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幼儿园大班·教师教案(上)
作者:
深圳市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 编
定价:
108 元
页数:
328页
ISBN:
978-7-309-15692-8/G.2249
字数:
593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儿童的早期教育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演进。从以家庭和村落为中心的农耕社会过渡到以工业文明为主的现代社会,幼儿集体保教的兴起是这种社会巨变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幼儿园的出现,为儿童通过模仿和与成人、同伴互动来促进个体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更为有效的场所及条件。
       应该说,全世界范围内幼儿园的兴起,为养育即将创造人类未来文明的孩子们,找到了更为科学的开端。但是,从1840年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obel)创办幼儿园之后的100多年里,人们对于在幼儿园这个场所里应该进行什么样的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的问题,一直在研究。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园所集体教育,人们一直纠结于儿童早期的教育是知识的灌输重要还是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要,也就是我们所讨论的性格养成是否更重要这一问题。从众多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若干针对这一问题的现实个案。受到知识灌输的方仲永出自王安石作品《伤仲永》,讲的是天资非凡的方仲永受后天教育环境影响而变得“泯然众人矣”的故事。最终未能成才的失败案例,与孟母教子重视环境影响、重视专注力培养的成功个案,让人们形成了共同的经验认知:童年早期,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正,也就是对外在刺激相对稳定反应能力(性格)的形成,应该远远重于知识的积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当中,以教育的纵向发展视角和对无数个历史个案的观察,得出了这个结论。实际上,脑科学的快速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诸多实证研究数据,也在从不同角度佐证这一结论。这一结论,正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对于“学前教育到底培养儿童什么”这一目的性问题的思考,而且,这还并不是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它最有价值的地方应该是,在总结了受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的人文主义思想影响而形成的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的教育思想,以及后期的各种流派的演变以后,不仅提出了0—7岁阶段教育的重要目的应该是养正儿童的性格这一鲜明的论点,并且从穿越2000多年人类历史、对全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儒家思想中,找到了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方法。
       16世纪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在中国传播天主教的时候,对儒家的思想有了深刻的认知和信仰,遂将《论语》翻译并传播到欧洲,从而影响了伏尔泰等人,也影响了17—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甚至成为启蒙运动时期最基本的人文准则。作为医学博士的蒙台梭利女士,恰恰是因为受到了卢梭等人的人文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才产生了对于特殊儿童深入研究的兴趣,并于1907年创立了“儿童之家”;在彼时的中国大地上,童蒙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以儒家文化为基调的氛围之中实现着言传身教的浸润影响。尽管因个体差异,因个体文化氛围及区域(村落或小城)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而造就了千差万别的童年,但从二者的共性中,我们是能够看到儒家思想的影子的。
       从儿童一生发展和儿童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的角度来看,他们应该具备哪些良好的性格特质?教育要如何帮助儿童获得这样的性格特质?这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在明确性格的重要性后深入思考的两个核心问题。对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内涵和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以及近10年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让我们充分认识到涵养式的教育才是养正儿童性格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我们认为最适合0—7岁儿童的方法所在。具体说来,就是要充分调动家长、幼儿园和社会共同的力量,创造一个充满爱意的正面环境,让幼儿在环境的刺激和成人适宜的引导下,促进他们大脑中关于仁爱意识和专注能力的神经元搭建模式的稳定建立,获得有益于他们一生发展的最宝贵的性格特质。
       不仅如此,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为从业者在如何涵养性格的具体方法上给出了建设性的策略。通过游戏、绘本和手工活动、音乐律动、戏剧表演等方式,将幼儿发展中必须获得的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领域方面的营养有机地编织起来,不仅满足了五大领域的发展要求,更让幼儿在自然浸润的过程中得到性格的涵养。
       值得一提的是,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中特别强调了高低结构不同的游戏对于幼儿产生的不同价值。我们既注重低结构游戏对于幼儿创造力、想象力和专注能力等的作用,也充分利用高结构游戏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促进社会情绪情感能力、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因此,我们精选了儒家文化当中蕴藏着人类文明最宝贵真理的故事,通过现代化、生活化、童趣化的改编,形成幼儿喜欢的戏剧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领悟这些思想并内化为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
       性格涵养教学法体系,不仅包含了供幼儿园教师实践的教案,还包含了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简明教程》,从理论到实践策略,系统介绍了这套体系的理念和实施办法,它也可以作为教师们了解性格涵养教学法的培训教材。因为,无论理论研究还是保教实践,两者是不能割裂的,前者必须作为后者的指引,才能保证实践的适宜性和变通性。
       促进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必须要研究儿童的内在发展规律,才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式。当我们赞美推动婴儿车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去研究、探讨如何使这个摇篮里的婴儿能够感知到“这双手”所传递的经验,从而影响“婴儿”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开展相匹配的教育才是最为正确的教育,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当中提供的教育活动案例是可以在其理论的引导下进行拓展、完善和创新的。我也相信大家在完整了解了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之后,能够对该教学法提供的方法论进行有辨识性的应用,对提供的具体活动方案更能进行创造性的实践。
       早在30多年前,聚集在法国巴黎的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讨论21世纪亟待解决的人类问题时,总结出的一个会议结论就是:要回到2500年前的东方,向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孔子寻找智慧。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本着扬弃的原则,对儒家文化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并在近10年的实践应用中,于1000例个案里归纳总结了教学实践经验,同时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实验,相信我们的这些努力和总结,能够造福于人类的基础教育。其基本观点是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性格养正,特别强调了这一目的涵养式、浸润式的实现。该教学法自2017年通过中国教育学会的评审试用后,因既具操作性,又立足本土文化且兼具国际视野的理论支撑,获得了广大幼教一线老师的认可,同时在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会上获得了海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在这套用于帮助教师开展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实践的“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幼儿园教师教案”系列成稿的时候,我和参编的所有同人要衷心地感谢在理论创设方面给予我们鼓励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先生、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主席马克·伯恩斯坦先生(Mark Bernstein)、美国《性格教育》杂志(Journal of Character Education)的创办人之一马尔文博士(Dr.Marvin W.Berkowitz),以及因研究贫穷和暴力对于儿童性格的影响而获得哈佛大学终身荣誉奖项的琼斯女士(Stephanie M.Jones)等人对这套性格涵养教学法的方法论的肯定。同时要感谢在儒家文化现代化应用上给予了支持和肯定的北京师范大学霍力岩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朱家雄教授和周念丽教授,以及所有参与编写的工作人员,最后要感谢复旦大学出版社学前分社编辑部同人们辛勤的劳动和付出。
      
       赵先德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课程概述
       教案使用说明
       特定的一日常规与师幼互动
       活动一览表
      
       ■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一:我长大了
       主题活动二:出发啦
       主题活动三:运动小高手
       主题活动四:欢动小剧场
       主题活动五:中国年,咚咚锵
      
       ■特色活动
       中华智慧感统区角游戏
       《论语》戏剧活动
      
       ■附录:“仁爱”“专注”分解示意图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