加入了美国籍。
       德国火箭科学家冯·布劳恩说: “远见卓识,敏锐的创造力,跨越专业、国家和语言障碍将人们聚焦在一起的非凡才能,所有这些特点使冯·卡门成为航空和航天技术世界最重要的引领者之一。”
       冯·卡门还是一位良师。他一生培养了许多具有国际声望的人才,现今各国居于领导地位的航空航天科学家,多出自“卡门科班”。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是他的高足。
       冯·卡门在国际科技界名声卓著,他一生中获得过许多荣誉。一些研究机构以他的名字命名,月球上也有一个被定名为“冯·卡门坑”的陨石坑。
       1963年,为了表彰他对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无与伦比的杰出贡献,肯尼迪总统授予他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同年5月6日,冯·卡门在亚琛病逝,后安葬于美国加州好莱坞公墓,终年82岁。
       冯·卡门漫长的科学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精力充沛,性格开朗,既擅长辞令,又富有幽默感;他阅历极广,到过世界上很多国家,与20世纪许多大科学家有密切交往。这本传记不仅描绘了他的一生经历,而且述及许多当代科学家,对他们的生平、个性、趣闻轶事作了生动的写照。
       本书系冯·卡门口述,《华盛顿晚邮报》科学新闻记者李·埃德森执笔。冯·卡门去世时全书只完成3/4,后由埃德森根据冯·卡门遗留下的材料最后整理完成。原著共44章,涉及的时间、空间跨度极大,专业领域又十分广泛,限于译者水平,译稿中的缺点、错误实属难免,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翻译工作一直得到筒柏邨先生的热情指导,初稿译出后,承霍宏睻先生校对,并补译了第39章。此外,译者还得到许多同志的鼓励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深切的谢意!
      
       曹开成
      

作者简介


       西奥多•冯•卡门(1881—1963) 20世纪最伟大的航空航天科学家,美国第一枚“国家科学勋章”的获得者,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冯•卡门一生桃李满天下,他是著名科学家、“中国火箭之父”钱学森先生的导师,而著名科学家钱伟长、郭永怀等也都是冯•卡门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亲传弟子。本书是冯•卡门的传记,主要由他本人口述,并由《华盛顿晚邮报》科学新闻记者李•埃德森执笔编撰完成。本书共44章,讲述了冯•卡门从匈牙利布达佩斯到德国亚琛再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精彩传奇的一生。
      
       曹开成(1935—2018)祖籍江苏,出生于上海。1954年9月至1960年8月就读于北京矿业学院矿山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至煤炭部上海煤矿机械研究所工作。1980年代初调入上海城建学院任教,并曾担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上海城建学院并入同济大学后,就职于同济大学科研处,至1990年代中期退休。
      
      

书摘


       目录
      
       引言 与天才合作
       1 神童
       2 明德中学
       3 皇家约瑟夫大学
       4 乔治亚·奥古斯塔的“大祭司们”
       5 巴黎插曲
       6 编外讲师
       7 航空科学的开端
       8 物理学上的新概念
       9 早年在亚琛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
       11 匈牙利革命
       12 滑翔机
       13 在亚琛执教
       14 容克和齐柏林
       15 初访美国
       16 日本
       17 湍流
       18 在德国的最后日子
       19 初到加州理工学院
       20 从帕洛马天文望远镜到熟石膏模型
       21 轻于空气
       22 DG-3飞机和“飞翼”
       23 玻尔、费米、爱因斯坦
       24 环球使命
       25 中国航空发展初阶
       26 空气动力学的新篇章
       27 塔科马大桥的坍塌
       28 高速飞行的曙光
       29 向超音速迈进
       30 火箭和“自杀俱乐部”
       31 喷气助推起飞获得成功
       32 航空喷气公司开张营业
       33 哈普·阿诺德的眼力
       34 大战结束
       35 苏联和匈牙利
       36 美国空军发展蓝图
       37 新式空军崭露头角
       38 中国的钱学森博士
       39 1200万美元的损失
       40 北约航空研究和发展顾问团的创立
       41 北约航空研究和发展顾问团的活动
       42 北约航空研究和发展顾问团的教训
       43 在“钢铁之环”以外
       44 展望未来
      
       附录1 作品目录Bibliography
       附录2 荣誉学位和称号Honorary Degrees and Titles
       附录3 索引Index
      
       再版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