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南怀瑾 |证严上人

分类浏览



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生成与演变
作者:
朱荫贵 著
定价:
98 元
页数:
520页
ISBN:
978-7-309-15686-7/F.2801
字数:
441千字
开本:
32 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21年8月       
本类其他相关图书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是一个变动剧烈的社会。其中最重要的变动之一是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向大机器工业转变。这种变动需要的巨量资金从何而来?在此过程中,传统金融机构如钱庄、新式金融机构如银行、直接融资市场如证券交易所等各发挥了什么作用?其手段和特色如何?近代工商企业自身在筹集资本和运营中有些什么措施?与他国相比又有些什么特点?
       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对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深入的研究。遗憾的是,此前的研究虽对这些问题有所涉及,但或流于某一个领域、某一时期,或局限于史实叙述,而缺乏整体的考察和从经济金融角度进行的分析。本书集作者多年经济史和金融史的研究心得,对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希望能够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四章依次围绕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的主体——钱庄、银行、证券交易所和企业自筹资金的几种方式展开,力图勾勒出近代中国资本市场从诞生到演变的全过程。下编五章主要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受体也就是与资本市场发生密切关系的近代新式工业企业的视角进行分析,揭示其在发展过程中资本筹集、经营运作以及与资本市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全书对近代中国工业企业在资本市场支持不足的特定背景下所处的困境和自救措施也进行了阐述,同时考察了与资本市场没有关系或很少发生关系的官办企业和民间合伙制企业的经营运转,并与依赖资本市场生存的企业进行比较研究,以使整部书稿更具全面性和说服力。
      

作者简介


       朱荫贵,1982年获北京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1990年作为中日首批合作培养博士项目赴日本东京大学学习一年,1995—1997年再赴日本东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1982—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曾任中国经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98年兼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9月调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社会科学家证书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兴趣集中在中日近代化比较研究、中国近代轮船航运史、股份制企业史、金融证券史等领域。主要著作有《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中国近代轮船航运业研究》《中国近代股份制企业研究》《近代中国: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第2、3、4卷,合著)等,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经济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书摘


       目录
      
       前言
      
       上编 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金融机构与企业筹资
      
       第一章 传统金融机构钱庄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抗战前钱庄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一、上海开埠后钱庄业的变化和机遇
       二、清末与民国时期钱庄业的下行趋势
       第二节 钱庄在近代中国资本市场上对新式工商企业的放贷
       一、华资银行出现前钱庄对近代工矿业的资金融通
       二、华商银行业兴起后钱庄在资本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钱庄为适应资本市场需求所做的规章 制度改变
       第四节 全面抗战时期及战后的钱庄业
      
       第二章 新式金融机构银行业的演变及作用
       第一节 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整体概况
       一、近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轨迹
       二、影响银行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因素
       三、银行业内在因素的变化与银行业的发展
       四、国家银行垄断资本的形成
       第二节 近代在华外国银行的兴衰轨迹
       一、外国在华银行业的演变
       二、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兴衰
       三、日本银行势力在东北的迅猛扩张
       四、抗战期间关内的外资银行
       五、外资银行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关系
       第三节 近代中国银行业与企业筹资
       一、近代中国银行业与政府的财政关系
       二、近代中国银行业与企业的关系
       第四节 抗战时期及战后的银行业与资本市场
       一、国家资本银行直接投资兴办企业
       二、民间资本银行处于配角和辅助地位
      
       第三章 近代中国的证券市场
       第一节 近代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轨迹
       一、19世纪中叶中国证券业的兴起
       二、1937年前的中国证券市场
       三、20世纪30年代资本市场以债券交易为主
       四、上海之外的证券交易所
       第二节 抗战后的上海证券市场
       一、“孤岛”时期的西商众业公所
       二、抗战时期的上海中国股票推进会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证券市场与企业发展
       一、太平洋战争后上海的经济变化
       二、太平洋战争后上海企业的新设增资与证券市场
       三、太平洋战争后证券市场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抗战胜利后的证券市场
       一、战后证券市场的无组织阶段
       二、证券交易所复业及市况
      
       第四章 近代中国企业的其他筹资方式
       第一节 企业普遍实行“负债经营”
       一、“负债经营”是近代企业的普遍现象
       二、负债经营出现的原因
       第二节 近代中国工商企业直接面向社会吸收储蓄
       一、普通公司商号吸收社会储蓄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出现的变化及发展
       二、1930年南京政府颁发禁止企业商号吸收储蓄禁令
       三、禁令颁布后各方的反响
       第三节 民间筹资的其他表现形式
       一、企业的“红利转股”
       二、发行“公司债”
      
       下编 近代资本市场与企业的关系
      
       第五章 近代资本市场与轻工业发展
       第一节 大生纱厂的艰难发展之路
       一、大生纱厂的艰辛招股经历
       二、怎样看待“官利”制度
       三、大生系统企业的扩张之路
       第二节 “调汇”经营:大生企业经营中的突出特点
       一、来自外部的债务:以大生企业“调汇”为中心
       二、化解债务压力的各种举措
       三、金融机构的集体逼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第六章 近代重工业发展与资本市场
       第一节 汉冶萍公司发展轨迹与近代中国资本市场
       一、汉冶萍公司发展中资金不足的窘境
       二、扩大生产规模及债务压力增大
       三、近代中国资本市场的有限支持及外资进入
       第二节 贵州青溪铁厂
       一、贵州青溪铁厂的筹建回顾
       二、青溪铁厂与汉阳铁厂的建设费用比较
       三、从资本市场角度看青溪铁厂与汉阳铁厂
       第三节 1937年前上海华商水泥厂的企业营运
       一、借贷资金:上海华商水泥厂生存运营的生命线
       二、“利转股”:企业内部积累扩展的手段
       三、银企关系:上海水泥厂扩张规模时对银行的极度依赖
       四、本节小结
      
       第七章 近代交通运输业与资本市场
       第一节 从轮船招商局的债款看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
       一、晚清时期轮船招商局所负债款情况
       二、1912—1937年招商局债款状况
       三、从招商局债款观察近代中国的资本市场
       第二节 抗战胜利后的招商局与民生公司
       一、战后的轮船招商局
       二、战后的民生公司
       三、发展壮大国家资本是国民政府的既定经济政策
      
       第八章 从江南制造局财务角度看晚清军工企业的经营
       第一节 江南制造局的经费收入
       第二节 江南制造局的经费支出
       第三节 从江南制造局的财务角度看其经营管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资本市场时代的民间合伙制企业
       第一节 合股制在近代中国企业中长期存在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
       第二节 对8个有合股制企业行业的分析
       第三节 合股制在制度和实际经济生活中具有的优势
      
       结语
      
       主要征引书目
      
       后记
      

书评       

   

地址:上海市国权路579号
邮编:200433
电话:021-65642854(社办)
传真:021-65104812

 
 

版权所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2024年若有问题请与我们 (webmaster@fudanpress.com) 联系! 沪ICP备05015926号