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亚洲的道路:面向机遇与挑战的未来
作者:
张怡 黄昊 主编
定价:
58 元
页数:
297页
ISBN:
978-7-309-15469-6/D.1096
字数:
314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7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编者按
      
       上海论坛着眼于“亚洲的道路”,汇集世界各国优秀专家和学者,展开热烈讨论和交流,并形成共识: 亚洲道路充满挑战、蕴藏机遇。
       本次汇集论文达千余篇,覆盖领域全面,内容丰富,不乏精辟之作。本论文集以“亚洲的道路: 面向机遇与挑战的未来”为主题,选编亚洲经济建设、亚洲货币制度、区域内外合作、法律体制、能源与环境、社会责任、全球体制变革等相关论文。遗憾的是精彩论文不能悉数收录,不得不忍痛割爱,仅从中选出11篇,汇编成集,以飨读者。
       亚洲经济的激励体制,需要有效应对代理问题、激励经济效率。Englmaier和Wambach的论文“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Under Inequity Aversion”指出,微观机制对不平等的厌恶情绪导致最优合同的结构调整,线性共享规则趋势和环境因素导致超额确定;将社会偏好纳入激励分析,最佳合约须平衡代理商对保险的关注及委托人需求,公平性提升使代理商专注于业绩和回报。
       亚洲货币体制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机遇。愈发市场化、国际化的各币种将重组国际货币新秩序。“Chinas 8/11 Exchange Rate Reform: A Crisis of Misinterpretation and Reverse”论述了新兴市场的货币调整对发达经济的金融波动存在反向溢出效应。Du和Zhang认为,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前景、政策透明性以及与市场交流的频繁度对于实现全球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亚洲经济和货币的崛起需要各货币当局根据金融体系中不断变化的角色和地位进行汇率和政策调整。
       亚洲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是链式危机的潜在威胁。“CrossCountry Spillover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一文提出,各国宏观经济的审慎性政策存在跨国溢出效应,是应对危机的有效之法。Choi等学者表示,审慎政策有助于减缓信贷增长、抑制房价升值,审慎工具可以阻止连锁反应式的银行危机;国际协调模式给予他国指导和同伴压力,有助于减少伙伴国负面溢出效应。
       贸易摩擦和冲突将成为亚洲发展的挑战。Bernard Hoekman的研究“Trade Conflict, Governance and the WTO”阐述了世贸组织规则制定、确保政策透明、解决贸易争端等工作的艰难。亚洲各国通过规范生产和消费以解决市场失灵和全球外部性的政策,为振兴世贸组织履行职责提供有效途径和改革范式。
       亚洲能源共同开发是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机遇。基于“Oil & Gas and Beyond: Alternative Fields and Models of Joint Management Arrangement”,Nong Hong表示,作为联合管理的三维模型,环境安全是合作驱动力;亚洲相关各方在争议海域进行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联合开发,以海洋法公约为共同治理基础框架加强建立信任和区域合作,在东海、南海、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联合开发充满前景。
       亚洲同洲外的竞争与合作道路是挑战更是机遇。Lawrence Edwards的文章“Enhancing Mutual Benefit Through Trade: China and the South African Economy”分析,挑战来自商品市场的挤出效应,资源密集国的出口使得洲外国家受到商品价格下跌影响,减少制造业的产出和就业机会;机遇来自互利贸易和投资机会,亚洲各国工资上涨和消费方式的改变导致对加工农产品需求的增加,降低双向关税壁垒则将促进各国出口,并增强亚洲离岸生产地的竞争力。
       推动亚洲内外的区域合作机制是一体化、多元化发展的机遇。“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ase of Guangxi”表示,各国政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东盟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一系列区域合作模式。Li Mingjiang认为,在洲内外进行紧密合作,涉及基础设施、贸易、投资和金融、宏观政策以及文化交流。区域内多边主义有利于整合优质资源,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亚洲整体的金融实力足以支持区域国家发展基础设施需求;集成的资源禀赋能够充分满足各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条件;亚洲多民族、多文化特性则促生市场异质性需求和多层次供给。
       深化经济合作、激发区域内贸易潜能是亚洲的重大机遇。“Trade Potential Among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促进沿线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战略,国际贸易是基础和纽带。亚洲出口潜力高、进口需求大。Tan Xiujie强调,各国应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取得更大进展,降低壁垒、提高便利化水平,加强海洋互联互通,改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合作。
       亚洲消费市场对于高科技和保险产品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道路的机遇。Xu Xian的研究“Autonomous Vehicles, Risk Perceptions and Insurance Demand: An Individual Survey in China”表明,亚洲消费者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风险感知和保险需求是积极的。由于高科技的开发和运用,商业化保险减少代理风险,明确责任认定,提高自动驾驶的金融安全。增长的高科技消费、友好的监管框架、创新的基础设施及极具潜力的市场为亚洲规划了科技发展的蓝图。
       能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也是亚洲发展道路的关键一环。《中国与周边能源共同体的构建——法律基础与实现路径》一文认为,坚持互利、互补、平等合作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原则,建立能源共同体,有利于实现开放条件下亚洲各国能源安全、解决结构性失衡和制度管理两大挑战。杨泽伟老师期许各经济体增进互信、遵守国际合作机制、维护地区能源安全、共建新型国际合作范式。
       全球化变局中WTO改革是亚洲的挑战,各国需要提出新方案与新立场。《全球化变局中的WTO改革——新挑战、新方案与中国立场》指出,非市场经济议题、国有企业和工业补贴、强制性技术转移、发展中国家议题、争端解决机制等成为核心利益分歧点。盛斌和高疆建议,亚洲应拥护世贸核心地位,最大限度为新兴经济争取发展空间,支持通过调整谈判议题、校正决策机制、拓宽协定类型、加强监督审议、精准提供特殊和差别待遇等改革措施回应国贸发展对全球治理的新诉求。
       在整理论文和书稿编辑的过程中,经济学院的陈智韬同学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在此致谢。我们衷心希望这些论文能够对读者理解和思考亚洲未来的发展道路有所启发。
      
       复旦发展研究院
      

作者简介

书摘


       Contents
      
       Optimal Incentive Contracts Under Inequity AversionFlorian
       Englmaier & Achim Wambach
      
       China's 8/11 Exchange Rate Reform: A Crisis of Misinterpretation and Reverse
       Julan Du & Yifei Zhang
      
       Cross-Country Spillover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ies
       Seung Mo Choi, Laura Kodres and Jing Lu
      
       Trade Conflict, Governance and the WTO
       Bernard Hoekman
      
       Oil & Gas and Beyond: Alternative Fields and Models of Joint Management Arrangement
       Nong Hong
      
       Enhancing Mutual Benefit Through Trade: China and the South African Economy
       Lawrence Edwards
      
       Chinese Local Governments' Role in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ase of Guangxi
       Li Mingjiang
      
       Trade Potential Among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Stochastic Frontier Gravity Model
       Tan Xiujie
      
       Autonomous Vehicles, Risk Perceptions and Insurance Demand: An Individual Survey in China
       Xu Xian
      
       中国与周边能源共同体的构建——法律基础与实现路径
       杨泽伟
      
       全球化变局中的WTO改革——新挑战、新方案与中国立场
       盛斌 高疆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