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中国近代金融史十讲
作者:
吴景平 著
定价:
68 元
页数:
404页
ISBN:
978-7-309-14480-2/F.2601
字数:
632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在货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等领域,均出现了全新的内容,与古代金融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本书既包括近代中国金融中心、银行制度等宏观性的主题,也涉及内外债、银行公会、法币政策、金圆券政策等较为专门性的内容,同时考察了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西方主要大国在中国币制、白银等问题上的博弈,揭示出近代中国金融业转型过程中的多重面向与丰富内涵。
      

作者简介


       吴景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暨近代中国人物与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宋子文档案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制作”首席专家,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抗日战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财政金融史、中外关系史等。出版相关著作有《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政商博弈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近代中国的金融风潮》《抗战时期的上海经济》《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国外交》《宋子文与他的时代》等,主编《中国金融史集刊》《中国金融变迁研究系列》《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汇编》《百年追梦: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史事编年(1918—2018)》等。
      

书摘


       目录
      
       自序
      
       近代中国金融中心的区域变迁
      
       近代银行制度的形塑与政商关系
       一、近代银行制度的早期构想
       二、第一家华资银行的制度文本
       三、华资银行业制度文本初成体系
       四、结语
      
       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对象刍议
       ——以国民政府1927年至1937年为例
       一、内债与公债
       二、债务方与债权方
       三、起中介作用的团体和机构
      
       关于近代中国外债史研究对象的若干思考
      
       上海银行公会改组风波(1929—1931)
      
       蒋介石与1935年法币政策的决策与实施
      
       英国、美国与1935年的中国币制改革
       英国与1935年的中国币制改革
       美国和1935年中国的币制改革
      
       英国、美国与近代中国的平准基金
       英国与中国的法币平准基金
       美国和抗战时期中国的平准基金
      
       抗战时期天津租界中国存银问题
       ——以中英交涉为中心
      
       金圆券政策的再研究
       ——以登记移存外汇资产和收兑金银外币为中心的考察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