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英语课堂的促学评价:大学师生的认识和实践
作者:
周季鸣 著
定价:
35 元
页数:
186页
ISBN:
978-7-309-15398-9/H.3044
字数:
15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5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本书记录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国高校师生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反思和讨论了考试导向型社会文化背景下指向促学评价的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对策。本书的核心学术观点是: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三者应该保持建构性统一。当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从应试转变为应用,从仅培养学生的通用英语语言能力转向培养学生的通用和学术英语能力以及高层次学习能力时,相应的评价学习的方式也应该发生转变。评价活动的设计、评价标准的设定和评价结果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策略、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都具有导向性作用。大学英语课堂应该引入多元化评价学生的体系,有具体的评价目标、清晰的评价标准和有效的反馈。
      

作者简介


       周季鸣,香港大学哲学博士(英语教育方向),现任教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方向包括促学评价、评价反馈、师生反馈素养发展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复旦大学教改重点项目一项。近年来发表论文二十篇,代表作发表在国内外语言学和教育学核心和权威期刊上。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1研究背景
       1.2研究意义
       1.3章节简介
      
       第二章 指向促学评价的教育改革:理论综述
       2.1促学评价理论
       2.1.1促学评价理论的起源和发展
       2.1.2促学评价的原则和策略
       2.1.3促学评价与相关学习理论
       2.2教育改革理论和以往评价改革经验
       2.2.1教育改革:理论
       2.2.2教育评价改革:经验
       2.3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高校促学评价的改革:社会文化和评价主体
       3.1“考试”导向型的评价文化
       3.2高校的英语教学与评价
       3.3文献中的中国大学生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参与者:评价改革语境中的中国高校英语教师
       4.1理解全国获奖英语教师的评价认识
       4.2研究方法
       4.2.1参与者
       4.2.2数据收集
       4.2.3数据分析
       4.3研究发现
       4.3.1对于促学评价的理解
       4.3.2课堂评价活动和标准化高风险测试之间的关系
       4.3.3教师反馈
       4.3.4评价标准
       4.4讨论
       4.4.1理解中国大学获奖英语教师的评价认识和实践
       4.4.2比较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优秀评价实践的异同
       4.4.3理论与教学启示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评价标准:课堂促学评价标准的设置与使用
       5.1大学英语课堂的口头报告
       5.2研究方法
       5.2.1参与者
       5.2.2数据收集
       5.2.3数据分析
       5.3研究发现
       5.3.1评价标准的性质
       5.3.2评价标准的产生
       5.3.3评价标准的内容
       5.3.4评价标准的使用
       5.4讨论
       5.4.1基于扎根理论研究的理论概括
       5.4.2教学启示:是否以及如何设置评价标准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 评价目标:宏观教改目标在课堂中的细化与评价
       6.1培养中国大学生的学术英语素养
       6.2研究方法
       6.2.1参与者
       6.2.2数据收集
       6.2.3数据分析
       6.3研究发现
       6.3.1学生对传统评价准备策略的复杂情绪
       6.3.2学生和教师对大学英语学习目标理解的分歧
       6.3.3学生课堂评价活动初体验时的迷茫和焦虑
       6.3.4学生认识的转变和教师介绍评价活动的对比
       6.3.5教师评价实践的其他细节和其产生的影响
       6.4讨论
       6.4.1理论启示
       6.4.2教学启示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 评价过程:赋能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7.1赋能学生的同伴互评
       7.2研究方法
       7.2.1参与者
       7.2.2数据收集
       7.2.3数据分析
       7.3研究发现
       7.3.1学生对同伴互评的认识
       7.3.2学生参与同伴互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7.3.3同伴互评实施和学生认识实践的互动
       7.4讨论
       7.4.1学生对同伴互评的认识和实践
       7.4.2影响学生同伴互评的因素
       7.5本章小结
      
       第八章 同伴反馈:社会情感维度
       8.1反馈的社会情感维度
       8.2研究方法
       8.2.1参与者
       8.2.2数据收集
       8.2.3数据分析
       8.3研究发现
       8.3.1学生申诉信中的不满情绪
       8.3.2学生对同伴互评的总体态度和情绪
       8.4讨论
       8.4.1理论启示
       8.4.2教学启示
       8.5本章小结
      
       第九章 教师反馈:有关评价反馈的实践和认识
       9.1促学反馈的特点
       9.2研究方法
       9.2.1数据收集
       9.2.2数据分析
       9.3研究发现
       9.3.1教师反馈认识
       9.3.2教师反馈内容
       9.3.3教师反馈方式
       9.4讨论
       9.4.1不同学习观对教师反馈认识和实践的影响
       9.4.2教学启示
       9.5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师语言评估素养发展
       10.1文献综述
       10.1.1教师语言评价素养
       10.1.2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10.2研究方法
       10.2.1研究问题
       10.2.2研究背景及参与者
       10.2.3数据收集和分析
       10.3研究发现
       10.3.1测什么
       10.3.2怎样测
       10.3.3为什么
       10.3.4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10.4讨论
       10.5本章小结
      
       第十一章 结论综述
       11.1研究发现
       11.2研究启示
       11.3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B 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D 课堂评价活动分析表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