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政府部门间合作的行动逻辑:机制、动机与策略
作者:
刘新萍 著
定价:
40 元
页数:
305页
ISBN:
978-7-309-15516-7/D.1080
字数:
230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3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政府行政部门的体制机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本书探讨的政府部门间合作问题正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议题。
       由于组织间关系日益复杂,政府面临的诸多复杂政策问题,靠单一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往往很难获得有效解决。为了实现高效的政府治理,各级政府探索转变管理方式,完善部门间合作。为了从理论上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讨,本书基于资源依赖、整体性治理、无缝隙政府和博弈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建构了制度空间、合作机制、行为动机与策略组合的分析框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政府部门间合作的行动逻辑进行分析。
       本书全面梳理了政府部门间合作的组织路径和技术路径,深入剖析了影响政府部门间合作的因素,并结合食品安全监管、大气污染防治等领域的具体案例,对我国中央与地方的政府部门间合作过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许多有创见、有新意的观点和结论。这些对于我国政府部门间合作机制的深化改革,推进本领域的理论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简介


       刘新萍 管理学博士,现任职于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执行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政府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政府数据开放、大数据与政府治理。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中国行政管理》、《电子政务》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部门间合作为何重要
       一、部门间的“柏林墙”制约复杂公共问题的治理
       二、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
       第二节 什么叫部门间合作
       一、冲突与合作
       二、部门间合作
       三、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研究综述
       一、关于行政协调的研究
       二、关于部门间合作的动因研究
       三、关于部门间合作的方式研究
       四、小结
       第四节 本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基础及适用性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安排
       五、本书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历史演进与类型
       第一节 部门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归口管理制度(1949—1954年)
       二、部门间关系的结构调整期(1955—1965年)
       三、跨越十年的失序期(1966—1980年)
       四、改革开放后的探索发展期(1981—2007年)
       五、大部制改革以来的整合协同期(2008年至今)
       六、小结
       第二节 部门间合作的组织路径
       一、建立部门间合作机制
       二、议事协调机制
       三、联席会议制度
       四、专委会制度
       五、首席信息官制度:一种特殊的协同形式
       六、部门间合作组织路径的困境与突破
       第三节 部门间合作的技术路径
       一、物理空间合并与业务流程再造催生部门间合作
       二、基于数字政府平台的部门间合作
      
       第三章 部门间合作的制度空间与影响因素
       第一节 部门间合作的制度规则
       一、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与潜规则
       二、条块关系与政府部门间合作
       三、垂直管理与政府部门间合作
       第二节 部门间合作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一、部门间合作受哪些因素影响?
       二、各因素作用机理的解释模型:“格式塔”战略匹配框架
       三、部门间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
       四、中国语境下部门间合作的核心要素分析
       五、部门间合作机制影响因素分析的启示
      
       第四章 部门间合作的行为动机
       第一节 部门间合作中的资源交换、利益均衡与责任共担
       一、部门间互动与合作
       二、互动基础:资源交换、利益均衡与责任共担
       三、对部门间互动过程的认识误区
       第二节 资源交换域中的部门间合作
       一、资源获取:部门融入合作的出发点
       二、部门资源禀赋
       三、资源交换与合作过程
       四、小结
       第三节 利益均衡域中的部门间合作
       一、利益:组织间行动的原动力
       二、部门间的利益结构与冲突
       三、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博弈
       四、利益均衡:部门间再合作的起点
       五、小结
      
       第五章 部门间合作的策略选择
       第一节 部门间合作的行动主体
       一、行动主体
       二、个体:部门间合作的催化剂
       三、行政机构:部门间合作的细胞
       四、协调机制:部门间合作的桥梁
       五、小结
       第二节 部门间合作的策略组合
       一、合作策略
       二、部门间合作的博弈支付矩阵
       三、策略组合模型
       四、策略组合与部门间关系
       第三节 同一政府内部的部门间合作:以跨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问题为例
       一、对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历史分析
       二、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企业道德与政府监管的缺失
       三、食品安全问题问责中的“囚徒困境”
       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无缝隙改革
       第四节 跨行政边界的部门间合作:以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合作为例
       一、跨行政边界的部门间合作的出发点
       二、案例介绍: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的部门间合作
       三、长三角大气污染防治的合作策略
       四、跨行政边界的部门间合作机制的问题与优化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部门间合作的逻辑
       一、部门间合作与冲突的渐进调适
       二、合作秩序是合作机制的协调结果
       三、核心资源的占有、共享与交换过程
       四、部门间的利益均衡过程
       五、部门间合作是行动主体策略组合的结果
       第二节 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差异性与适用性
       一、中央与地方部门间合作的差异比较
       二、不同协调机制的适用范围存在差异
       第三节 政府部门间合作关系的优化与发展
       一、优化职能,划清界限
       二、部门间协调制度的建设
       三、职能整合带动机构整合
       四、合作文化的构建
       五、部门间合作机制的创新
      
       参考文献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