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
作者:
骆玉明
定价:
25.00元
页数:
552页
ISBN:
ISBN7-309-02658-6/G.421
字数:
44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01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20年来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在这过程里,相继有些文化人物如李泽厚、沈从文、巴金、周作人、张爱玲、陈寅恪、金庸、钱钟书、顾准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他们不仅是分别的个人。他们的言谈,关于他们的言谈,若加以系统的考察,可以领悟历史的深意。
       对名人,有滥情的吹捧,有哗众的抨击。而本书的用意,是通过评述名人来解析社会思想文化,也是通过关注名人来关注我们自身。

作者简介

书摘

目 录
      
       引 言
      
       一 李泽厚的历程
      
       选文
      
       李泽厚的心灵世界————————————杨海文等
       读《美的历程》——————————————章培恒
       哲学,她表达希望 ————————————李 遥
       晚风(外一章)——————————————李泽厚
       李泽厚访谈录——————————————陈 年等
      
       二 沈从文:流放者的归来
      
       选文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汪曾棋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陈徒手
       载不动许多愁————————————————徐 鲁
       与巴金谈沈从文————————————————李 辉
      
       三 巴金:人格的重建
      
       选文
      
       巴金印象——————————————————文洁若
       巴金夜访柯灵————————————————徐开垒
       真挚的心和为还债的书————————————王西彦
       《随想录》:巴金后期思想的一个总结——————陈思和
      
       四 难说的周作人
      
       选文
      
       知堂先生——————————————————废 名
       “五四”时期的周作人————————————舒 芜
       惜周作人——————————————————郑振铎
       关于周作人——————————————————唐 弢
       晚年的周作人————————————————文洁若
      
       五 张爱玲传奇
      
       选文
      
       遥寄张爱玲——————————————————柯 灵
       跋扈的自恋——————————————————李 渝
       超人才华,绝世凄凉——————————————夏志请
       张爱玲偶想——————————————————程光炜
       “世纪末”的福音————————————————王德威
       人生戏剧的鉴赏者————————————————王安忆
      
       六 陈寅恪的意义
      
       选文
      
       怀念陈寅恪先生————————————————俞大维
       我所了解的陈寅恪先生——————————————周一良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余英时
       最是文人不自由——————————————————葛兆光
       文化遗民陈寅恪——————————————————林贤治
      
       七 金庸的故事
      
       选文
      
       金色的金庸————————————————————柳 苏
       金庸热:一种奇异的阅读现象————————————严家炎
       从武侠小说的发展看大众文学的前景——————————章培恒
       侠义英雄的荣与衰——————————————————何 平
       金庸和他的韦小宝——————————————————骆玉明
       我看金庸——————————————————————王 朔
       附:金庸就王朔文章致《文汇报》的信——————————金 庸
       “我崇拜女性”————————————————————金 庸
      
       八 智者钱钟书
      
       选文
      
       写围城的钱钟书————————————————————杨 绛
       钱钟书与杨绛的婚恋故事————————————————孔庆茂
       钱钟书的风格与魅力——————————————————柯 灵
       侍钱“抛书”杂记———————————————————水 晶
       《管锥编》中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赵毅衡
       钱钟书;书生气又发作了——————————--—————谢 泳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李慎之
       北向之痛———————————————————————黄永玉
       我所认识的钱钟书先生—————————————————余英时
      
       九 思想者顾准
      
       选文
      
       顾准与《顾准日记》——————————————————丹 晨
       顾准在“文革”中———————————————————高建国
       鲁迅与顾准——————————————————————钱理群
       点燃自己照破黑暗的人—————————————————李慎之
       思想使人受难,受难使人思想——————————————邢小群
       地狱里的思考—————————————————————朱学勤
      
       后 记
      
      
      
      
       引 言
      
       这书的标名已经是很显豁,但编著的用意,似乎仍应有些解说。
       “近20年”,当然不是随意划出一个时间段落来作为谈论的范围。自70年代末中国开始走上一条新的道路,至今差不多正好是20年的时间。这20年间中国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件,许多实情和究竟意义,恐怕要等许多年以后才看得清楚,说得明白。但生活于其中的我们,也已经不能不感受到社会各方面情形变化的剧烈、问题的繁重, 以及因此而引起的争执的尖锐。历史在这20年间似乎呈现出浓缩的状态,它给人以强大的威压。
       这情形的造成,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吧。
       首先,整个20世纪,世界尤其中国,都是处在急剧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常说“地球变小了”,因为交通和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压缩了时间也压缩了空间。人类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经济文化交流,变得广泛而迅疾,不再有遥远的地域、悠然的过程。至于中国,从前的进程本是平缓而带着循环意味的,突然被推进一个陌生而总是同自己相为扞格的世界里,只觉重波叠浪,扑面而来,一切不得不应对却总是难以应对得自如。于是,面对欧风美雨,大门忽开忽闭;于是,“中学”、“西学”,“传统”、“现代”,纷争无已。政权一而再地更 迭,眼看着真理亮起来又黯淡下去。
       还有一个原因,是差不多20年前,中国方才从一场噩梦中醒来。人们曾经被驱使着,却欢喜得手舞足蹈、疯疯癫癫,从庄严演到滑稽。人们忽然发现,“翻天覆地”的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数十年,历史上许多陈旧腐败的东西依然充塞于生活中,有待清理;人们一面为常识作艰苦的论辩,一面望着“世界潮流”那怪物倏忽变迁。时间拥挤成一堆,有人正讨论如何“走出中世纪”(朱维铮的书名),又有人已经在大谈“后现代”;语言也变得缭乱了,相差十岁二十岁的人,常常慨彼此之间“听不懂”。
       倩男俏女的歌唱漫不经心,而每一分光阴仍是浓厚而沉重。
       对近20年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在报刊上多少可以看到些讨论。但我们如今尚“身在此山中”,描述它是困难的。所以我们不妨把眼光转到与此相关而稍稍偏离的方向,转向这20年间曾经受到社会——尤其知识界——格外关注的人物。在这本书里,我们将要涉及的是;李泽厚、沈从文、巴金、周作人、张爱玲、陈寅恪、金庸、钱钟书、顾准。我们给这些人一个共用的称呼,“文化热点人物”。
       这些人物放在一起也许不怎么和谐,于中有特别的好恶者更会觉得不伦不类。但社会中的人群本是五花八门,甚至一个人的念头也会朝秦暮楚,有点不和谐应是无碍的。我们选择的标准只是一个:他们在近20年中都曾经成为社会文化的热点,且这种“热”有其深长的意味,并非如漂亮的明星唤起一时的哄闹。
       这些人物“热”起来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些是自己对社会作出了有力的发言,触及了中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从而引发了社会的思考、争议;有些则自外于人群的喧哗,却终不能逃大众目光的追逐,譬如钱钟书大概是很厌烦“热”的,然而连他这种厌烦都成了热点话题,这是由不得自己。这些人物中有的并不生活在我们所说的“近20年”的范围,有的更是一度销声匿迹,但社会仍是借着谈说他们,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清理,令他们在现今的生活里生发出光彩。总而言之,这些人物在这本书里是有双重意义的:一方面,他们大抵在中国的20世纪中走过漫长的路,又大抵是些智者,他们的人生各有异彩,他们的命运自成乐章,那本来是引人注目的;另一方面,人们关注名人终究是为了关注自己,是为了从中得到对所处生存环境的认识和在世间生活的资财,因而这些人物的“热”,又正是反映了近20年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对各种问题的兴趣、对这时代及其背后牵连着的历史的探究。而本书编著的目的,对后者更偏重些。
       除了前面列出的这些人,是不是再没有合适的对象了呢?当然不是。譬如我们首先可以想到的,就有鲁迅和胡适。不过,胡适虽说在近20年重新得到关注,但似乎还未能构成一个社会性的热点。至于鲁迅,其实一直都是“热”的,只是在不同的年代人们谈论他的原因、态度有所不同。也许与此有关,尽管近20年对鲁迅的研究也有显著变化,但那似乎主要发生在专业人士的圈子里。况且,鲁迅和胡适真是过于庞大,暂且不说也罢。
       这书的内容,大量的还是资料选编。不过,对资料的取舍,有前面所说的比较明确的宗旨。而这宗旨既是考虑到反映社会文化状态,当然要兼容不同意见。但单纯的赞美和偏颇的指斥,便不加采用。再有,本书所涉人物的资料往往为数甚巨,而一本书的篇幅是有限的,只能尽量挑出在编著者看起来是最有意思的一小部分;偶尔不得已,也对原文作个别段落的删节。同时,为了使全书有较为系统的面目,又专为所涉及的人物各写了一篇述评,对他们作为“热点人物”出现的大概过程、他们受社会关注的原因以及其中包含的意味,作些必要的说明;当然,对这些人物本身,也有出于一己之见的议论。书中涉及的人物都很有名,且不乏以其品格和智慧受到社会普遍尊重者,小子何物,敢妄加评说呢?但想到世间没有道理的事情正多,也就暂且放肆着吧。
       有人说,中国人是缺乏思想的。这话题太大,一下子也没法说。但至少,在过去很长的年代里,思想——这里说的是基于独立的观察和独立的思考而产生的具有批判力量的思想,曾经极为艰难。因为操纵的力量专横而强大,思想的代价又极为惨重——我们将要涉及的人物中,有几位的命运对此作出了说明。那么,如今是如何的呢?近20 年中确实有过思想的解放,有过无数激烈的争议,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眼前,思想却正在悄然消退,不仅是权力的作用,经济和金钱的强光也使它日益显得黯淡。而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自鲁迅、胡适他们以来,曾被提出的众多有关中国的问题,仍旧浮置着。是的,我们还可以听到一些固执的声音,但那也渐渐成为几位书生在长夜的书案上的自言自语。
       编著这本《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也想借这些人物(他们大多离我们已远),借20年来围绕他们的谈论,多少引发一点思想。
       最后说明一点:笔者的文字涉及众多值得尊重的人物,照理应该加上“先生”一类的敬称,但这样几乎满纸都是“先生”了,或者不加比较简便。所以,除了个别的例外情况,都直呼其名,但这并没有不尊重的意思。
      
      
      
      
      
      
      
      

书评       

此时谁最赏——简评《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

贺圣遂

       在近20年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相继有不少人物引起社会的特别关注,而李泽厚、沈从文、周作人、巴金、张爱玲、陈寅恪、金庸、钱钟书、顾准九人,大概是其中尤为甚者不。复旦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近20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就是围绕他们展开的,编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
       既为“热点人物”,当然就是大家已经议论很多的。而且,无论是热情的鼓吹,还是令人惊耸的抨击,也都曾是出版界制作的“热点书籍”的手段。那么,再来出这样的一部书,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出版者和编辑者的意图来说,他们都不曾把这九人仅仅视为个别的存在。确实,他们的情况各不相同,放在一起,甚至有“风马牛不相及”之感。但是,他们自70年代末以来相继成为热点的过程,却反映着20年中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变化的势态。清理历史的纠结,环顾世界的风云,争议前行的路径,我们这样走过来,而且还将这样走下去。对所谓“热点”人物和围绕他们的言谈加以及时的解析,应当有助于我们体悟历史的深意。
       骆玉明先生关于九人述评的文字,构成此书的中心线索。这些人物自身的特点及其与社会的对应关系,是他关注的焦点,同时,书中还精心选录了海内外名家关于九位“热点人物“具有代表性的介绍和评论,并在各篇文字前冠以简要的《编选说明》。这样,一书在手,读者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在不同立场上对上述九人发出的不同评价,进而对中国近代20年思想文化变迁获得比较全面的了解。
       骆玉明先生是一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授,他和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他的兴趣其实很广泛,对人如何在世间生存、人在环境中可能的变化这样一些问题尤其喜欢探究。因而他对所涉现代文学家、学者的评说每有不同凡响之处:沈从文的骄傲与自负,巴金重建人格的艰苦,张爱玲的“旧”与“新”,钱钟书的生存姿态,陈寅恪与中国现代政治,本世纪世界性的知识分子左翼化倾向与顾准的反思,凡此种种,多为人所未发,想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他的文笔,兼有冷峻与诙谐,每每在不经意之处突发秒语,颇可玩味。
       依骆玉明先生之说,人们关注名人,终究是为了关注自己,是为了从他们的所执所弃、成败荣辱里看明白自己所处的世界,获取在这个世间生存的资财。有兴趣的读者,在这个意义上有所获的吧。
      
       原载 2000年9月19日《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