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新时代高职高专英汉互译综合教程
作者:
王雪明 主编
定价:
50 元
页数:
245页
ISBN:
978-7-309-15738-3/H.3098
字数:
261千字
开本:
16 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前言
      
       本教程是翻译技能培养的基础性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它贴近语言微观层面的字、词、句的翻译问题,而距离段落、篇章、体裁等语言较大层面的翻译问题较远,也不涉及更为宏观的文化问题。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编写理念,是因为首先对于翻译而言,无论多大的语言单位,最终都要落实到字、词、句的理解与转换上。翻译初学者若能在炼字遣词琢句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会助益语篇与文化层面的翻译。而且这些基本层面上的翻译技巧(如词性转换)又具有普遍性的特点,并不会因为所应对的语言单位的扩大而有不同的翻译策略或者方法体系。再者,语篇和文化层面的翻译包罗万象,从具体的衣食住行到抽象的规范、制度、习俗与心理,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转换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纷繁复杂,常常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无论是在翻译教材的编写还是翻译课程的教授上,既要避免因加入大量相关知识而忽略语言转换的情况,又要避免因省去相关知识而无法理解原文以至于无法翻译的情况,这绝非易事。因此,从可把握性的角度,本教程的编写基本不涉及句子以上的语言单位和文化的翻译问题。
       本教程在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对语言背后的思维的认识和运用。翻译看似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其实这只是翻译呈现出来的表面现象。实际上,翻译是思维作用于所承载的语言的一种结果。这种思维既包括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如抽象与具体思维、逆向思维等,也包括不同文化中突显的思维,如中国的主体思维和西方的客体思维等。通过翻译认识这些思维,并加以运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习者认识问题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功用不止于翻译,也可用于其他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如批判性阅读与写作,甚至于对未来进入社会成为一个思想独立、能独当一面的人也有裨益。因为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核心。
       第二,侧重于翻译技巧的讲解。微观语言层面的翻译技巧非常明确具体,主要围绕不同语言在结构、特征、功能上的差别而形成。本教程没有采用直译与意译,或者归化与异化这样宽泛的学术概念,因为这无法帮助我们进行具体的翻译操作。例如,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可以翻译为“一箭双雕”“一石二鸟”和“一举两得”。如果将前两种译法分别称为直译和意译,或者异化和归化,那么“一举两得”是直译还是意译,是归化还是异化?实际上,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在翻译策略体系中处于较高层次的范畴,并不直接对应具体微观层面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在微观层面的翻译技巧上,这三种译文所采用的方法或技巧分别是:“一举两得”是将原文的形象表达转为译文的抽象表达;“一箭双雕”采用了形象替换的翻译方法;而“一石二鸟”采用了形象保留的翻译方法。我们认为,这样的翻译技巧与方法才有助于实践。本教材三分之一的内容在讲解翻译的各种转换方法。如前所述,这些方法在任何文体和体裁的翻译中都是通用的。我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翻译技巧进行翻译,要比单纯依靠大量翻译训练和积累要事半功倍得多。
       第三,侧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对比。翻译之所以要学习,主要在于目前其中有机器无法替代的部分。换言之,如果机器能够翻译得很好,就没有学习翻译的必要了,我们将这项工作交给机器就可以了。但很显然,这样的理想目前尚未完全实现。所以,在现在这个倡导智能化的时代,学习翻译,就是要学习和掌握机器无法解决的翻译,而把机器能够翻译好的部分交给机器。对于语言之间相同的部分,对应程度较高的内容,自然就不是翻译教程所要教授的。翻译教程所要针对的,自然就是语言之间的不同之处,也就是要让学习者具备语言对比意识。通过对比,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两种语言,尤其是认识我们自己的语言。我们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面对的只有原文,采用什么翻译方法或技巧,是语言层面驱动的。因此,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原文的特征,与译入语的构成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决定翻译方法。本教材第七至十一章侧重句比字栉地对比英汉两种语言及翻译的方法。例如,第十章被动语态的翻译是各类翻译教程基本都会谈及的内容。与其他教程仅提供一些被动态翻译技巧以及示例不同的是,本教程总结了驱动各个翻译技巧的原文特征,并形成公式化表述方式,帮助学习者在翻译过程做到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第四,鼓励译文的多样化。翻译理论界都知道,翻译无定本。然而,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却往往希望能有一个典范可以遵循。我们建议,在翻译认知中,应首先破除译文唯一性的观念,并树立翻译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认识。所谓“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就是强调思维方式不同,翻译的结果也就不同。仍以前面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的翻译为例,三种译法在思维运用上是不同的,翻译方法也就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就各异,但三种译法都是正确的。在第三到第六章的翻译转换部分中,本教程提出选择性转换的概念,意在说明,翻译的时候可以转换或者不进行相应的转换,可以这样或那样的转换,每种译文体现出背后译者的思维过程,从而体现出译者的“意识”状态。例如,对习近平主席“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英译,本教程在第五章提供了三种译文,并说明其生成的思维过程。同理,英国女王在新冠疫情暴发时的特别讲话也有三种译文(第四章),分别体现了“有不同意识的”翻译思维。本教程鼓励翻译的多样性,不仅在章节讲解中提供多个译文参考,而且在练习设置上也鼓励学习者进行“有意识的”思考,给出一种以上的译文,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第五,选材与时俱进,来源广泛。本教程在翻译实例的选取上尽可能贴近我们当下的国情,贴近时代主题,贴近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2020年上半年是中国人民积极抗疫、保民生、促生产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与抗疫相关的社会、医学以及经济方面的新表达,本教程在适当的地方选取了这方面的相关内容。为践行当下“思政进课堂”的教育指导方针,本教程在编写过程中自觉引入思政内容,与翻译知识和理念结合起来,通过思政材料的翻译实例,在教授翻译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播普及国家的方针政策,发挥本翻译教程在“思政进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在这方面本教程选取了不少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政府工作报告等内容,将教授知识与解读时代相结合。在主题上,本教程选材既有抗击疫情、网络经济、区块链、智能技术等方面的新知识,也有经典散文、科幻文学等人文内容,期冀翻译能够成为一个引领学习者进入百科知识的入口,在符号转换的同时构建新知。
       根据教学实际条件和社会情况(如重大疫情),教师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或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进行调节,将适合于接受性学习的内容移至线上,通过制作慕课或微课,甚至于制作成微信公众号推文,跟随教学进度,向学生定期推送,让学生自主学习;适合于互动的探究性学习内容,例如译文的多样性以及作业的讨论分析等,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让同学们讨论。本教程部分章节内容可供学生自学,或组成小组共同研讨。在练习环节,我们鼓励学习者开展头脑风暴,运用本书所教授的种种思维方式,尝试对同一原文给出不同译文,并撰写相关翻译笔记,记录翻译思维过程。
       在实践材料的选取上,本教程鼓励使用者(教师和学习者)结合教学和学习的实际,以本教程章节内容为基本框架,选取适当的内容作为教学或者实践拓展,巩固深化本书所教授的翻译知识与技能,生成针对性的教学案例。在这个大数据时代,各类英语和英汉双语资源极为丰富,且更新迅速,相信使用者可以利用相关资源,丰富使用体验,依据翻译真实情景对本书观点进行反思,补充甚至修正其中相关内容。我们期待使用者对本书提出宝贵的意见。
      
       编者
      

作者简介

书摘


       目录
      
       第一章 翻译基础知识
       一、翻译的起源
       二、翻译的定义
       三、翻译的分类
       四、翻译的目的
       五、翻译的标准
       (一)中外翻译理论家提出的标准
       (二)翻译教材通行的标准
       六、翻译的过程
       (一)正确理解
       (二)流畅表达
       (三)审校
       思考题
      
       第二章 词汇的意义与翻译
       一、引言
       二、词汇空缺与翻译
       三、一词多义与翻译
       四、词汇的隐含意义与翻译
       五、词汇的搭配意义与翻译
       六、词汇的情感意义与翻译
       七、语境决定意义
       (一)语言语境
       (二)文化语境
       八、小结
       练习
      
       第三章 词性转换
       一、引言
       二、翻译转换
       三、词性转换
       (一)强制性转换
       (二)选择性转换
       四、小结
       练习
      
       第四章 抽象—具体转换
       一、引言
       二、具体转抽象
       三、抽象转具体
       四、上义范畴词与下义具体词之间的转换
       五、抽象与具体转换的结合运用
       六、小结
       练习
      
       第五章 肯定与否定的转换
       一、引言
       二、肯定句与否定句概述
       三、正说反译
       四、反说正译
       五、特殊结构的正说反译与反说正译
       六、其他形式的反向转换
       七、小结
       练习
      
       第六章 结构转换
       一、引言
       二、主动与被动转换
       三、空间大小转换
       四、致使结构转换
       五、主述位转换
       六、陈述+评论转换
       七、主从转换
       八、尾重转换
       九、人称与物称转换
       十、偏正—主谓结构的转换
       十一、小结
       练习
       翻译
      
       第七章 英汉语语言维度与
       一、引言
       二、维度与思维维度
       三、英汉基本句型的维度
       四、英汉语言基本句型维度与翻译
       五、小结
       练习
      
       第八章 形合与意合
       一、引言
       二、形合与意合的定义
       三、英译汉连接词的省略
       四、英语连词when的翻译
       五、汉译英连接词的增补
       六、小结
       练习
      
       第九章 人称与物称
       一、英语的物称倾向与客体思维
       二、汉语的人称倾向与主体思维
       三、英语物称主语句的辨识
       (一)英语物称主语句的界定
       (二)英语物称主语句结构特征:无灵主语+有灵动词
       (三)英语物称主语句的主语特征
       四、人称与物称的转换
       (一)英语的物称主语句译为汉语的人称主语句
       (二)汉语的人称主语句译为英语的物称主语句
       五、小结
       练习
      
       第十章 被动句的翻译
       一、总论
       二、相关概念
       (一)施事者与受事者
       (二)显性被动句与隐性被动句
       三、英语常用被动语态的文体
       四、英汉被动语态概述
       (一)英语被动句的使用
       (二)汉语被动句的使用
       (三)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五、被动句的基本翻译原则
       六、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技巧
       (一)译成汉语的显性被动句
       (二)译成汉语的主动句
       (三)灵活翻译,不逾矩
       七、汉语被动句的英译
       (一)显性被动句
       (二)隐性被动句
       (三)语态转换的原因
       八、小结
       练习
      
       第十一章 定语从句的翻译
       一、总论
       二、英语定语的位置与构成
       (一)以词汇为主的后置定语
       (二)以短语为主的后置定语
       三、定语从句
       四、左方向拓展与右方向拓展
       五、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
       (一)前置法
       (二)后置法
       (三)融合法
       (四)译成状语从句
       (五)灵活运用
       六、特殊定语从句的翻译
       (一)由“名词/代词+of which”引导的从句译法
       (二)由as引导的定语从句译法
       七、汉语定语的翻译
       八、小结
       练习
      
       第十二章 数字化时代的翻译
       一、引言
       二、电子词典
       三、互联网辅助翻译
       四、搜商:信息时代的第三种能力
       五、双语例句搜索网站
       六、在线术语库
       七、专业翻译软件Trados简介
       八、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
       九、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翻译学习推荐书目
       参考答案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