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隐喻修辞:《红楼梦》语言新视野
作者:
沈杏轩 著
定价:
58 元
页数:
361页
ISBN:
978-7-309-14610-3/I.1187
字数:
275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年12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从概念隐喻视角解析《红楼梦》 (前八十回)语言中的隐喻修辞,揭示了《红楼梦》隐藏的隐喻奥秘和隐喻哲思,完善了《红楼梦》隐喻研究整体框架,拓展了《红楼梦》隐喻研究成果。本书观点新颖、见解独到、语言流畅、文笔清新,为专业研究者和大众读者阅读《红楼梦》提供了全新的语言视角和更好的阅读体验。
       ——祝敏青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作者简介


       沈杏轩,福建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现就职于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话语研究中心。主要研究兴趣为文体学、修辞学、性别与语言等。主持科研、教研项目五项,参与国家社科项目、省级社科项目多项。在国内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概论
       引言
       第一节 《红楼梦》隐喻研究概略
       一、《红楼梦》隐喻研究梳理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缺失
       第二节 从《红楼梦》隐喻研究反观隐喻研究变迁
       一、隐喻研究变迁:从修辞格到认知方式
       二、《红楼梦》隐喻研究的立足点
       三、其他几点说明
       本章结语
      
       第二章 隐喻构建《红楼梦》语境
       引言
       第一节 “红楼”语境简述
       第二节 隐喻构建《红楼梦》时空语境
       一、隐喻构建《红楼梦》时间语境
       二、隐喻构建《红楼梦》空间语境
       第三节 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一、谐音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二、典故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三、人物关系隐喻构建《红楼梦》对象语境
       第四节 “死喻”——俗语参与《红楼梦》的叙事语境
       一、“死喻”与语境构建
       二、“死喻”——节 约叙事成本,加快叙事节 奏
       三、“死喻”——参与说理叙事,凸显人物语言特色
       本章结语
      
       第三章 《红楼梦》对话中的概念隐喻
       引言
       第一节 概念隐喻及其相关理论
       一、概念隐喻定义
       二、概念隐喻的分类
       第二节 红楼对话中的结构隐喻
       一、贾宝玉话语中的结构隐喻
       二、“人是东西”(MAN IS SOMETHING)的结构隐喻
       三、“生命是旅程”(LIFE IS A JOURNEY)的结构隐喻
       第三节 红楼对话中的空间隐喻
       一、“上—下”空间隐喻
       二、“高—低”(HIGH—LOW)空间隐喻
       三、“内/里—外”(IN—OUT)空间隐喻
       第四节 红楼对话中的本体隐喻
       一、本体隐喻凸显凤姐个性
       二、本体隐喻展现各色人等风貌
       三、本体隐喻委婉表达难以言说的认知
       本章结语
      
       第四章 《红楼梦》的隐喻叙事
       引言
       第一节 叙事者身份解读——“石头”的隐喻解读
       一、“石头”的隐喻身份解读
       二、“玉”的隐喻身份解读
       第二节 《红楼梦》的隐喻叙事策略
       一、“梦”隐喻叙事策略
       二、“还泪”隐喻叙事策略
       三、“镜子”隐喻叙事策略
       第三节 隐喻构建《红楼梦》的悲剧叙事
       一、现实世界冲突中的悲剧叙事
       二、现实爱情破灭的悲剧叙事
       本章结语
      
       第五章 隐喻视角下的《红楼梦》辩证修辞艺术
       引言
       第一节 阴阳辩证:《红楼梦》隐喻中的辩证思想
       第二节 虚实辩证:《红楼梦》的整体构架
       第三节 雅俗辩证:《红楼梦》的语言风格
       第四节 悲喜辩证:《红楼梦》的二重旋律
       第五节 辩证阅读《红楼梦》:隐喻化的阅读模式
       本章结语
      
       第六章 《红楼梦》经典英译中的隐喻修辞
       引言
       第一节 《红楼梦》经典英译
       第二节 霍译本和杨译本中的隐喻翻译对比
       一、人名隐喻的翻译对比
       二、俗语隐喻翻译对比
       三、诗词隐喻翻译对比
       第三节 从《红楼梦》经典英译看译者修辞认知
       一、译者修辞认知
       二、从《红楼梦》三则经典英译看译者修辞认知
       本章结语
      
       结束语
      
       附录
       附录1 《红楼梦》隐喻资料汇总(包含俗语语料)
       附录2 霍译本和杨译本《红楼梦》经典诗词英译对比
       附录3 国内《红楼梦》隐喻研究论文目录
      
       主要参考文献
      
       博士论文后记
      
       出版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5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